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SPL方法的历史街区空间调查研究

2019-01-08 08:37申志慧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公共空间

申志慧

摘要:运用PSPL调研法评析空间质量和空间生活的模式,对引导空间规划、反思城市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解析PSPL内涵基础上,对福州上下杭三捷河特定空间区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整体空间质量较好,空间行为特征基本适宜,因此针对其不完善地方,提出延续传统空间机理、激发公共空间活力、推动智慧片区建设的建议,为今后类似空间营建提供借鉴。

关键词:PSPL调研方法;历史街巷;公共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9)10-0232-02

1 历史背景

本文通过对福州上下杭历史街区三捷河段特定区域人、建筑、空间环境三位一体耦合关联的分析,以此为后续上下杭及其它历史街区公共空间的营建提供策略参考。所选地段为福州《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2-2020)》三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上下杭片内,该地段紧邻三捷河畔,三捷河又名星安河,通向闽江,是福州市重要内河之一,百年前曾被誉为福州商的“财源河”,是东南亚商品、货物进出的主要港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见证者,沿河两岸会馆、民宅林立。

2 调研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研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老年人、中青年、儿童分别为40份、40份和20份。

2.1 公共空间

三捷河北侧街区空间以传统街巷空间为主,依据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使用功能,选取典型空间街巷北侧出入口、线性转折处、凸空间、重要空间节点的组群中心四种空间[1]。

2.1.1 公共空间质量评价

如图1所示,结合现场访谈法,依据扬·盖尔对空间品质评价要素[2],现场分析得出,整体对空间质量的评价良好,其中中青年评分相对较高,儿童评分较低;对该街巷空间的愉悦度、舒适度评价较好,其次为使用率,对防护度的评价则相对较低[3]。

2.1.2 公共空间质量分析

(1)公共空间尺度:在调研区域,D/H在不同区段比值不同,出入口附近基本为1:1.5左右,空间尺度宜人,相对面积也较大,其余区段随着空间的变化,多为1:1,1:2左右,空间或围合内向,或开敞活泼,且均为小尺度微空间,面积10-200m2左右不等,在满足功能同时,体现了紧凑的机理模式。

(2)公共空间界面:整体空间界面效果良好,业态引导多为咖啡厅、书吧、茶馆及少量旅社等静态业态,路面采用石板材质,素雅整洁,随三捷河弯弯曲曲。北侧界面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元素交相辉映,界面虚实相结,实墙,镂空墙,白色,砖红色,空间相对半开场半私密,尤其在星安桥的组群中心礼和店附近达到了高潮。临河南侧界面多为榕树、樟树、花卉等,到达空间景观层次的渗透,也塑造了静谧,便民的亲水场所,因此凸空间的舒适性也最强。

(3)公共空间价值:从空间价值上看,整体片区的历史年代久远度和形态保持度较好,主要基于物业管理、规划建设相对严格,对空间利用方式、环境卫生情况、业态引导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而防护性差主要体现为顶界面设计相对单薄,除了沿河数量有限的榕树、樟树,大部分为露天,未能充分考虑到人的实际使用性,尤其下雨天。

2.2 公共生活

为确保数据真实有效,选取调研时间为周一到周日的7:00- 22:00,2h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内进行10min记录统计,通过调研分析发现,一天中早晨8:00-10:00。下午3:00-5:00,晚上7:00-8:00人流量达到高峰,周末又比工作日人流量多,总体来看,主要集中在接送完小孩,晚上散步的休憩时间及周末放假时间,与规划功能定位基本吻合。

2.2.1 人群构成

如图2所示,调研得出街巷出入口以老年人为主,占总人群的55%,转折空间基本持平,又以中青年稍多为主,凸空间和组群中心同时表现出以中青年为主。

2.2.2 公共空间行为活动

街巷出入口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早晨和傍晚时分,主要为老年人锻炼身体、休息,观赏,及等候、陪小孩玩耍,及年轻人拍照等大部分选择性驻足活动,和站岗值班等必要性驻足活动。街巷转折空间则较均匀分部于上午8-11点,下午3-9点之间,主要为散步,游览,拍照,还有星安桥旁边的商品买卖活动等。凸空间则在下午3-8点之间达到阶段性高峰值,8点之后人数缓慢下滑,主要为休息、聊天、表演、晒太阳、观看等。而组群中心则集中在下午3-5点之间,以中青年拍照、观赏活动为主,同时包含宗教建筑空间附近驻足停留等行为。

2.2.3 公共空间行为活动分析

总体来看,该街巷空间以休息、观赏、拍照、散步为主,这主要与之前的空间环境设计紧密相连,同时还与有充足的可休憩的石板条和绿植有很大关系,这些都诱发了行为活动的产生。

同时,街巷出入口因紧邻步行街区中亭街和居住小区两大人流集中区,共享单车、公交等不同交通方式可达性强,分析还表明该片区的主要使用者为中青年,因其功能定位、界面设计更为现代,其次为老年人,环境相对幽静,但是儿童的空间使用率却较低,仅在出入口王庄阿咪旁边有条船供玩耍,其余地方兴致一般。

3 分析启示

3.1 延续传统空间机理

继续秉持原真性、完整性、可持续性的保护原则,保持其原有细腻的空间机理和富有魅力的空间形态,使传统和现代有机融合和彰显。因此,可继续保留片区城隍庙和张真君祖殿等宗教文化空間,以提供共同的精神情感纽带;继续保留丰富有趣的转角及其余各空间构成。

3.2 激发公共空间活力

因目前的服务中心面积有限,活动也只在节假日时候才可以观看,因此,为确保文化的连续性,传播性,更好的展现上下杭民间习俗、绘画、礼仪、技艺等,可结合古建筑历史注入新的功能,强化动态参与,丰富现有业态,同时提高儿童的兴趣与行为支持,活化上下杭历史。

3.3 特色化街道设施设计

针对现状街道家具的普遍性,可结合三捷河历史重新设计自己特色化的街道设施,如垃圾箱,消防栓,指引标识等,并与三坊七巷的街道设施既区别又联系,增强其精度和温度。

3.4 推动智慧片区建设

推动智慧片区建设,主要为填补搭建公众参与的网站平台,开放数据,实时监督,及时反馈,达到信息及时、准确的有效传递,从而将此片区塑造成为安全、有热度的公共空间。

三捷河北侧片区对福州城市文化的建立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现场调研探索了特定时间、空间下人、建筑、环境之间的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有机联系,并提出一定的建议,希望塑造出以人为本的、特色鲜明的空间以完善整个片区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 宋凤,陈业东.基于PSPL调研法的传统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策略研究——以济南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中国名城,2019(09):55-60.

[2] 比吉特·斯娃若,扬·盖尔.公共生活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3] 汪亚婷,魏菲宇.空间句法与PSPL调研法相结合的城市街区公共空间改造研究——以北京市马连道街区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04):50-55.

猜你喜欢
公共空间
试析文化中心公共空间设计要点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