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学生色彩感培养方式探讨

2019-01-08 03:18许兆和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色彩感色彩教学小学美术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美术课堂学生色彩感培养方式,具体是:以游戏的方式导入色彩知识、借助多媒体手段提供清晰直观的色彩画面、联系实际生活展示丰富多彩的色彩魅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 色彩教学 色彩感

【中圖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1A-0152-02

色彩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是通过讲解色彩知识提高学生对于色彩的敏感度,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美术创作作为一种借助视觉形象表达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艺术活动,具有较大的主观色彩,因此进行学生色彩感培养时,应该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独立思想的形成,同时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使色彩教学成为学生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助推。在色彩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采取游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及结合生活实践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感受和使用色彩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进而帮助学生加深对色彩的认知,体会美术的魅力。

一、以游戏的方式导入色彩知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心强、热爱新鲜事物的年龄特点,对丰富多彩的色彩充满好奇。如果将学生对色彩的探索仅局限于书本所提及的内容,并且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讲授色彩知识,很容易削弱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限制学生对色彩运用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由此,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丰富教学手段,将色彩教学寓教于乐。游戏教学法是基于儿童爱玩的天性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这种内在兴趣的莫过于游戏。”将游戏融入色彩教学中,主要是利用游戏的娱乐性和轻松性,让学生在游戏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学到色彩知识。简而言之,以游戏的方式导入色彩知识,就是将“游戏”和“教学”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色彩感的培养。

例如,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染色游戏》一课,内容本身已具有较强的游戏性,因此,笔者便鼓励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在课中游戏的引导下自由创作,尽可能体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在正式进入课题前,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些预先做好的染色作品,包括不同形状和不同颜色的花朵、雨伞、蝴蝶、裙子、树叶等纸质形象。当学生看到这些色彩鲜艳、形象有趣的染色作品,顿时来了兴趣,纷纷惊叹“真好看”“太美了”……笔者马上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提出“同学们认为这些作品的颜色有什么特别”的问题,发起一个抢答游戏,看看谁是观察小能手。马上有学生举手回答:“花朵用了红、黄、绿3种颜色进行搭配,显得很鲜艳。”然后有学生说:“雨伞的颜色是蓝色的,看上去感觉非常凉快。”接着有学生说:“树叶居然有那么多的颜色,真的好特别。”还有学生说:“这条裙子的颜色像七彩光芒,好漂亮。”通过直观的作品展示,让学生在抢答的游戏氛围中观察颜色,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课堂上。

随后,笔者示范如何折叠一朵纸花,并引导学生共同操作实践。当学生掌握花朵的折叠技巧后,再指导学生学习染色方法,如:将折好的生宣纸作品浸入不同颜色的墨水中,称为“浸染法”;用毛笔蘸上颜色在折好的纸上点出色彩,称为“点染法”;在染过色的位置蘸上水再吸掉多余的颜色,称为“冲染法”。经过现场演示后,笔者鼓励学生自行探索体验更多的折纸、染色方法。由于课堂毫无约束,学生就像在课后玩耍一样随意走动、相互探讨,他们进行了很多尝试:有人试着用不同的折叠方法;有人将纸直接揉为一团再进行不同色彩浸染,获得了五彩缤纷的染纸效果;有人先用铅笔勾勒出轮廓,再进行颜色的搭配和填充,获得了极具个人特色的作品;有人选择作业纸为材料,用笔蘸水绘制出图形,再选择不同的颜色点染在图形中,颜色在水中渗化,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彩色纹理。在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很快掌握了一些色彩搭配技巧以及染色技法,对色彩的运用产生了浓厚兴趣。课程结束时,笔者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评比,从中选出十二件最出色的作品,将其展示在班级趣味园地中供大家参考揣摩。并且将评比的活动延续到课后,如果谁创作了更出色的作品,就有机会放入趣味园地展览。由此,学生热情不减,在课程结束之后,笔者陆续收到许多学生课余时间自发设计创作的新作品,其中包括个人作品和小组作品,很多作品色彩鲜艳、构图独特、配色新颖,皆属优秀之作。

教学成果表明,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法不仅能帮助学生了解色彩知识,掌握色彩搭配技巧,增强色彩感,同时也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有力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借助多媒体手段提供清晰直观的色彩画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设备以其直观性、生动性和灵活性优势,广泛应用于美术学科的色彩教学。教师通过视频、动画、PPT等多种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色彩知识和色彩画面,拓宽学生的色彩视野,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

例如,笔者进行色彩分类内容的讲解时,为了提高学生分辨不同色彩的能力,在游戏教学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一个“为颜色排座位”的动画游戏,进一步增加色彩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笔者先通过PPT向学生展示一个被预先打乱的调色盘,在调色盘上方,出现红黄蓝三种颜色。进入游戏环节后,笔者请学生从下方的调色盘中随意选出一个颜色,将其插入上方红黄蓝三色之间,即为其寻找位于三色之间的相对位置。这个游戏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对于部分相似颜色的相对位置甚至展开了争论,笔者将其中分歧较大的颜色位置方案进行了分别保存,以作为评判最终结果的依据。随着颜色插入的增多,学生对之前认定的部分位置也不断产生异议,进而不断修正。当游戏接近尾声时,笔者将打乱的调色盘进行正确排序,请学生与之前自己选定的颜色位置安排进行对比。学生看到正确排列后纷纷表示豁然开朗,尤其看到自己选定的颜色位置与正确的色彩排序的差异,立刻理解了自己排序的错误之处,从而加深对不同色彩的印象,提高对不同色彩的分辨能力。

