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配比稻麦秸秆培养料栽培双孢蘑菇比较试验

2019-01-08 08:02沈新芬陆纪忠
食用菌 2018年6期
关键词:稻麦双孢培养料

沈新芬 陆纪忠

(上海市金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金山201599)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栽培最广泛、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食用菌,约占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40%左右,也是我国目前最大宗的出口创汇食用菌[1-2]。双孢蘑菇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糖类)、含氮化合物、无机盐类及生长因子[3],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农作物秸秆,是基本的营养物质。国外双孢蘑菇培养料多为麦草。为了充分利用金山区丰富稻草资源进行了不同配比稻麦栽培双孢蘑菇试验,探寻稻草、麦草栽培双孢蘑菇,合理配比,达到了有效利用当地资源,促进双孢蘑菇产业发展及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菌株W192,由山东瑞蕈天库菌种开发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 稻麦秸秆配比

试验设三个处理,秸秆配比分别为处理①稻秸秆40%+麦秸秆60%,处理②稻秸秆60%+麦秸秆40%,处理③麦秸秆100%(CK)。每个处理栽培面积为630 m2。

1.2.2 培养料配方

培养料配方:稻麦秸秆59.1%+干鸡粪33.3%+菜籽饼2.8%+石膏粉4.6%+尿素0.2%。

1.2.3 培养料发酵方法

采用隧道集中发酵技术,秸秆预湿3 d后,加入其他原料,混合均匀后,进入一次发酵隧道,当培养料温度达到80℃左右,料温并不再上升时,开始翻料,翻4次料,一次发酵时间为18 d。一次发酵料送入二次发酵隧道后,使料温慢慢升高到60℃,保持58~60℃维持8 h,进行巴氏消毒,随后进入腐熟阶段,二次发酵时间为7 d。

经过二次发酵后培养料,暗褐色的培养料表面有白色放线菌菌落;秸秆稍有拉力,有弹性,用手握紧培养料不黏手;料含水量65%~68%,含氮量2.2%,pH7.2~7.5,氨气浓度5 mg∕kg以下。

1.2.4 上料与播种

将经过二次发酵的培养料通过上料机输送到菇房的床架上,边上料边播种,每平方米上料110 kg,菌种使用量为培养料重的0.7%~0.8%。边上料边压平,同时覆盖薄膜保湿,之后进行发菌和出菇管理。

1.2.5 发菌和出菇管理

发菌期间,密切注意培养料的温度,控制培养料温度在24~26℃,空气相对湿度95%,二氧化碳浓度不低于3000 mg∕kg。菌丝长至覆土层2∕3左右,菇房开始降温,在5~6 d时间内,使菇房的温度从22℃降到17℃,二氧化碳浓度从5000 mg∕kg降到1000 mg∕kg,降温幅度和通风力度要平缓,促进菌丝扭结成子实体。当菇床上菇蕾大拇指大小时,喷水,促进子实体膨大。菇房温度控制在17℃,二氧化碳浓度1000 mg∕kg左右,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

1.3 观察项目

记录不同处理双孢蘑菇生长发育情况,包括在覆土层发菌时间和出菇采收时间。统计不同处理每潮菇的产量,不同处理商品菇的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麦秸秆不同配比培养料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

表1 稻麦秸秆不同配比培养料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发育的影响

由表1可见,各个处理的双孢蘑菇菌丝发菌时间稍有差异,处理①和处理③的发菌时间一样,均为15 d,处理②发菌时间稍短,为14 d。各个处理的出菇时间有差异,处理①从播种到出菇时间最短为35 d,处理③最长为38 d,处理②为37 d。

2.2 稻麦秸秆不同配比培养料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见,处理①产量最高,其次,为处理③,处理②的产量最低。

表2 稻麦秸秆不同配比培养料对双孢蘑菇产量比较

从产量分布看,处理①第一潮菇占总产量的44.98%,处理②48.44%,处理③46.30%;处理①前两潮菇的产量占总产量的76.83%,处理②76.06%,处理③77.68%。由此可知,处理②的第一潮菇产量高,处理③(CK)的前两潮菇高。

2.3 稻麦秸秆不同配比培养料对双孢蘑菇商品率的影响

从三潮菇总商品率看,处理①最高,为85.92%;处理③的商品率最低,为80.72%。各潮次菇的商品率:处理第一潮菇商品率最高为90.45%;处理②的第二潮菇商品率最高为90.99%;处理①第三潮菇商品率最高为81.98%。由此可见,处理①商品菇率最高。

表3 稻麦秸秆不同配比培养料的双孢蘑菇商品率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处理①(稻秸秆40%+麦秸秆60%)从播种到出菇时间最短,有利于提高菇房周转率。处理②(稻秸秆60%+麦秸秆40%)的第一潮菇产量占优,处理③(麦秸秆100%)的前两潮菇占优。分析原因可能是在第二、三潮菇阶段的培养料中碳源等养分的降解率降低从而影响双孢蘑菇的产量[4],也有研究表明,培养料的含水量与产量呈正相关[5]。

比较三个处理的双孢蘑菇商品率发现,处理①(稻秸秆40%+麦秸秆60%)在第一潮菇和第三潮菇的商品率高于其他处理。这个原因可能与培养料理化性质的改变有关。有研究表明,不同配方原材料理化性状存在差异,经过一、二次发酵后都变成了适宜双孢蘑菇生长的培养料,但其理化性状存在的差异导致了双孢蘑菇产量与农艺性状的不同[5]。

综合试验结果及分析,处理①(稻秸秆40%+麦秸秆60%)优于处理③(麦秸秆100%),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稻麦双孢培养料
立足生产,服务农户
——记上海志磊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
农民生存策略的选择逻辑——基于稻麦村庄农户样本的政治经济学考察
浅谈金山区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稻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草菇出菇为何怪
新鲜双孢蘑菇采收和自动化分级方法研究*
双孢蘑菇水提物抗氧化活性研究
大球盖菇培养料发酵实用技术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