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

2019-01-06 02:09林清
新教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周长笔者素养

林清

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可以说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所在,只有当学生形成了数学核心素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质量才能够得到本质上的提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数感、运算能力和符号意识等十大核心素养,推理能力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掌握推理的数学思维对学生学习数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推理不但是一种数学思想,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手段。然而当下许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对推理能力的价值认识不到位,不重视对学生推理能力这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中過分重视结果而轻视推理过程,这对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培养来说是非常不利的。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推理能力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这一核心素养。

一、创设猜想情境,引发学生推理

世界上的许多伟大发现源于合理的猜想,当人产生疑惑进而主动猜想之后,才有可能接下去进行一系列的推理活动以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猜想,毫无根据、毫无目的的猜想是没有意义的,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猜想,进而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推理能力。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符合他们特点的教学情境,制造认知上的冲突,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化被动为主动,激发猜想推理的激情。只有通过已有事实,进行一系列的类比和归纳活动推理出数学结果后,学生才能够真正融入数学课堂探究中,他们的推理能力才能真正有所发展。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六上“圆的周长”时,由于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曲线图形,和他们之前学习到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等直线图形有所不同,圆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何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是该部分内容的重、难点所在。笔者给学生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假如一个圆的直径和一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让同一只乌龟沿着这两个图形爬一圈,哪次能够更快到达起点?让学生展开讨论,笔者在一旁适时地进行引导:“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是什么?你们觉得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要素有关?”学生将圆对折之后发现上下两段圆弧都比直径来得长,因此得出圆的周长至少是直径的3倍多的关系。还有的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圆的四条直径能够组成一个正方形,若将圆对折两次,设圆半径为r,那么2r>c,c为对折后的弧长,4个c组成了圆的周长,据此可以推理出圆的周长绝对不会超过直径的4倍。通过上述教学可见,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发学生的猜想,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推理释疑,学生才能够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感悟,找到学习的正确方法,提高自身的推理能力。

二、重视动手实践,深化推理活动

动手操作是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关键要素。遇到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实践操作上升为抽象思维,促进学生由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让学生置身于推理过程之中,在帮助学生积累推理经验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上“可能性”时,因为事件的发生具有随机性,所以推理就显得比较困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安排实验活动,通过实验来让学生验证他们的假设。笔者告知在袋中放入同等数量的黑球和白球,问: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概率更大?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很自然地回答说“摸出两种球的概率一样大”,但没有实验的支撑之前,这只能算是一种假设。于是,笔者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摸球实验,让学生记录下每次所摸到球的颜色,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个推理的过程中,实验结果有力地证明了学生假设的正确性。通过操作性的实验活动不但能够深化推理活动,为推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学生在这样的实验活动中也提升了推理能力。

三、回归生活场景,激发推理过程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应当让学生学习到“有用的数学”。同时,数学教学应当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再精妙的教学设计,要是脱离了学生所熟知的生活认知场景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难以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一下“认识人民币”时,笔者给学生展示了几种常见的学习用品并标出各用品的价格,如铅笔1元,水笔3元,笔记本5元,钢笔10元。随后,让学生上台来“购物”,让学生体验购物过程,询问若给他们20元,他们能够买哪些东西,又最多能买几种东西。在类似的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调动起来,既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一步步地推导出问题的答案,也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推理基础。

四、鼓励口头表达,提升推理能力

推理是一种隐性的思维活动,若要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那就很有必要帮助学生显化他们的推理过程。只有当学生的推理过程“浮出水面”,教师才能够帮助学生梳理他们的推理过程,并对学生推理的方法和路径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若要为学生搭建起思维的舞台,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动口表达,在畅所欲言的过程中不断“回放”自己的思考过程,在回顾的过程中适时提炼,提升自身的推理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上“商不变的规律”时,在给学生出示了例题中的表格之后,笔者先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自主填一填,填完之后再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接着笔者重点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学生发言之后,笔者发现学生的一些推理不够严密,如学生能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或乘以某个数,商不变”,笔者让其他学生谈谈对这个推理的看法,经过探讨,学生发现同乘或同除以的数不能是0。当学生们都知道商不变的规律之后,笔者要求学生举几个例子来进一步验证这个规律,并让学生重点阐述他们的思考过程。最后笔者组织学生回顾之前的两次提炼活动,让他们懂得第一种推理方式叫做合情推理,第二种叫做演绎推理,加深他们对推理这一数学学习手段的认识。

总之,推理是一项严密的思维活动,对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创设猜想情境、重视动手实践、回归生活场景以及鼓励口头表达这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亲历猜想、验证以及表达的过程,涵养推理能力,丰富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周长笔者素养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老师,别走……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巧算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