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北京冬天的记忆

2019-01-06 08:50梵雁平
北京纪事 2019年1期
关键词:石猴蜂窝煤庙会

梵雁平

我是“80后”,关于北京冬天的记忆,总是定格在儿时的印象里。北京的冬天是带着寒意中的温暖,古旧深沉中有着新意,是有味道的、是有趣的。

北京的冬天,比其他季节安静许多。大杂院里少有大爷大妈扎堆聊天,胡同里的长椅上没有摇着蒲扇的老人侃大山,就连胡同口的老槐树下也没有了孩子们玩耍的身影。但是,可以更清晰地听到白塔寺上空的鸽哨声,在湛蓝的天空下盘旋回响,或是晨起、或是午后。

有时,还会听到胡同里有走街串巷卖冰糖葫芦的叫卖声,声音悠长,尤其是第一个字和最后一个字。我小的时候,糖葫芦不像现在有那么多品种,用竹签串着的只有山楂,裹着冰糖。传说,在古代宋朝年间便有了这古式的做法。冰糖葫芦吃在嘴里又酸又甜,还很冰。孩子们不仅喜欢吃冰糖葫芦,还喜欢看那一串串插在布垛子上的糖葫芦,像一团火一样红红火火、热烈喜庆。

2002年秋,作者(右)在北京西城区能仁胡同老宅院门口留念

那时的糖葫芦不像现在有那么多品种,用竹签串着的只有山楂,裹着冰糖

沿着胡同还有敲着盆或铁片,喊着修补锅盆的小商贩。从胡同的一头喊到另一头,喊两声停一会儿,并不急躁。看着有没有人从院里走出来喊他,若没有,他就接着往前走。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时北京的冬天,家家户户都烧煤炉子。入冬前,都会联系送煤的人往家里送一两车蜂窝煤,一车煤通常是100块。送煤人会骑着平板三轮车将煤送到院门口,然后再帮你把蜂窝煤搬到屋檐下,整齐地码好。

烧煤前,煤炉子的炉膛要弄得上下齐整,不然放煤的时候不好放,若上下不能对齐,煤眼便不能贯通,容易在半夜熄灭。那樣,屋子里就会很冷,早晨起来都不愿意出被窝。

通常都是大人往炉子里填煤,小孩儿不会,也怕有危险。填煤的时候要把煤炉子上面一个个由小到大的铁圈挑开,把蜂窝煤一块块放进去。然后在炉下用纸或木料引燃,将煤炭慢慢烧红。红红的煤炭由下往上一层层燃热,直到燃得通红。通常煤炉子里同时上下会放三到四块煤炭。控制炉子的冷热是个技术活,家里若热了些,大人们会少放些煤炭到炉子里,或者将填好的煤炭稍微转一下,煤眼对齐的少了,煤炭就不会烧得那么快,也不会烧得那么旺。

除了储存蜂窝煤,到了冬天,家家户户还要冬储大白菜。买来大白菜整齐地码放到墙根底下,现在想想,也是胡同里生活的一景。

到了冬天,有很多人们爱去的地方,比如说澡堂子。西四就有一家比较大的澡堂,到了冬天去的人更多,尤其是老人。洗过澡出来的人都是面容红彤彤的,看上去舒心得很。随着拆迁,住楼房的人多了,澡堂的生意渐渐少了,后来关了门。我想,很多老人大概还是怀念澡堂里的热闹,只是没有地方可去了。

都说北京人是玩家,好玩也会玩。北京冬天的冰场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什刹海的冰场历史由来已久,来滑冰的不仅有小孩、年轻人,还有老人。带着锋利冰刀的冰鞋在他们脚下玩转自如、游刃有余,滑冰的高手通常可以在冰面上做出各种高超的动作,仿佛在冰上飞一般。

冬天的什刹海不仅有滑冰的,还有冬泳的。在沿岸太阳播洒强烈的地方,凿开几平方米大的冰窟窿。一些精壮的男人在湖边脱了衣服穿着泳衣热热身,便一猛子扎进了湖里。等再上岸的时候,身子白里透着红,也不着急穿衣,还在湖边和一旁的人聊天。若是有些风吹来,感觉凉意,便简单擦拭一下再裹个大浴巾,不像是在冬泳,倒像刚泡过温泉。

到了冬天,什刹海的周边依然不比寻常地方,比较热闹。天气晴好的时候,有很多穿着棉马褂黑棉布鞋的老人,围坐在湖边石凳石椅前聊天或者下棋。下棋人的技艺若是不行,一旁看棋的人更是分外着急,急得直跺脚。但是观棋不语,不是自己下棋,再着急也没有用,只能在一盘棋之后指着棋盘唠叨半天。有的看出了神,也不再走动,把手里的鸟笼子挂到一旁的树上或放在别的石桌上,做了忠实的看客,和其他人一同把下棋的人围个严实。

