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构建及经济效益分析*

2019-01-07 07:30洪娴娜
中国食用菌 2019年11期
关键词:食用菌专业发展

洪娴娜

(1.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北京 100872;2.福建工贸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3)

在当今世界各类合作社中,农业专业合作社是普及最广、发展最快的合作组织[1]。在食用菌产前、产中以及产后的配套服务中,大多数将农业合作社作为组织形式,在广大农户和市场间构建食用菌销售桥梁,实行标准化的食用菌生产与经营,以提高食用菌加工技术、质量与经济效益。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构建的意义在于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同时推动我国农业向现代化、专业化、市场化和商品化方向发展,解决农业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矛盾[2]。

近年来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传统的食用菌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食用菌产业发展需要,因此开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品牌销售、资金管理、分户精细管理、购进原料、栽培生产、技术指导、生产设备、菌种供应,对于提高食用菌产品的标准化、基地的规模化,打造高标准的、适合农村发展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具有重要作用[3]。通过对如何构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进行研究,并分析食用菌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1 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构建的必要性

1.1 市场潜力巨大

1.1.1 食用菌市场潜力巨大

食用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矿质元素、氨基酸等,是一种保健、营养的健康食品,具有低热量、低脂肪和高蛋白的特点,是世界公认的保健食品,符合无公害绿色食品的标准[4]。

食用菌在养生、防癌、保健、抗癌上具有独特的功效,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开始意识到药补不如食补、治病不如防病。食用菌符合人们对健康和美味的双重追求。

生活节奏的加快,对方便食品的需求较大。食用菌在市场中的加工类食品不多,为了适应当代快节奏的生活,需要推出食用菌加工系列的产品,因此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好、市场潜力大[5]。

1.1.2 产品效益明显

食用菌的经济效益好。建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可以为食用菌产品寻找销路,缓解农村的就业压力,解决食用菌销售难的问题。

1.2 合理利用资源,调整产品结构

食用菌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解决了农村就业难的状况,为实现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6]。

建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可以利用当地资源生产食用菌产品,推动产业的发展,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规范食用菌市场秩序,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1.3 推进产业发展

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由企业加工销售、市场专业交易和农民基地生产构成。

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可以解决物贱伤农和市场滞销的问题,保障了食用菌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1.4 企业自身发展需要

构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适应当代市场的发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同时,能够促进地方经济建设[7]。食用菌产业要发展,必须不断更新技术和产品,扩大产业规模,适时对食用菌产品结构进行调整。

2 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构建

2.1 优化物流管理机制

以食用菌管理部门为主导,从上至下联合物流、商务、合作组织、交通、国土资源、财政和税收等部门,建立协调管理机制,制定食用菌发展的政策、规划及计划,建立联动机制,解决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增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物流之间的互动。

2.2 完善物流法律法规

支撑我国食用菌物流体系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建立完善的物流法律法规。在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确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主体地位;在物流运作管理和规律的基础上,立法约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物流活动;针对农村物流产业的发展,在宏观上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通过政府调控并管理市场秩序;在微观上提高物流产业作业流程、相关技术、服务质量以及设备等标准细则的推广和制定,并根据实际状况进行修改和优化;根据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的客观需求,数据化、在线化进行食用菌行政管理,提高政府办事的效率以及办事的透明度。

2.3 激励与监管并行

在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专业合作社具有增加收入、降低成本等优点,所以应该积极鼓励构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扶贫攻坚、增加成员收入、降低成本等方面的优势较大,因此应将其设立在气候条件适宜、劳动力充沛、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8]。

在政策的扶持下食用菌专用合作社的数量增多,出现了许多经营管理不规范、流于形式、有名无实的挂牌合作社和空壳合作社。部分个人和企业以假意构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名,获取政策性收益,造成国家资源浪费。针对上述问题,国家应该成立专门的部门定期清查,严格审批手续,加强监管,定期检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指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中存在的问题,设置惩罚机制,促进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稳定、健康发展。

2.4 促进合作,倡导融合发展

目前我国大多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水平低、专业性差、质量低、规模小。在自愿的基础上引导种类相同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实现市场、信息和技术等多方资源共享,构建区域性的联合组织,打造地域品牌效应。鼓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与社会力量、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融合发展,扩展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9]。打造销售、制造、加工和生产于一体的产业,在销售、加工和制造等多个环节中让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受益,提高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水平、组织化水平和产业化水平。

2.5 加强与农业院校的合作

政府应该利用人力资源和政策资源,充当组织者的角色,加强高等农业院校与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合作对接。利用农业大学的人才、科技、技术和信息优势为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以及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培养会经营、懂技术、有文化的人才。

3 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分析

3.1 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农产品质量

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是以合作社为中心点,为农户提供农资配备、农业机械服务和生产资料的组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要设立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制度和追溯体制,保证农业投入品在生产前的安全;设定农药和农肥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标准,保证农产品质量;产后统一定价、分级、销售和包装,最大化农民的利润[10]。

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作为核心,创建食用菌产品的品牌。在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质量监控体系下农民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食用菌,进而利用合作社构建的品牌,提高食用菌在市场中的份额,通过互联网构建电商销售模式,提高食用菌的销售量,增加农民种植食用菌的收入,同时提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3.2 交易成本优势

在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中参与者和组织者分别是农民和合作社,参与者和组织者之间的分工要明确。在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标准下农户主要注重食用菌的生产环节,身为组织者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要贯穿生产食用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提供销售、包装仓储服务,提供技术支持、机械服务、生产资料等,并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提供信息支持。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是市场和农户之间的桥梁,用合作社的交易代替农户与市场之间的交易,能够节约交易成本[11]。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收集市场信息,实现信息共享,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减少采集市场信息的成本,并直接与市场主体进行谈判,解决纠纷,降低交易过程中存在的合约成本。

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可以提高组织向心力和组织化程度,形成农户之间的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意识,提高市场中农民的地位,增加农民话语权。

3.3 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合作社中的农户大多采用家庭农场经营方式,在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协调下通过改变原有土地的状态,实现适度规模的经营,提高食用菌种植的经济效益。传统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扩大经济规模的主要方式是增加大农户成员的数量,但现代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是以增加家庭农场主来扩大规模经济[12]。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社员的收入,降低监管成本。

4 结论

农村食用菌产业化、规模化的必经之路是构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通过构建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带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食用菌专业发展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