保育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解析

2019-01-05 16:31郭志华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圈舍养猪断奶

郭志华

(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大仓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畜牧组 672401)

1 保育猪的养殖管理

1.1 营造好的养殖环境

就规模化猪场而言,保育猪的生长环境对生猪健康成长的影响很大。注意加强舍内通风,确保舍内空气流通。注意清扫圈舍,注意舍内保温,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在调查实践中证实,母猪舍要有通风和防风措施,可在猪舍四周安装玻璃窗及屋顶安装换气口,利用开关窗户来调节舍内温度,基本做到温度恒定。通常情况下,窗户要做得高一点,以防冷风直接对猪造成伤害。优化养猪结构,调整养猪密度。冬春季节,养猪密度大些。但在一天中温度最高时注意通风换气。夏秋季节,养殖密度小些。除了做好通风换气,更应注意降温防暑。

1.2 合理进行分群养殖

保育猪合理分群,能确保出栏的整齐度。分群因根据生猪情况而定,基本的分群原则:拆多不拆少、夜分昼不分、留弱不留强。同时,注意尊重个体差异,尽量将差异不大的生猪安排到同一个圈舍。注意分群养殖数量,对单个圈舍而言,分的生猪数量不能超过30头。注意预留1~2个空栏,作为护理栏或备用栏。分群中,身材孱弱、毛色暗淡、皮肤红紫、肚子干瘪、不愿走动、饮欲或食欲欠佳等情况的仔猪,务必要安排特别的照顾,注意加强营养管理,在保证蛋白质及能量供应的同时,还要添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增强仔猪体质,确保高育肥率效果不错。

2 保育猪的喂料管理

2.1 断奶前注意补料

就目前的小型规模化养猪场,多用30日龄或更早日龄断奶。但考虑到仔猪自身消化系统不完善,对各种饲料及饲料都较敏感。为此,断奶期间,尽量选择高消化率、高营养浓度的原料,以实现由哺乳向喂料的过渡。断奶前可用适量的湿拌料兑适量的奶粉、葡萄糖、多维等,少量多餐,每天用5~6次,对缓解喂食应激,增重保育猪效果更好些。

2.2 生长期做到营养搭配

喂料补给能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保育猪的增重情况[1]。有研究证实,保育猪的增重情况会随能量摄取量的增加而提高。此外,能量水平的高低还会影响蛋白质的需求。为此,能量饲料应作为保育猪优先考虑对象,但不能过分强调蛋白质的作用。

为确保不同阶段高遗传性能的获得,有必要配比高营养浓度、高消化率的饲料。为此,逐渐增加豆粕等常规原料的用量,而适量降低乳制品和血浆蛋白的含量。添加用的豆粕尽量用去皮、发酵或膨化的食材,饲喂适口性更好些。

2.3 喂料确保饲喂用优质料

保育猪养殖管理各阶段,确保饲喂优质饲料对健康养殖的作用较大。有研究证实,保育猪饲喂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有影响其繁殖力和免疫力的可能。尤其是保育阶段的生猪,身体各机能有待完善,受霉菌毒素影响后危害极大。为此,一方面,要选择优质的饲料确保喂料营养全价。另一方面,保管好饲料。尤其在喂料前应检查饲料质量,切记禁用霉变劣质饲料。

2.4 推广发酵床养殖技术

大量的育肥实践证实,推广发酵床养殖技术对增强保育猪抗病体质,增进保育猪食欲效果不错。发酵床的制作:可用50%玉米秸、40%锯末、10%软土、0.3%粗盐,配用适量的菌株。或者,25%稻壳,30%锯末,20%花生壳、25%蘑菇培养料、0.3%粗盐,配用适量的菌株。上述搅拌均匀后,取塑料布包裹,温度控制在20~25℃,夏季3d,冬季5d,原料发酵有酒香味基本上配制成功。

3 保育猪的病害防治

3.1 接种防疫疫苗

保育猪生长发育期间,感染传染性疾病是不可避免的。为此,根据各病害流行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对增强猪群抗病体质,降低传染性疾病的感染效果更好些[2]。保育猪养殖中黄白痢的防治是重点。为防治此病仔猪出生后及时饲喂抗菌剂进行预防,加强对仔猪进行观察,一发现有黄白痢情况,务必进行同群治疗,以保证疗效。仔猪出生后5周用蓝耳病疫苗及猪瘟疫苗接种,出生后6周用5号苗接种1ml;9周后再对3种疫苗重复接种一次,防疫效果显著。

3.2 积极做好药物保健

加强药物保健,确保猪群健康生长。保育猪疾病防治,做好防疫接种,同时在日常落实好药物保健工作,增强猪群抗病体质。为此,针对猪场养猪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提前用药防控,饲料中酌情配用维生素、黄芪多糖类药物等,搞好圈舍卫生,加强圈舍消毒,降低猪病发病几率。

猜你喜欢
圈舍养猪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
养猪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Hunter—Gatherers
一种新型肉鸡圈舍的研究和应用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
冬季种猪蹄裂的防治方法
生产母羊圈舍标准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