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区营造的社区建设运作机制初探

2019-01-07 00:39沈宇宸方炜淼
福建茶叶 2019年12期
关键词:社区资源营造协会

沈宇宸,吴 云,方炜淼

(1.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与旅游与健康学院,浙江杭州,310000;2.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0)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正在飞速地发展,在城市化进行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传统产业的衰退导致人口迁移出现城市收缩的现象,乡村青壮年外出工作导致的高龄化问题,以及城市快节奏的现代化使得社区居民人际关系疏远等[1]。为了解决这些现象,国家也开始注重社区建设,相关的建设计划也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包括城区老旧社区的改造活化、社区文艺活动的举办以及针对于乡村社区建设的“美丽乡村”的计划等。我国台湾地区自1994年进行“社区总体营造”以来,在解决如上问题方面取得较为不错的进展,笔者试图分析其在社区建设中的运作机制,并以此来为大陆的社区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2 关于社区营造

“社区”这一词是来源于英文中的“community”,“community”有“社区”和“社群”的双重含义,前者附着在清楚的空间领域,后者以“共同体”的存在和意识作为诉求[2]。为解决社区问题,此相关概念最早出现在18世纪30年代的英国,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发生的第二故乡运动。除此之外,美国在1980年正式推行的“大街计画”(Mainstreet),世界卫生组织(WHO)1986年起推动的“健康城市”计划,欧盟1991年实施的“乡村经济发展行动联结”计划,以及澳大利亚2001年起推动的“社区营造启动计划”(Community Building Initiative)等都是欧美各国开展的和社区建设相关的实践活动。

“社区营造”其真正起源是来自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造町计划”,它是日本独特的一种地域治理模式。日本千叶大学宫崎清教授提出社区营造包含“人、文、地、产、景”五个面向,在营造过程中要兼顾居民需求的满足、历史文化的延续、地理特色的维护、在地产品的开发和社区景观的创造[2]。后该模式被我国台湾地区借鉴并运用,同时将其称作“社区营造”。社区的本质是一个以情感性关系,亲情友情爱情,认同性关系或共同理想为基础的知根知底的小团体,社区营造则是一个社区居民在共同进行社区建设过程[4,5]。

3 社区建设的运作机制

在社区营造的影响下,社区建设是由社区内各个组织团队相互协力合作,各个团队各展所长通力合作共同进行社区建设工作。

3.1 社区建设中团体组织

3.1.1 政府机构

政府机构的角色通常由乡镇政府担任。为解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区问题,政府颁布一系列计划条例,为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则由政府相关机构来推行计划的实施,为各个社区团队提供资金支持。

3.1.2 文史工作室

为了唤起社区居民对大家共同居住社区的共同记忆,并试图将所在的社区打造成为所有居民的共同家园,社区的文史工作室负责收集社区的历史文字资料、影像资料,并通过对社区内老人进行采访,对过去的社区故事进行记录。文史工作室通过将这些资料重新整理撰写,并通过社区报刊、社区手册以及社区媒体网站等方式展示给社区居民,同时也结合现有的文化设施如文化馆等等,定期举办社区影像展等等,以此唤起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共同回忆,增加社区居民的凝聚力。

3.1.3 社区协会

社区协会组织的种类呈现出不同样貌,有从传统“居民会员会”发展而来的社区交流协会,这类协会的组成通常具有地域属性,其中的成员多当地社区的居民,并且熟悉当地社区的具体事物以及社区的具体发展情况;也有一些具备这特殊的专业技术的协会组织,例如都市计划技师公会和建筑师公会,这些协会中的成员多是具备专业相关技能的专业性人员,他们会在社区建设过程中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还有一些则是根据特定主题而成立协会组织,例如专门应对社区环境的保护与环境教育等方面的环境资讯协会。在整个社区建设的过程中,这些协会组织将根据某一具体社区问题,来和居民协力合作来进行相关社区建设工作。

