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消极影响及应对之策

2019-01-06 06:38郭心兰
新一代 2019年21期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自信对策

郭心兰

摘 要:历史虚无主义的大肆散播,企图削减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瓦解我国原有的价值体系,动摇社会制度。而大学生由于实践经验少、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认知不足等原因,在历史虚无主义隐蔽的散播下容易产生不良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本文首先从历史虚无主义的基本内涵出发,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形成、概念、表现做了简要的概述;其次,阐述了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对这些负面影响研究出具有针对性地应对之策。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自信;影响;对策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基本内涵

在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探索中,出现了一些极力否定中国历史传统、革命、建设和改革,主张中国要发展必须走西方的道路的思想。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极大的增加了中国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历史虚无主义似乎是消沉湮灭、淡出人们的视野。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和文化互相影响,世界格局不断的变化,在世界舞台上,社会主义制度处于低潮,在这样复杂的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

历史虚无主义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在现实生活和网络上大肆恶搞、歪曲、抹黑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例如,曾入选“十大抗战歌曲”的《黄河大合唱》在某单位年会的视频中以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被恶搞,引得台下哄笑,甚至这一节目还被搬上电视荧幕,在更大范围引起关注,这无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历史严肃性、学理性、客观性的认知。

二、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影响

(一)削减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包含孔孟之道,也包含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红色文化等先进的文化成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就是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也是对国家的认同。而历史虚无主义恶搞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企图通过这种思想削减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瓦解我国原有的价值体系,动摇社会制度。1例如,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拥护者不断捏造、散播中国的负面消息,宣扬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福利政策,鼓吹资本主义制度,却对资本主义的弊端不发一言。大学生由于没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对事件的是非辨别能力较弱,历史虚无主义通过这样低俗、卑劣的方式,影响了许多青年大学生的判断,使产生对历史的怀疑,削减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二)使大学生产生对历史冷漠、对制度反叛的心理

历史虚无主义利用大学生的猎奇心理,对邱少云、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等历史事件、英雄人物的恶搞和歪曲,在网络上大肆散播,引起了大量学生对历史的态度的转变;原本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感恩之心,在恶搞中渐渐弥散,对历史事件的讨论争辩,导致了部分学生对历史报以冷漠的态度,对历史事实无所谓,不关心;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错误的,延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叛心理。

(三)降低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但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存在,削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使部分大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不断的被影响,降低了大学生群体对民族、对国家的自尊心和自信心。2缺乏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大学生,由于自身对历史虚无主义认知不足,被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而不自知,崇尚西方文化,用轻蔑和否定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国外的月亮比家乡的圆,对西方的思想、文化产品趋之若鹜,在历史虚无主义的道路上渐行渐远,逐渐丧失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针对影响的应对之策

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传播方式具有迷惑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在不清楚其真实面貌的情况下,很容易轻信历史虚无主义所谓的“历史真相”,进而动摇对国家、历史、传统文化的信任感与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3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必须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对实现中国梦有坚定的信心,大学生理应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践行者,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力量来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侵蚀。

(一)旗帜鲜明的对历史虚无主义亮剑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首先要敢于旗帜鲜明的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想亮剑,敢于斗争、敢于批判。大學生群体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在思想上、态度上、行动上竖立多条防线,对关于国家、历史、传统文化等问题有坚定的立场,对背离社会主义、歪曲我国历史、丑化党的形象的言论和行动,要坚决的批判和斗争,锤炼善于“亮剑”的本领,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侵蚀。

(二)加强大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正确认知

1.高校应增加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课堂、宣传平台、校园活动中的深化研究。将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深化研究形成丰富的理论体系,结合校园宣传平台,如,微信公众号、QQ群组等新媒体平台,推送对历史虚无主义真实面貌的研究资料;或结合校园活动,对网络舆论中较为重大的历史虚无主义事件在校园内通过办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方式,让大学生切身了解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以更加强有力的手段来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影响。

2.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学习及传播。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关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研究,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侵蚀的重要思想武器。4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学习,以更加大众化、网络化、具象化的形式,将历史唯物主义广泛传播。

3.普及大学生历史常识,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对历史知识要详细的从党史、国史等来进行教育,引导大学生对于历史进程中的问题和错误,以正确的态度去面对。打好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以自身强有力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系、制度构成来保证不受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

(三)完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加强对信息的管理

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言论和观点利用网络空间大肆的散播,产生了非常大的不良影响力,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积极受众,不知不觉在网络空间中深受荼毒。

在推进新时代网络空间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出席了一系列相关措施来加强对网络历史虚无主义散播的管理。“按照国信办的‘微信十条‘账号十条和‘约谈十条,对于公然违反我国宪法法律,必将严惩”。5为营造大学生抵制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的客观环境,我们仍需要不断完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加强了对信息来源渠道、传播渠道、信息安全的管理,将历史虚无主义的真实目的暴露出来。

(四)提升大学生对历史、国情的直接感受力

當代大学生普遍对于历史有距离感,在“坚定文化自信”的步伐中没有强大的支撑,使多数学生对待“坚定文化自信”成为喊口号,无法真正外在于行、内化于心,这给予了历史虚无主义可乘之机。各高校应通过校园活动、新媒体平台等更加具体、生动、有切身体会的形式,来提升大学生对历史、国情的直接感受力。

首先,要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验证真理,领悟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其次,可借助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特殊节日,以参观旧址、纪念馆,观看纪录片等形式,使大学生回顾历史,培养对历史的庄重感和认同感;最后,要提高大学生对国家的政策、惠民措施的关注度,要组织大学生深入基层考察研究,身体力行的去感知国家的政策方针和执行力度,树立对党、国家的自信心和信任感,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保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亲身的参与到建设国家、感悟历史的活动中去,才能对坚定文化自信有更深刻的理解,只有真正的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在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下不动摇、不变质。因此,提升大学生对历史、国情的直接感受力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不良影响的重要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任俊宏.以文化自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J].改革与开放,2017(14):54-55.

[2]魏佳.论历史虚无主义对坚定文化自信的危害[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7):82-85.

[3]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3-05-5 (2) .

[4]陈丹丹,傅畅梅.试论大学生如何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3):79-81+85.

[5]黄星清.警惕网络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新趋势[J].红旗文稿,2017(01):8-10.

猜你喜欢
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自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道教研究的历史虚无主义困境及出路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