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企合作利益契合点与激活机制探析

2019-01-06 21:26卢如华
福建茶叶 2019年8期
关键词:行为主体契合点利益

卢如华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

构建长效稳定、多方共赢的高职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协同育人是高职类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色之一。近年来,许多高职校企合作呈现形式多样化、效果显著化、互动经常化的良好局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有了参与高职教育的自觉。另一方面,“假合作”、“合作假”现象依然存在,有的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意愿偏低,有的政府职能部门找不到推动政策性公文落地的措施,有的学生随意违约,高职校企产学研合作亦难有突破。要改善这些现象,出色完成校企合作这一高职界颇具挑战性的战略任务,就必须确立包括政、校、企以及相关高职院校师生在内的校企合作诸行为主体之间存在的利益契合点。可以说,厘清高职校企合作行为主体利益契合点,是协调各方主体利益、构建利益共同体的必由路径,它关系到高职校企合作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能否长期高效稳定运行,是影响高职教育质量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1 利益契合点的内涵

所谓“利益”,就是指益处、好处。本文所指的利益,系广义上的利益,非指单纯的“经济收益”[1]。凡能满足高职校企合作各方行为主体欲望的一切因素,均包含在内。既包括物质层面的因素,也包括精神层面的因素。高职校企合作各行为主体参与校企合作的行为动机,首先来自于其物质、精神欲望能得到充分的满足或保障,即收获利益,包括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得到的单一满足或多重满足。

“利益契合点”就是各方主体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利益格局,系协调各方行为主体不同利益诉求点之后形成的共同利益。

2 利益契合点的具体考察

在高职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五类行为主体,即政府、企业、学校、教师与学生五个维度[2]。五类行为主体各有其利益诉求点。

2.1 政府

从宏观层面来说,政府通过举办职业教育,建立健全的教育体系,回应社会关切,为社会培养、储备高质量、高素质技能型人力资源,提高适龄人口就业率,推动地方社会经济与产业升级,维护地区与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共管理效益的最大化。正是出于这种需要,政府机关颁发法律法规、文件章程,建立政策保障机制,鼓励、引导校企合作,以实现产业兴国的根本目标。

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说,各地政府、不同阶段主政者不同,其对校企合作的关切程度存在差异。这说明,政府职能部门的实际参与者在履行职务职业行为时同样有着工作业绩考核、评优评先等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利益诉求。

2.2 高职院校

一方面,公办高职院校是政府承担的法定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自然延伸,其利益诉求与政府利益保持一致。简单来说,就是学生“进得来”、“教得好”、“出得去”。具体而言,就是通过校企合作掌握就业岗位实际需求动态,吸引行业企业担任兼职教师以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利用企业资源改善校内实践实训条件,通过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实现最大化的就业率。

另一方面,作为独立的事业单位,院校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竞争。竞争的实质就是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只不过这种利益诉求更多的存在于精神层面,即不同院校、不同管理者对所在学校知名度、美誉度的不同追求,并伴随着管理者作为教育家本身所具有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动机。

民办高职院校是类似于企业的利益主体,其利益诉求兼具公办院校与企业的双重特点。

2.3 企业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天然的主营业务。作为社会实体组织,企业具有经济人和营利性组织的特征,因而企业具有获得最大化经济利益的本质规定性,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主要依赖主营业务项目,而非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之类的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行为。正因为此,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才难以达到其他主体的预期与要求。

那么,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最大的利益诉求点到底是什么呢?笔者以为,虽然不同企业的利益诉求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其最大动力在于企业希望能从校企合作院校获得企业再生产所需要的最低廉的人力资源,即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降到最低。包括人力资源的补充需要与人力资源储备需要。其次,是希望从校企合作中获得科技、知识、信息资源,获得创新创造的活力,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更新换代,提高社会影响力。此外,才是企业家的校友情结、社会责任感、自我实现感等利益诉求点。

2.4 教师

高职院校的专职教师乐意投身校企合作的动力,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水平的责任感、使命感,是关爱学生就业质量的情怀;其二,就是从校企合作中将产教研合作项目落到实处,实现科研项目的突破;其三,则是扩大个体社交面的实际需要,甚至是刷一刷社会存在感的个性化需要。

2.5 学生

校企合作的实质性参与者是学生,校企合作的最大受益者也应该是学生。学生的利益诉求点主要应该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升。但实际上,学生对薪酬往往有过高的期望。加上部分大学生对自身贡献的过高评估,加上长期应试教育的惯性与技能培养的艰苦性,往往影响到参与校企合作学生的心态,大部分学生并不能达到其他行为主体的要求。

从以上分析可知,不同行为主体的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同时,即使同一行为主体,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策略与阶段性目标,且在不同合作阶段其利益诉求亦常常处于且变化不拘的状态。其中,企业诉求的最低成本条件下的人力资源补充需要,乃是其他行为主体利益诉求得到满足的基础条件,因而是高职校企合作各方行为主体共为根本的利益契合点。

3 利益契合点激活机制构建

根据人本主义哲学理论,人们最终要对所发生的事情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在特定时刻,行为只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行为人也倾向于只对自己选择的行为负责。这就意谓着,要形成校企合作各方行为主体的共同利益,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最佳方案就是有效、高效激活利益契合点,让利益契合点统率其他相关利益诉求点,从而让校企合作成为各方行为主体必然、自然、自由的选择,把参与校企合作融入到自身价值链中[3]。

如何有效、高效激活利益契合点呢?首先,更新观念,确定激励的目标和重点。各方行为主体与其单纯埋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热情不高、态度消极,不如设身处地从企业立场着想,尊重企业低成本获取人力资源的基本利益诉求。因为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因素很多,唯有这一点是与校企合作其他行为主体关系最密切的一条。这一利益契合点理应受到其他行为主体的尊重,理应将其确定为校企合作一应制度建设顶层设计时的目标与重点。将这一利益契合点作为激励的目标和重点,各方行为主体的根本利益也就有了稳定的保障。忽略了这一条,企业就失去了参与校企合作的驱动力。

其次,聚焦利益契合点,明确激励的方法、手段、措施,强化激励的频率。如上所述,各方行为主体利益诉求多种多样,又变化不拘。这就要求我们坚定维护各方利益契合点,胸有全局,服从大局,维护大局,认知并接受企业文化,了解并尊重企业价值。在此前提下,不断创新激励的方式方法,不断创新激励的手段措施,保持激励频率,强化激励力度。

再次,坚持不懈,保持激励的恒定性。高职校企合作实践中,很多校企合作平台缺少长远的合作协议与合作规划。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维护各方行为主体共同的利益契合点,教育、自觉规范各方行为主体的职业行为,长期坚持不动摇,聚焦共同利益不摇摆,长期保持激励手段、方法、措施的稳定性、恒常性。

人类合目的的社会化行为,必然基于相应的行为动机。干预社会化的职业职务行为,从行为动机入手,是从源头、从根本上着力,应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影响行为动机的首要因素是利益。若各方行为主体缺乏利益契合点,势必相互冲突,相互摩擦,势必然影响合作的进程与预期效益。我们认为,维护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各行为主体利益契合点,是满足各行为主体物质、精神等合理利益的前提。激活利益契合点,维持激励频率,才能构建长效稳定、多方共赢的校企合作平台,使校企合作步入健康运行的快速轨道。

猜你喜欢
行为主体契合点利益
配偶短线交易利益返还责任的解释论展开
I Love You, Dear China
寻找知识“契合点”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语文课程三维目标新解
利益与西瓜
广告翻译探微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网络政治参与相关问题辨析
找到大学英语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契合点,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甘肃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