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奶牛养殖场粪污处理现状及对策

2019-01-05 16:31张小敏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粪污种养规模化

张小敏

(河南省镇平县畜牧局 474250)

近些年,镇平县处于奶业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振兴奶业计划的提出,各地区标准化规模奶牛养殖场建设范围不断扩大。为了全面改善污染排放区域及养殖区域环境,实现奶牛养殖业全面发展,要拟定粪污处理对策。

1 规模奶牛养殖场粪污处理现状分析

目前,镇平县在奶牛养殖粪污收集中主要是选取铲车清粪、人工清粪、水冲清粪等方式。其中应用人工清粪频率较高,主要适用于100~200头的奶牛场。在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中,主要是选取刮板清粪方式,不对奶牛活动造成影响前提下对粪污进行清除。目前粪污收集与运输环节相对集中,主要是通过推车、吸粪车、拖拉机等方式进行。在规模化奶牛养殖中,要对粪污进行综合利用,可以选取集中处理、种养结合、清洁回用等方式。随着近些年我国奶牛现代化养殖范围逐步扩大,传统小规模散养开始转为现代规范化养殖,养殖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养殖区域也开始转移,种养结合通道受到影响,导致规模化奶牛养殖场粪便污染日益加重[1]。

为了全面满足奶制品市场化需求,目前鼓励养殖生产的各类政策较多,但对奶牛养殖场粪便综合防治方面的政策较少,也缺少相应的技术指导。奶牛养殖场涉及范围较广,规模大小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各类污染难以有效排放,设备较为落后,相关部门尚未建立良性化的工作机制。不同奶牛养殖场管理水平及各项管理资金受限,通过种养结合形式能对沼液沼渣进行消纳,但有部分中小规模奶牛养殖场不能对沼液与沼渣等进行深度处理,将其直接排放导致二次环境污染。

2 规模奶牛养殖场粪污处理对策探析

2.1 强化科学规划布局,推动生态奶牛养殖场建设

当前要结合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的技术指南要求,对原有奶牛规模化养殖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对产业进行全面布局,这样能确定畜牧业发展整体目标。促使相关部门能将奶牛规模化养殖区域归纳到土地利用规划中,确定畜禽规模化养殖用地。然后对规范化养殖区域相关规定进行分析,全面实施农牧结合的生态化养殖模式,通过流转、承包、配套的方式对养殖粪污进行消纳,创建种养结合的新型生态农业体系,保障生产环节协调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系统现代化生产力。

2.2 推进粪污无害化、资源化利用

在规模化奶牛养殖过程中,要认识到种养循环及农牧结合的基本目标,然后从当地奶牛养殖实际情况出发,总结清洁养殖及生态化养殖技术,全面推行畜禽粪便综合应用技术。在规模较小的养殖区域可以建立容纳池,应用吸粪车进行密闭式输送,然后将粪便运输到有机肥加工场及沼气站等进行集中处理。针对规模相对较大的奶牛养殖场,要注重强化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优化工业处理模式,对粪污收集管路进行设计,全面推广应用能源利用技术等,建立运行效果、耗费成本较低的畜禽粪污综合处理利用模式[2]。

2.3 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当前可以应用各类作物的秸秆对奶牛进行饲喂,奶牛排出的粪污能作为沼气发酵的主要原料。沼渣和沼液能满足农业生产肥料要求,沼气能为当地居民生活使用。这样能提升农作物秸秆利用效率,还能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为奶牛养殖提供充足草料,提升产奶质量。奶牛粪便有助于人工饲草料增产,实现资源合理调配,促进奶牛养殖循环发展。饲料经过奶牛食用消化后,产生的粪便经过发酵后能将其作为堆肥养殖蚯蚓,然后蚯蚓粪便能提升土壤肥力,促进当地农作物增收。相关政府部门要引导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开展综合性治污项目开展。强化各项法律法规执行力度,对各项治污工作进行监管,建立良好的养殖环境,提升粪污废物综合利用效率。

2.4 完善扶持政策,引导养殖场选取合理的粪污处理模式

现阶段粪污处理方式能引导奶牛养殖企业选取最佳的粪污处理模式,在提升粪污处理效率的同时扩大养殖经济效益,激发养殖人员无害化处理的积极性。如可以转变原有的项目补贴方式,实行激励补贴方式,鼓励养殖场扩大养殖规模,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制定长远的粪污处理方案。还可以定期组织专家进行考察,结合不同养殖场发展情况给予发展建议,将补贴资金转为对养殖场技术支持,全面满足养殖场发展需求,进一步缓解粪污处理项目成本压力,使新型粪污处理模式能长期应用,为养殖场创造更高的发展效益。

3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规模化奶牛养殖范围不断扩大,养殖场粪污处理形势日益复杂,当前要针对具体现状选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实现生态绿色化养殖。

猜你喜欢
粪污种养规模化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探索走出规模化效益化地热发展之路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