3.2 社区建设的运作流程

3.2.1 社区居民需求收集和社区资源调查

在社区建筑的开始需要收集并且分析居民的具体需求,这类需求通常分为两种,一是社区中所有社区居民所拥有的共同需求,例如社区的物业管理、治安管理、环境维护等等方面;另一种则是某一特殊群体的需求,例如老年人较多的社区需要着重解决社区养老问题等。

对于社区资源的调查多从“人、文、地、产、景”等方面进行。“人”,是以“人”为核心的社区居民邻里之间的人际关系;“文”,是倾向与社区的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化的保育以及社区的文化教育工作;“地”,是在地的环境保护以及传统建筑的保护;“产”是挖掘并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景”,则是创造社区的特色空间景象[6]。通过这五个方面对社区资源进行调查,为社区建设提供主题来源。

3.2.2 社区居民的需求分析和社区资源分析

通过对社区居民需求收集和社区资源调查,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在社区居民方面,则是对居民建立画像,分析社区居民的年龄范围、男女比例、居住年份、出行情况、活动范围等等方面。对所收集的居民需求以及社区资源进行优先级排序,优先解决高层级的社区问题。

3.2.3 社区建设中的协力合作

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各个社区问题将会设为各个不同主题的活动,在根据优先级确定了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后,以此为主题举办相关的社区建设活动,根据不同主题,在各个社区协会也在其中担任不同的作用,组织并且带领全体社区居民参与到整个社区建设中来。

3.3 社区建设中的人才培育

在社区建设过程也注重社区人才的培育,在相关主题的社区建筑活动中,发掘活动中的能力突出的人,同时将活动中个单独事务部分分派给一到三个同时负责,此时小团队的雏形已经初现。在之后的社区建设活动中,此团队慢慢吸收新的人员来帮助完成相关的社区建设事务,并且在建设活动中慢慢磨合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小团体,通过在建设活动的表现渐渐获得其他居民的认可。团队在吸收更多的人员后,其管理管理方式也会发生改变,为此团队会定制团队的相应的管理规则,此时团队已经完成从团队到协会组织的蜕变,成为一个新的社区协会组织,拥有自己的内部的规则,其运作也更加规范化。

在社区建设活动中,通过这种在其他协会组织一起合作进行社区建设,同时帮助社区发掘自身的优秀人才并帮助培养为规范化协会组织,使得该社区拥有其自己的社区协会,并在之后建设中发挥其在地优势,更好推进社区建设。

4 小结

通过对中国台湾地区基于社区营造的社区建设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对我大陆社区建设有良好借鉴意义,主要包括各方协力合作机制、完善的人才培育机制以及居民参与机制这三个方面。

4.1 高效协力合作机制

在整个社区建设过程,相关主题政策计划由政府部门提供;政府部门也会整个社区建设提供资金资助。各个协会组织各司其职,共同帮助社区进行相关的建设活动,同时活动社区居民一起参与到建设中来。政府-社区协会-居民,三方相互协力合作,充分发挥了三方各自的优势部分,使得社区建设活动可以顺利并完美进行。

4.2 完善的人才培育机制

在社区建设中,除了解决现有的社区问题之外,还注重发掘并培养社区人才,并帮助发展为社区协会,使得该社区拥有自己的社区协会组织,由于该协会有社区多由社区居民组成,他们长期生活在当地,对社区拥有他人没有热爱和特有的感情,由这样一群人组成的协会可以更好更完善地解决当地社区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更加可以动员当地居民进行社区建设。

4.3 社区居民参与机制

社区是所有居民共同拥有的社区,是所有居民共同生活的地方,每个居民都对自己的社区有的无比深沉的情感,在社区建设过程中,社区居民的参与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自己日后要每天生活的地域,只有自己亲自参与其建设,才能够更好解决真正的社区问题。在社区建设中居民的参与可以给带领建设各个协会组织提供居民真实的对于该社区建设的想法和建议。除此之外,通过鼓励居民可以改善居民之间的人机关系,增强社区整体凝聚力。

猜你喜欢
社区资源营造协会
有效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大班主题活动实践研究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让社区资源成为提升幼儿人文素养的宝库
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