又如,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色彩的对比》一课,其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对比色的变化特点及规律,掌握对比色的运用及色彩搭配技巧。为此,笔者利用多媒体PPT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色彩体验。刚开始上课时,笔者利用动画向学生展示红黄蓝三种颜色,接着利用动画演示将这三种颜色两两混合,获得了橙(红+黄)、绿(黄+蓝)、紫(蓝+红)三色,以此引导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的概念。随后画面变化成为一个12色的色相环,要求学生观察色相环中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之间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观察后认为,与其他颜色相比,直线相对的两种颜色搭配起来对比最强烈鲜明,肯定了学生的观察结果后,笔者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都是最强烈的对比色关系,称之为“补色”,以此引申出色相环中所有的红色系列与绿色系列、橙色系列与蓝色系列、黄色系列与紫色系列都是对比色的知识。

当学生理解这一概念后,笔者再向学生展示预先准备好的一些色块图画视频,图画中隐藏着由不同色块组成的图案,要求学生识别出是什么图案。学生观察后表示,一部分图案非常容易识别,而另一部分图案若不认真寻找则不易发现。由此,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学生略作思考后回答:“因为这一部分图案色块之间的对比不够强烈。”肯定了这个答案后,笔者继续播放视频,视频画面中的色相环开始发生变化,引出不同的色彩对比:同类颜色对比,其他颜色消失,出现了由深至浅的红色系列。通过视频直观的画面,学生发现同一色相的颜色个性差异小,对比效果弱,构成的画面色彩比较柔和单一,观看时不会感到刺眼。接下来展示色环0-40度的邻近色对比,如红-橙,黄-绿,绿-蓝的颜色,学生观察后认为,邻近色看上去仍较为统一,过渡比较自然柔和,但与同色相颜色相比更富于变化。进而再向学生展示色环0-180度的对比色变化,呈现黄-紫,红-绿,蓝-橙,学生立即认出了这些为补色,表示它们的对比效果非常强烈,容易吸引注意力,但是对于人的视觉是一种强烈的刺激,所以看起来很刺眼。通过色块图画和之后生动的色相环展示,学生在脑海中对色彩的对比内容形成了强烈印象。

完成上述教学后,笔者再向学生展示预先准备好的生活照片,如红墙绿瓦的古建筑、黄黑相间的警示标志、交通红绿灯、环卫工人的橘红色安全服等,帮助学生巩固色彩印象,加深色彩知识理解。

在本课例中,多媒体技术与纸质图片、教师描述、现场绘制等传统方式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其演示手段更加生动形象、更灵活多变且信息量大。小学生天性喜爱对比强烈的颜色,但由于缺乏理论引导,其绘画时用色效果不够理想,通过体验和学习色彩对比知识,能够帮助他们进一步体会色彩对比的美感,在运用色彩时也会从盲目感性转变为科学理性。在此基础上,学生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均能获得提高。

三、联系实际生活展示丰富多彩的色彩魅力

生活中处处充满着色彩美感。在色彩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将视线从书本转向生活,在生活中发现、体会事物和景色的美是依靠色彩变化来表现的,借此促进学生学习运用色彩语言表达内心感想,以及利用色彩艺术表现自己对美的理解。

例如,筆者在不同季节带领学生前往公园或野外观察自然界的色彩变化并写生。因身处大自然,学生眼观为实,在习作中绘出春季浅绿的草地、嫩黄的芽尖、各种颜色的花朵;夏季浓绿的树冠、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粉红的荷花;秋季暗红的枫叶、橙黄的柿子、绿油油的青菜;冬季灰白的树干、暗绿的远山、小朋友颜色各异的冬装。此外,笔者有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不同季节、不同天气色彩的明亮鲜艳或者暗淡厚重,体会冷暖色调的区别,掌握用不同色调表现不同情绪的原理。例如,学习色彩明暗的具体内容时,笔者组织学生到校园里观察一棵盛开的玉兰花树,记录它在晴天、雨天、清晨、傍晚等不同时间的色彩变化,以此指导学生掌握色彩明暗的知识。

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有时候无法通过想象或别人的讲述深刻理解色彩的内涵,因此,教师需要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色彩运用范例,展示色彩在生活中的妙用,帮助学生形成更加敏锐的观察能力,懂得利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进而提升学生色彩运用的能力。

色彩感培养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灵活采用游戏、多媒体、生活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色彩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色彩意识,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作者简介:许兆和(1973— ),福建上杭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育。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色彩感色彩教学小学美术
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探究
试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色彩感
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电影元素
浅谈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色彩教学实践与体会
高校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改革措施探讨
色彩教学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