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需防范

2019-01-08 10:46浙江医院预防保健科胡皖玲
保健医苑 2018年1期
关键词:硬膜脑膜头颅

◎文/浙江医院预防保健科 胡皖玲

浙江医院神经外科 孙虎

80岁的李大爷,2年前行走时不慎摔了一跤,右额部着地,当时只感觉头痛头晕,并无意识不清、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肢体抽搐,到医院检查头颅CT未见明显外伤性改变,诊断为“头部外伤”,住院保守治疗,患者头晕头痛好转后出院。一个半月后,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应迟钝、走路不稳、意识模糊,遂至医院检查头颅磁共振才得知“两侧颅骨内板下广泛硬膜下慢性血肿”,于是住院做了“双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手术非常顺利,术后给予营养脑神经、功能恢复锻炼、鼻饲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后,复查头颅磁共振提示血肿完全清除,李大爷病情好转出院。之后李大爷多次因头晕不舒服住院治疗,经过精心调理治疗,终于康复。

这李大爷可真是摔出了一波三折!当时看似不起眼无伤大碍的一跤,竟会在1个半月后发展演变成硬膜下血肿,病情非常严重,这叫我们大家得提高警惕,对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加以关注和防范。

什么是慢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是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好发于中老年人,一般外伤后3周以上开始出现症状。大多数患者都有轻微头部外伤史,非外伤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可能与动脉瘤、血管畸形或其他脑血管病有关。硬膜下血肿不同于硬膜外血肿,它是颅内血肿,就像一个西瓜,伤到的是瓜肉而不是瓜皮,即容易压迫脑组织,长时间压迫的脑组织一旦坏死就不可恢复了。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

1.慢性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复视等,查体眼底视盘水肿,偶有癫痫或卒中样发作。

2.智力障碍及精神症状: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差,反应迟钝,失眠多梦,易疲劳,烦躁不安,精神失常等。

3.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偏瘫,失语,同向偏盲,偏侧肢体麻木,局灶性癫痫等。

4.病情发展到晚期出现嗜睡或昏迷,四肢瘫痪,去皮质强直发作,癫痫大发作等。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检查

1.CT扫描:多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的新月形或双凸镜形低密度区,也可为高密度、等密度或混杂密度,单侧等密度血肿应注意侧脑室、第三脑室的受压变形及移位,同侧脑沟消失等间接征象。增强扫描可显示出血肿包膜。

2.磁共振扫描: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磁共振较CT扫描更具优势。

3.完善相关检查:血液生化及凝血功能等。

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

1.手术治疗:钻孔冲洗引流术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首选钻孔引流术。

2.非手术治疗:脱水、止血、护脑、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

如何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

加强安全意识,防止意外创伤,特别是老年人要提高自身的警觉性。避免单独外出,避免拥挤的环境,必要时携带拐杖。尤其是老年人服用一些安眠药、降压药、精神类药品后易出现头晕、反应迟钝、低血压等,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有不适者要提高警惕,预防跌倒的发生。有癜痫发作的人,应按时服药,不做危险性活动,以防意外。由于此病起病隐匿,有些患者来院时意识已经模糊,陪同前往的家属对患者既往外伤史也不知道,况且此病易与神经官能症、老年性痴呆、高血压脑病、脑血管意外或颅内肿瘤等混淆,易误诊为以上疾病。故专家提醒大家,尤其是中老年人,不论有无头部外伤史,如有上述临床表现时,应尽早到医院检查头颅CT和磁共振、血生化及凝血功能等,以便尽早发现慢性硬膜下血肿,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

找不同

对比下面两幅图,其中有5处不同,您能在3分钟之内找到吗?(答案在本期内)

猜你喜欢
硬膜脑膜头颅
郭亮:“甘愿为党献头颅”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脑膜膨出及脑膜脑膨出的临床意义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油菜花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脑膜癌病的磁共振成像征象分析
嵇康·绝响
腰-硬膜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可行性及优势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