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质量链协同的食品安全管控策略研究

2019-01-07 00:39丁修庆王静怡
福建茶叶 2019年12期
关键词:食品质量协同食品

王 西,丁修庆,王静怡

(长春大学,吉林长春130012)

做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促进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全国各地食品检测中心应着重优化基于质量链协同的食品安全管控策略,加强食品质量链管理,从食品生产过程、食品销售、食品运输等多重供应链构建质量链结构模型,组建食品管理多元化质量系统,做好基于质量链协同的食品安全质量激励管理工作,完善基于质量链协同的食品安全评价管理体系。

1 科学构建食品安全质量链管理模型

从对比视角来看,食品质量链与供应链、价值流和信息流不同,简而言之,质量链最为关注质量流。从发展视角来看,传统的质量链仅仅关注食品生产环节、食品销售过程与食品运输过程。随着食品安全管理行业的发展,质量链覆盖范围最为广泛,质量链管理系统也更为细致和复杂。就拿猪肉食品来讲,宏观视角下的质量链组合因素包括农作物种植户、饲料生产者、生猪养殖户、食品加工者、批发商、零售商与消费者,同时,还涉及到了各种肥料、杀虫剂、添加剂、食品运输、食品储藏、注水、设备管理、清洁剂、消毒剂、包装材料与服务管理。其次,质量链各节点的工艺流程、人力资源、生产原料、机械设备、环境状况与检测评估管理也颇为重要,同时,要运用过程网络与质量损益函数分析法对质量链的节点与重要路径进行全面分析,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细化各节点与关键因素。再次,在构建食品安全质量链管理模型的过程中,必须兼顾质量的形成过程,食品消费过程与安全生产监管过程。此外,要充分发挥理化检测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价值作用,提高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的服务职能,采购工作人员应全面了解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态势,根据本机构工作标准需求购置物美价廉的检测仪器设备,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尽量节约采购成本。与此同时,政府应协同各地食品安全中心检测部门不断完善理化检测方法,根据食品制作原料与添加剂种类以及食品安检质量要求,设计最科学的检测方法。另一方面,应制定可行的食品安全检测管理制度,规范食品安全理化检测工作流程与安检机制,为检测技术人员提供完备的参考方案。

2 组建食品管理多元化质量系统

从食品安全质量链的组成结构来看,质量链的每一环节均会影响食品的安全质量,如果种植户在配置农作物(食品原材料)的过程中施入的化肥量超标,或者食品加工生产企业滥用添加剂,生产环节的卫生管理不到位,导致细菌侵入,都会影响食品质量安全。其次,从食品安全性质的角度来看,食品安全在数量领域、质量领域、营养成分、卫生管理以及诚信方面的问题均不容忽视。从食品构成因素来分析,食品的原料问题、添加剂配置问题、食品生产加工所接触的材料问题、包装问题和标签问题都极为重要。从完整的链条组合环节来看,质量链关系着农作物种植问题、畜牧养殖问题、食品生产加工问题、食品安全存储与运输问题与食品消费问题。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质量链与食品生产经营管理问题、安全监督问题和相关利益者的问题密切相关。优化基于质量链协同的食品安全管控策略,必须综合考虑这些问题。再次,要结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构建食品管理多元化质量系统,组建食品安全检测中心管理平台,促进农畜产品采购、食品生产加工、厂商流通、质检机构和网络媒体的有机连接,实现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共享。与此同时,要充分引入数据挖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云技术,不断完善食品管理多元化质量管理平台,做好食品信息的自动化收集、及时发布、自动挖掘与分析以及智慧决策工作。另外,应做好食品质量链上的生产加工、包装存储、安全运输与市场销售等信息记录工作(例如为农产品种植、生产、用药时间与品种设置窗口,做好数据信息记录工作),设置关键窗口与追踪系统,分类组建数据库,从而为后期的食品安检工作提供更为完善的参考方案。不可忽视的是,食品管理多元化质量系统依然存在漏洞与不足,例如很难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数据与生产加工过程的一致性,不少数据没有精确的参数标准作参考,这样很难为各环节建立最科学的食品安全标准。对此,用充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和RFID追溯数据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做好食品安检信息分析工作,量化危害食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指标,构建食品安全预警数据模型,将快速检测作为重要路径,同时,将关键质量窗口作为数据载体,不断完善食品管理多元化质量系统。

3 做好基于质量链协同的食品安全质量激励管理工作

确保食品安全质量,优化基于质量链协同的食品安全质量管理策略,必须做好基于质量链协同的食品安全质量激励管理工作,根据消费者对食品的多样化需求与价格因素构建激励契约,促进企业之间在质量链节点的合作关系,对质量链的价值进行科学分割,实现质量链合作方的双赢。其次,要做好三项管理工作:第一,控制食品原料质量,做好农产品种植户与畜牧养殖户的激励工作,以此确保食品原料的质量安全,从根本上维护广大国民的生命健康。第二,加强食品安全生产管理,避免食品添加剂过量,评比先进生产企业,推动食品产业的良好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国家已经取消了“免检产品”,要求对所有食品均须进行严格质检,封存食品与其加工原料和添加剂,正确使用理化方法做好食品所有成分的检验,避免有毒有害食品流通于市场,全面构建绿色食品产业体系。第三,提高中国食品检测中心的社会服务质量,做好食品安检激励工作。

4 完善基于质量链协同的食品安全评价管理体系

确保食品质量安全,打造绿色食品市场,做好食品安全评价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构建基于质量链协同的食品安全评价管理体系,要将多方主体与各种影响因素纳入食品安全评价管理体系之中。从整体结构来分析,基于质量链协同的食品安全评价管理体系的影响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市场环境、文化环境、政治环境,多方主体则包括农业部门、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卫生部门、工商部门、消协部门、原材料供应商、食品加工生产企业、食品销售企业与消费者。需要注意的是,农业部门主要负责监管原材料供应商,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和卫生部门的监管对象是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工商部门则是监管食品销售企业,消协部门主要是对广大消费者负责。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着重优化基于质量链协同的食品安全管控策略,构建相关数据库与模型以及食品安全评价管理体系,并做好基于质量链协同的食品安全质量激励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食品质量协同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的应用
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
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现状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