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黑龙江省玉米螟发生特点分析

2019-01-06 01:45王春荣司兆胜胡亚军张齐凤
新农业 2019年22期
关键词:虫源羽化玉米螟

王 振,王春荣,司兆胜,胡亚军,张齐凤

(黑龙江省植检植保站,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是黑龙江玉米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其生态适应性强,对作物产量和质量影响甚大。据报道,因其为害一般年份减产10%~30%,严重时受害株率高达90%以上。

黑龙江省是中国第一玉米生产大省,其种植面积与产量居省内各作物之首,亚洲玉米螟是黑龙江省玉米高产稳产的灾害性限制因素之一。从黑龙江省近三十年的玉米螟发生面积和越冬基数数据变化来看,2019年是发生重大转折的一年。

2019年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面积为8 500万亩左右,玉米螟为中等发生,发生面积为2 551.7万亩,秋季调查全省加权百杆活虫量为42.32头。今年玉米螟发生主要呈以下特点:一是发生面积较往年大幅度下降。今年发生面积自2008年以来首次下降到3 000万亩以下,分别较常年(1991年至今)和去年下降5.8% 、18.1%;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比例降低至30%,较常年和去年分别下降37.5%、6.3%,为1991年以来第二低值。二是百秆活虫量创历史新低,冬前存活率略有下降。今年秋季百秆活虫量分别较常年和去年下降64.3%、43.4%,为1991年以来最低值。今年秋季双城、肇源、梅里斯区、宾县、肇东、讷河等地扒杆调查百秆活虫量分别为23、47、185、103.5、16.4、111头,较去年同期平均下降51.3%。百秆活虫量超百头的县份有5个,较去年下降54.5%;百秆活虫量低于20头的县份有25个,较去年(17个)上升47.1%。今年冬前存活率为89.1%,较常年和去年分别下降1.69个和0.15百分点。

分析下降主要原因有:一是玉米机收比例保持高位,秸秆粉碎压低虫源。据农机推广部门提供今年全省玉米机收比例为96%,已经连续三年处于90%以上,且试验研究表明秸秆粉碎处理可降低94.4%的越冬虫源,再加之秸秆五化利用、翻埋还田、打包离田及春季整地旋耕等其他秸秆处理方式和农艺措施的使用,秸秆或根茬中越冬虫源被进一步被消灭,综合累积效果的显现导致今年田间发生虫害降至近三十年来最低。二是二代区越冬代成虫诱蛾量较去年大幅度下降,一代区化蛹羽化期间死亡率略高。今年春季玉米螟百杆虫量37.4头,较常年和去年下降58.2% 、41.2%,为2000年以来最低值,致使二代区的双城、肇州黑光灯诱测高峰期诱蛾量分别为97头、26头,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78.6%、96.4%。其中2019年肇州玉米螟化蛹羽化期间(5、6月)降水量为144.4毫米,较2018年同期多降19.6 mm,增加了化蛹羽化期间寄生率,进一步降低了二代玉米螟虫源量。一代区化蛹羽化期间死亡率为20.8%,高于去年0.5个百分点。三是夏季多雨的特殊气候客观上减轻二代玉米螟发生程度。截止到10月13日,全省平均降水量为529 mm,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一位。持续的降雨除造成一代蛹的腐烂和抑制一代成虫迁移危害外,还可造成成虫交配失败减少田间落卵量,低龄幼虫还易遭雨水冲刷而致死,因此二代区二代玉米螟发生程度轻于往年,致使二代区越冬基数下降。

玉米机收比例高位运行,导致2019年玉米螟越冬基数大幅度下降。基于现行数据分析,未来数年玉米螟越冬基数将会出现一个平台期,在平台期后玉米螟种群可能由于自身生活习性变化、野生寄主等作用,将会维持低水平。

猜你喜欢
虫源羽化玉米螟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血吸虫来源的miRNA通过靶向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Ⅲ促进宿主肝纤维化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贵阳市烟仓烟草粉螟消长动态及虫源分析
宜昌市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观察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
临河地区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去看看蝴蝶羽化吧
浅谈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义及发展前景
食用菌虫害抑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