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钼靶摄影和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分析

2019-01-07 00:55尹卫妮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8期
关键词:毛刺浸润性符合率

李 丽 尹卫妮

(吉林省敦化市医院电诊科,吉林 敦化 133700)

近些年来,我国乳腺癌具有越来越高的发病率。乳腺癌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伴随临床影像学的广泛应用,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有明显的提高[1]。本文选取82例乳腺癌患者,探讨乳腺钼靶摄影和超声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7月82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为25~63岁,平均年龄为(49.52±3.25)岁。临床中未触及肿物的患者有35例,触及到肿物的患者有47例。

1.2 方法:患者均采用超声检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检查,探头频率保持在L1 2~5 MHz。患者在检查时,需仰卧或平卧,将双臂上举,通过二维超声对乳腺象限进行仔细检查,在此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乳腺肿瘤病灶部位、具体数量、形态、大小、边缘、回声等情况。且通过超声确定乳腺肿块内及其周围血流情况。患者均采用钼靶X线摄影检查,通过钼靶X线机对患者进行检查,且配置高分辨率、高质量显像的浏览工作站及采集工作站。通过常规方法对乳房斜位、轴位进行摄片,如需要则进行局部加压摄片以及放大摄片。在此过程中应注意观察乳腺大小、类型、边缘、是否钙化等情况。按照临床触诊肿块情况可对其实施内、外或其他斜位的检查。应注意斜位投射角与胸大肌外缘形成垂直关系。完成检查后,均经2名放射科医师完成影像学检查图像的阅片。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均通过SPSS20.0软件系统处理,计数资料通过χ2验证,计量资料通过t验证,P<0.05表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病理检查结果:经病理检查可知,82例患者中有24例浸润性导管癌、12例导管内癌、9例浸润性小叶癌、22例黏液腺癌、5例癌肉瘤、10例髓样癌。

2.2 钼靶X线摄影、超声检查结果:钼钯X线摄影检查可知,乳腺腺体中存在单个或多个具有较高密度的团块影像;病灶边缘为毛刺形态;在病灶中可观察到比较细小的钙化病灶,为点状分布;在病灶中及其附近可观察到比较粗大的血管影像;在深部组织可观察到肿块侵入现象,病灶与深部组织并无显著界限。经检查,19例为浸润性导管癌、10例为导管内癌、6例为浸润性小叶癌,16例黏液腺癌、4例为癌肉瘤、7例为髓样癌。钼钯X线摄影确诊例数为62例,与病例结果相比较,符合率为75.61%,漏诊误诊为20例(24.39%)。彩超检查可知,在乳腺腺体内能够观察到单个或多个低回声肿物,呈现出团状或分叶形状,乳腺外上象限中较多;在病灶周围表现为毛刺状,且无比较均匀的内部回声,且存在点状钙化;显示后方出现衰减,而且病灶持续往深部组织进行累及侵犯。经血流显像表明病灶内及其周边存在肿瘤滋养血管的深入,通过脉冲多普勒法可观察到动脉频谱,一般呈现出高速度低阻动脉血流信号。经检测,82例患者中有17例浸润性导管癌、9例为导管内癌、7例为浸润性小叶癌、17例黏液腺癌、3例为癌肉瘤、8例为髓样癌。彩超确诊例数为61例,与病例结果相比较,符合率为74.39%,漏诊误诊21例(25.61%)。对82例患者实施钼靶X线摄影、超声联合诊断,显示确诊78例,与病例结果相比较,符合率为95.12%,漏诊误诊4例(4.88%)。两种方法联合检查具有更高的诊断率,对比单纯钼靶X线摄影、超声检查结果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且有年轻化趋势。此疾病在早前的症状表现为:乳房有肿块或乳头形态发生变化、乳房皮肤及形态变化,有的患者则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现象。乳腺癌得到早期诊断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利于患者寿命的延长。目前临床中比较常用的检查方法为钼靶摄影、超声多普勒,在检查中均可观察到比较典型的影像学,具有较为明显优势[2]。

采用钼靶检查患者乳腺癌症状时,通常会观察到出现肿块、恶性钙化以及结构形态改变情况。对乳腺癌进行检查时,可观察到小结节影,一般边缘呈现出不规则状,有的呈现毛刺状、浸润状,有的可能出现深分叶,有的肿块也可能表现出外形比较规则、具有清晰边缘的状况。其钼靶检查可观察到钙化情况,主要是因为病灶中心细胞出现坏死溶解情况,因磷酸钙盐发生沉积而导致。微小钙化灶通常呈现簇状分布,可表现出针尖样、泥沙样、小杆状、小叉状,此类钙化灶有可能单独出现或混合出现。通过对乳腺病灶检查可知,通过钼靶检查时,钼靶片上显示的乳腺癌通常会有微小特征性表现,例如乳腺癌的毛刺征、成簇的微小钙化均可得到显现,因此通常不会漏诊[3]。尤其乳腺癌高发群体,因中老年人乳腺通常出现部分退化,但依然存在大量内脂肪,在钼靶片上可得到良好对比,可比较清晰显现。钼靶在乳腺癌检查中依然存在较多缺陷,主要包括:图像难以较为清晰的显现病灶内部状况,通常无法较为良好的鉴别囊实性病灶;因亚洲女性往往乳腺具有较高的致密性,但体积小,所以有的病灶极易因邻近高密度腺体组织而被掩盖,从而难以得到显现;因钼靶X线会形成一定辐射,因此孕妇、育龄期女性通常不选择此方法进行检查[4]。

采用超声进行乳腺癌检查时,可通过不同组织产生的声阻抗差异所出现的微小界面达到成像目的,可对浅表器官形成较高穿透力,具有较高组织分辨率,而且在检查中,不会因腺体类型、厚度而出现差异,腺体中出现异常的回声区域能够清晰显现。乳腺癌肿块通常不规则,呈现出毛刺状或是发生伪足样变化;边界为毛糙不清状;大多并无包膜或是无比较完整的包膜;恶性肿块出现钙化,而且比较多出现沙粒样微钙化,在钙化后方通常不会出现声影;后方回声通常会出现衰减情况[5]。超声检查具有一定缺陷:对于体积小、回声变化不明显的病灶难以察觉;或肿块不明显时易漏诊;定性诊断时易出现假阳性,难以鉴别肿块的性质[6]。

经研究可知,乳腺钼靶X线摄影与彩超联合诊断符合率较高,高于单纯诊断率。钼靶、超声可自不同侧面有效显示病灶病理情况,在诊断时具有较高的互补性。

猜你喜欢
毛刺浸润性符合率
特殊浸润性表面构建及其抑制酸奶黏附的研究
电化学去毛刺试验研究
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与临床病理学对照分析
去毛刺机飞锤异常损坏原因与预防措施
新视域下金属切削毛刺控制技术实践运用探究
阀芯去毛刺工艺研究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浸润性乳腺癌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