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在掌腱膜挛缩症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2019-01-07 00:55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8期
关键词:腱鞘手掌厚度

邵 薇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科,辽宁 大连 116011)

掌腱膜挛缩症常发于50~70岁的中老年患者,且男性患者居多,主要是因其掌腱膜的纤维组织增生、细胞功能异常且出现挛缩、畸形等情况的一种病变[1-2]。患者病发时因成纤维细胞的增值、分泌胶原数量的增加导致手掌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发紧,日常生活、工作过程均受到限制;若病变持续很可能会发生继发性改变,病情累及到患者手指的腱膜,使手部功能丧失[3]。外科手术是临床治疗掌腱膜挛缩症主要的方法,将患者掌腱膜部分病变组织切除,改善其手部组织情况,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该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均为病情发展后才就诊,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影响治疗效果[4]。本文在掌腱膜挛缩症患者术前使用高频超声进行检查,研究其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收治并确诊为掌腱膜挛缩症的32例患者定位探究观察的对象,明确其均于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发病期间手掌出现疼痛、发紧症状,无法进行正常的活动;临床诊断中均发生患指屈曲挛缩畸形情况,其手掌的弓弦样为绷起状态,有3指的近节指骨水平处存在硬结,而4指的手掌尺侧有硬结存在,剩余环指未发现明显硬结存在但与皮肤紧密粘连,无明显压痛,无法将手指伸直。32例患者中,有20例属于男性患者,12例属于女性患者;最小年龄为56岁,最大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为(64.62±1.84)岁;14例患者累及一侧环指,9例患者累及一侧环、小指,9例患者累及双侧示、环、中、小指;Meyerding分类法中,3级18例患者,2级9例患者,3级5例患者。

1.2 检查方法:本文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进行高频超声检查,方法如下:采用美国GE公司LOGIQ S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设置8~18 MHz的探头频率;在患者的右手、左手的手掌挛缩区域放置探头,查看其索状、结节处的低回声;协助患者的手指开展屈伸活动,查看手掌各组织之间的关系。

1.3 观察指标:详细观察高频超声检查中所有患者掌腱膜的厚度,注意其掌腱膜、腱鞘、肌腱、皮肤、血管、神经之间的关系,对比其与术中诊断的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本文研究所有数据的分析处理均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若检验P<0.05,便可说明其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高频超声检查结果:高频超声检查发现,26例患者在水平面观察到的超声声像图中掌腱膜为低回声,相比于健侧更加厚,其厚度为(3.04±0.97)cm;而矢状面观察到患者患侧掌腱膜的回声较低,挛曲变厚,厚度为(0.78±0.51)cm;动态观察中发现患者的掌腱膜与皮肤、腱鞘有紧密的连接,但在肌腱组织却无粘连。其余的6例患者指掌侧的神经、动脉血管走形均呈迂曲状况,诊断指体属于坏死状况,右手环指掌侧皮肤屈曲挛缩,有明显的硬结存在,结节的大小约为玉米粒,皮肤弹性较差,无法进行自由移动,背伸活动受到限制,需行游离植皮术进行治疗。

2.2 术中诊断结果与超声检查结果对比:手术过程中发现患者的掌腱膜相比于正常人更加厚,有挛缩,且其与腱鞘、皮肤均有紧密的粘连,肌腱未有影响,仍可进行滑动,诊断结果与高频超声检查结果一致。因此,在进行剥离的同时可确保患者指掌侧的神经、动脉不受损伤,将出现挛缩的掌腱膜完全切除,切除的掌腱膜经诊断确认为已硬化的纤维组织且部分存在玻璃样的变性,与掌腱膜挛缩症疾病的病理特征相符,若患者皮肤有缺损便行游离植皮术。

3 讨 论

正常情况下,人体手掌筋膜具有3层,分别有大、小鱼际居于两侧,中间较为坚韧的部分便称为掌腱膜,与手掌的长肌连在一起,而其厚度通常在1 mm之内,且属于粗线样的强回声;但若掌腱膜厚度增厚、出现成纤维硬化,便会使患者引发掌腱膜挛缩症[5]。掌腱膜挛缩症在临床上又被称为杜氏挛缩,主要指患者手部掌腱膜部分组织发生增殖性、纤维性的病变,如病变部位的掌腱膜会呈现大量的结节样、条索状,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很有可能波及周围组织、皮肤,使掌指关节以及指间关节出现屈曲、挛缩情况[6-7]。此时患者的掌腱膜会与表层皮肤粘连、早期症状无典型性,且因病变常位于筋膜较为薄弱的小鱼际区域,仅靠临床表现的症状、体征很难对该疾病患者病变的范围、侵入深度进行更加详细的探查,无法准确诊断病情变化,导致手术治疗过程中无法精确切除的具体范围、深度,常会对患者造成多余的损伤,影响术后康复进程[8-9]。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高频超声在临床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检查过程中可从任意角度、方向检查患者病变组织部位,同时可对已损伤组织的内部回声、肌纤维、神经、肌腱、韧带、皮肤等情况利用声像图显示出来,弥补了早前临床诊断缺乏影像学的诊断依据,具有直观性、实时性、动态性、无辐射等特点,尤其是在术前的诊断中可为手术的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10]。本文在掌腱膜挛缩症患者术前应用高频超声进行诊断,因其手部组织结构均较为浅,使用超声检查时不仅可实时查看到患者掌腱膜病变增厚的程度、部位以及与周围血管、皮肤、神经等的关系,增加影像学诊断依据;还可以通过对病变部位多切面、多方位的扫查准确定位掌腱膜病变的深度,确保术中切除病变部分时不会损伤到周围组织,为手术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诊断支持,提高治疗效果。此外,高频超声还可以在患者术后对其切除的病变组织进行评估,为术后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提高指导,加快患者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成本[11-12]。如本研究结果所示,高频超声检查中,26例患者掌腱膜属于低回声,水平面观察的厚度为(3.04±0.97)cm,矢状面观察的厚度为(0.78±0.51)cm,动态观察到患者掌腱膜与皮肤、腱鞘有紧密的连接;6例患者指掌侧的神经、动脉血管走形均呈迂曲状况,指体可能已坏死,右手环指掌侧皮肤屈曲挛缩,有明显的硬结存在。而术中对切除的掌腱膜进行诊断,确诊为已硬化的纤维组织,与掌腱膜挛缩症疾病的病理特征相符,以此可说明术中诊断结果与高频超声检查结果一致。需要注意的是,高频超声对手术治疗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操作人员对患者病变组织进行检查时应注意探头的位置、高频设置均需按照严格要求执行,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手指关节的周围组织,避免出现漏诊、误诊等状况。

综上所述,将高频超声应用到掌腱膜挛缩症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可为其提供更加直观、客观、有效的影像学诊断依据,避免发生误诊、漏诊情况,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猜你喜欢
腱鞘手掌厚度
WALANT技术在腱鞘松解术中的应用
大厚度填土场地勘察方法探讨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大厚度SA-516M Gr.485钢立焊位熔化极气体保护焊
右足底腱鞘巨细胞瘤1例
左腕部腱鞘囊肿超声误诊腱鞘巨细胞瘤1例
诗要有温度,有厚度
腱鞘囊肿多半自消
摊开手掌
手掌上的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