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因素共同作用 玉米价格涨跌两难

2019-01-06 01:45
新农业 2019年22期
关键词:售粮主产区深加工

10月份,东北、华北两大玉米主产区上演了一出相对分化的涨跌戏码。南北主产区玉米市场价格虽然最终在10月末11月初走出了短暂的双涨行情,但也因近期东北,尤其黑龙江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格的再度调降匆匆结束。

进入11月,严查超载效应持续扩大、贸易购销主体积极性欠佳、中美经贸磋商引发新一轮资金炒作热情等,内外部因素共振对玉米市场基本面供需形成干扰,区间波动行情仍将延续。

市场可操作时间和空间受限

9月中下旬,为迎国庆,华北各地环保力度加大、国四以下货车运输受限、多个工厂限产限排,山东企业厂门收购价调降幅度从每斤几厘到1分且一天双调情况均有发生,周内调降60~180元/吨不等;而自10月10日无锡桥梁侧翻事故之后,全国各地陆续开展查超治限行动,超载车辆查处力度持续加强;11月1日起,公路车辆通行费按照新的车型划分标准依车(轴)型收取通行费正式实施。

严查超载,物流运力受限、成本费用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玉米市场价格底部的同时,压缩了环节贸易操作利润,也令其下游消费企业采购,尤其是基层农户售粮难度提升。

市场了解到,东北主产区新季玉米上市进度整体偏慢,黑龙江玉米集中上市延后1~2周。产地加工企业几轮调价均为配合厂门收购,基层农户售粮进度偏慢,不能单纯理解为农户捂粮惜售,实际上贸易参与主体偏少为主因。

2020年春节提前至1月份,按照惯例,农历小年之后市场购销活动将基本停滞,当前至2020年1月中旬收尾,市场可操作时间仅余2个月,叠加年底还贷压力,预计12月份东北主产区新粮将面临一波上量小高峰。

短期来看,深加工产能过剩情况仍存,生猪养殖复产仍待时日,季节性卖压抑制环节贸易购销热情,市场交投氛围不佳、粮源流通受限,将对后期玉米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形成牵制。所以,春节前玉米市场无论在时间还是价格波动空间上均受限。

不确定性因素仍需持续关注

未来中美经贸关系是影响玉米市场价格走势的最大不确定性政策因素。基本面或有变数的主要因素中,主产区黑龙江减产预期已基本被市场所消化,政策性收储及来年拍卖的规模萎缩,同时生猪产能恢复进程缓慢推进,供需基本面作用整体相对温和。而且,国内粮价调涨既面临高价抑制消费的问题,也面临进口谷物替代增量的冲击。没有下游消费的长线支撑,玉米市场难有根本性扭转。

抛开华北深加工企业跟随厂门到货灵活调整原料收购的情况,近日东北深加工,尤其黑龙江部分企业收购价格6~16元/吨的调降,也一定程度说明价格继续上行的市场承接能力有限。季节性卖压仍占主导,建议市场各主体谨慎操作。

猜你喜欢
售粮主产区深加工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桃果深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内蒙古:多管齐下 确保农民售粮顺畅
全国麦收进度过半 主产区机收率超98%
关于支持主产区发展专用粮食生产的建议
高原农民喜售粮
浅析优待售粮储蓄存单
我国有机食品深加工有待拓展
河南省粮食主产区科技支撑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