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材 塑造环境 促进实践 合理利用

2019-01-06 03:37陈卫平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德育传统文化

陈卫平

优秀传统文化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不断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几千年文明传承而来的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包含了大量内容,并且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我国传统的传承,从小为孩子埋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小学生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小使者,应该对其有足够的认识。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精神的学习,端正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提供强大助力。德育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要注重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开发,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相关内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并从中汲取古代先贤的智慧,唤起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提高他们的文化自豪感,最终达到小学德育教学的目标。

一、立足教材内容,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小学德育有效融合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传统文化的古老大国。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引导和指引的作用,全国贯彻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学生家长也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应提高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能力,将中国传统文化渗透于各科的学习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过于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巧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教学;在理论教学后,教师还应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所学的优良传统,在生活上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弘扬中国优良的传统美德。教材资料是一种相对全面的教学工具和教学素材,同时也是德育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的载体。小学德育教材中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向学生传递民族传统的核心价值观,教师应通过教材引导学生培养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课本逐渐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学校也应按照国家教育要求,重视培养发展小学阶段学生的德育工作,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

二、塑造校园德育环境,积蓄传统美德精髓

学校可以在宣传橱窗、学生食堂、教室、操场等地张贴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画、标语等,让中小学生置身于传统文化氛围中,在无形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比如培养学生的用餐美德,节约粮食是用餐文化中的关键点,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现代社会大力倡导的,“光盘行动”已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同。中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将节俭文化向其灌输非常有必要。《悯农》一诗描述农民种植粮食的艰辛过程,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每粒粮食都来之不易;通过德育教化,让学生树立“浪费糧食可耻”的观念,进而帮助学生不断规范自身言行,将勤俭节约渗透到生活中。老师可搜集人们熟知的名言警句,让学生默写诵读,同时向学生讲述古代战争案例,战争多半是由争夺资源引起的,让学生牢记古训,明白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在行动中体现自身修养。

三、灵活运用传统文化,促进德育教育实践

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德育教学中,以灵活性的方式,为学生讲解德育内容,促进德育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度融合。德育工作者可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一些成语故事、名言诗句等内容应用到德育教育中,吸引中小学生对德育学习的兴趣。在给学生讲解成语的时候,把成语带入到历史的典故和寓言故事中,让学生了解祖先们的智慧;遇到一些名言警句时,更应该给学生讲解做人做事的道理。灵活运用传统文化,加强对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学会尊重他人,礼让他人。开展敬老活动,让中小学生自己完成手工制作并送给老人,从而进一步挖掘德育教材中的恭敬思想,教会学生尊老爱幼,形成了自觉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开展《弟子规》《论语》等朗诵活动,以比赛形式,学生带着感情朗读,同时也体会到其中的思想感情:父母呼唤,要尽快回应;父母交代的事情要赶快做,不懒惰;父母教育,要认真听取,引导学生做一个尊敬父母、理解父母的好孩子。教会学生借别人东西,要及时归还,促使学生成为一个讲诚信的好学生。家长要时刻和学校的教学思想保持一致,精心挑选经典课外读物让中小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使中小学生在精神世界上达到新高度。

四、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互联网技术正在飞速发展。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部分学生更喜爱运用互联网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借助多彩的互联网世界,更好地贯彻落实德育教育。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约束,随时随地地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教师在互联网上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向学生进行解答疑惑。学校可以在网络上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的德育教育专栏,并在校园和社会进行广泛宣传,欢迎社会人士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幅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手抄报让家长帮忙拍照上传网络,学生们一起投票选出大家心目中最满意的作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时间共同观看有关电影或者宣传片,观看之后,教师向学生提问观后的感受和对自己的影响。教师可以在原有的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上多媒体教学方式,结合有关的动画视频,向学生讲述文章背景下有趣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一个富有激情与活力的课堂。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德育工作在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多元化的文化形态,更是人们思想进步、行为进步的体现,对于还在成长期间的中小学生而言,这是一份厚重而又重要的德育教学宝典。不管是学校、教师、家长还是中小学生自身,都需要继承和弘扬这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齐心合力,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的德育管理水平与教学水平。

【作者单位:灌云县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江苏】

猜你喜欢
德育传统文化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