东岳庙的庙会总是那么红火

到了节日,会有很多的人去庙会,那是冬天一道别致有趣的风景。地坛、厂甸、白云观、隆福寺、白塔寺等庙会,总是会吸引很多游客前往。尤其到了春节,从初一开始,逛庙会的人极多,带着孩子的家长总是紧攥着孩子的手,生怕小孩走丢了。

很多老北京人喜欢去东岳庙庙会,东岳庙建筑雄伟高大,气势非凡,尤其山门对面的“琉璃牌坊”堪称一绝。厂甸庙会亦是历史悠久,据说是由看灯逐渐形成的,从乾隆年间规模就相当可观了。现在的厂甸庙会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各色货物五花八门。白云观庙会则是春节期间开放时间比较长,香火最盛、最具特色的庙会。白云观是北京最大的道观,号称“全真第一丛林”。白云观通常正月开庙的主要活动有“会神仙”“顺星”“打金钱眼”等。

北京的冬天,比其他季节安静许多。朱天纯摄

大多游客对“摸石猴”很感兴趣。白云观的观门呈拱形,门的内圈系以弧形石雕为主,石雕的左下方便是这石猴浮雕。传说人们摸了这石猴,可清心明目。由于游客的长期抚摸,这石猴已被摸得锃光瓦亮。

庙会里有很多的杂耍,也有很多的摊位,售卖着各种小玩意儿,有新鲜的有古旧的。不论男女老少,总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有吹糖人的,总有很多孩子围着他们,在孩子睁大眼睛的注目下演绎着自己的传奇。他们通常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捏出小狗、兔子等各种小动物,生动有趣、活灵活现。庙会内还有很多玩套圈的,地上摆着各种诱人的小玩意儿招惹着小孩子来玩。若不是有一定的技艺,通常很难将手里的圈扔到指定的位置。但是,这终归不重要,玩的人也就是图一乐儿。

孩子们来庙会最关心的就是美食了,售卖各种小吃的店铺让人看不过来,像灌肠、卤煮、扒糕、茶汤、老豆腐、艾窝窝等,这样的传统小吃还是很招人喜欢的。看到逛庙会的人们,总有一些手里托着碗或盘子,热气腾腾地从你身边走过。手里拿着勺子或筷子,急不可待地吃着东西,不再注意自己的吃相,先尝到美味才是开心。

要说冬天里吃得最热闹的还是火锅。喜欢家里热闹的,会自己准备原料做着吃。想吃得更讲究些的,会去东来顺或其他一些有名号的老北京火锅店。那时吃火锅,少辣味,蘸料里多是麻酱、韭菜花儿、豆腐乳、葱和香菜等。会调味的,蘸料会调得很好。父亲通常会把蘸料调得很香,直到现在去哪里吃火锅若自己可以配料,我总是按照父亲调制的方法去做。

北京的冬天虽然冷,好玩的人还是喜欢到处去走走。一场雪下来,彰显出北京的澄澈大气和苍茫深远。蓝天之下,故宫的角楼依旧静默守护着古老的紫禁城。高墙之下围绕着紫禁城的筒子河已是冰冻,冬日的暖阳在冰面上反射出幽微的光。若是幸运,可能会在灰色的墙角下或是某个宫殿的殿门外,看到肥硕的猫咪慵懒地趴着,肆意享受着丽日阳光。

晴朗之时,还有人会站在银锭桥上看西山晴雪,探寻着古人的诗意雅韵。也有人会去“西山兰若之冠”的北京植物园卧佛寺钟楼处赏腊梅,黄花红心、背映红墙,梅香淡淡、佛香清清。抑或是在不远山脚下的茶社里品茗观山,看漫山银装素裹,那份惬意更是难以言表。颐和园的乐农轩也是赏梅的好去处,正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

北京的冬天虽然很冷,张开嘴便可见雾霭般的哈气。但是,北京的冬天又浸染着快乐的味道,这里蕴含着说不尽道不完的老北京情怀和北京味儿。这,就是我对北京冬天的儿时记忆。

(编辑·宋冰华)

猜你喜欢
石猴蜂窝煤庙会
HEARTH WARMING
元宵节,逛庙会
《猴王出世》缩写
烧蜂窝煤的记忆
丰都庙会
宝顶架香庙会
造蜂窝煤的老工人
惟妙惟肖的方城石猴
洋庙会写趣
民间艺术的奇葩:漫谈方城石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