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偏瘫康复治疗的时机选择及效果对比评价

2019-01-07 00:55包玉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8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我院

包玉梅

(辽宁省朝阳县中心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脑梗死发病机制和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关系,由于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局部脑组织缺氧、缺血,进而发生软化坏死的疾病[1]。脑梗死具有病情变化快且发病急的特点,常发于老年群体,致残率和病死率都较高。偏瘫即同侧上下肢体的瘫痪,也是脑梗死症状和后遗症之一。多数患者在发病后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无法自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提高脑梗死偏瘫治疗效果,因此,在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我院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治疗,获得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到我院进行就诊的100例疾病患者,通过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所有入选患者都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发布的《中国脑梗死中西医结合诊治指南(2017)》的脑梗死偏瘫诊断指南标准[2],所有患者都对本次研究拥有知情权,均已告知且签署知情同意书。除此之外,排除对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药物过敏患者、患有其他精神疾病或不同意接受本次治疗的患者。其中,试验组女性28例,男性22例;年龄55~75岁,平均(64.8±5.7)岁;右偏瘫患者15例,左偏瘫患者35例;对照组女性21例,男性29例;年龄50~70岁,平均(64.1±5.4)岁;右偏瘫患者25例,左偏瘫患者25例。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在入院之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为晚期康复治疗(即在常规治疗后30 d进行康复治疗);试验组为早期康复治疗(即在常规治疗后14 d进行康复治疗)。

1.2.1 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主动和患者进行交谈和沟通,考虑到患者可能会出现抵触心理,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理诉求,尽量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害怕、焦虑等负面情绪,并针对患者出现的负面情绪,充分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3]。

1.2.2 按摩: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在患病侧肢体由远至近的顺序,手法轻柔进行按摩,30 min一次即可。同时对症治疗,以免患者出现并发症(如血管狭窄、压疮等)。引导患者适当进行肢体运动,帮助患者摆放患病肢体功能位。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多做一些提高平衡能力和患肢屈伸训练[4]。

1.2.3 针灸治疗:结合患者病情适量增加或减少施针次数,并挑选6个穴位(足三里、太冲穴、合谷穴、曲池穴、支沟穴、通天穴、前顶穴、后顶穴、照海穴、悬钟穴、百会穴和列缺穴等),1次15~30 min,1周不得多于6次[5]。

1.3 观察指标:①NIHSS评分: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的标准诊断进行判断,共设有15个项目,其中包括感觉、视野、意识水平等各项指标。②FMA评分:肢体运动能力即FMA,采用FMA运动功能积分法,设有“严重、明显、中度及轻度运动障碍”4个级别。③康复有效率:以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年版)进行判断。共设有无效、有效、显效、完全痊愈4个级别。

1.4 统计学方法:核算软件:SPSS 22.0版本,其中2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NIHSS评分、FMA评分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达,采用t检验;康复有效率计数资料以例数与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NIHSS评分:治疗前,对照组脑梗死偏瘫患者NIHSS评分为(6.5±1.8)分,试验组NIHSS评分为(6.1±1.1)分,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NIHSS评分为(3.1±0.4)分,试验组NIHSS评分为(1.2±0.6)分,试验组处于优势地位,P<0.05。

2.2 FMA评分:治疗前,对照组脑梗死偏瘫患者FMA评分为(29.3±10.8)分,试验组FMA评分为(28.2±10.1)分,P>0.05;治疗后,对照组脑梗死偏瘫患者FMA评分为(86.9±5.4)分,试验组FMA评分为(81.6±4.2)分,试验组处于优势地位,P<0.05。

2.3 康复有效率:对照组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有效率为64.00%(32/50)。其中,痊愈20.00%(10/50),显效14.00%(7/50)有效30.00%(15/50)、无效36.00%(18/50);试验组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有效率为96.00%(48/50)。其中,痊愈50.00%(25/50),显效30.00%(15/50)有效16.00%(8/50)、无效4.00(2/50),试验组处于优势地位,P<0.05。

3 讨 论

随着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与此同时,也伴随着诸多的疾病,不健康的作息习惯和生活方式更是加快了疾病的发病率,脑梗死偏瘫便是这类疾病的典型代表[6]。

通过本次研究不难看出,对照组的NIHSS评分和FMA评分均低于试验组,试验组处于优势地位,P<0.05;对照组患者康复有效率为64.00%(32/50),试验组患者康复有效率为96.00%(48/50),试验组处于优势地位,P<0.05。这也就说明早期康复治疗比晚期康复治疗起到的效果更加理想。

综上所述,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在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期间效果理想,疗效较为确切,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的改善,推广价值好。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我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漫画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