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图书馆的协同发展新思路

2019-01-08 08:37段春波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互联网

段春波

摘要:互联网+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杰出代表,其高效的信息传播特点,使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资源驱动。本文就互联网+图书馆的协同发展这一命题,究其发展新思路探讨了其内容与特征,并对互联网+图书馆的发展思路作出深入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管理;发展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9)10-0234-01

1 互联网+与互联网+图书馆的相关内容及概念

1.1 互联网+的相关概念

关于“互联网+”这一名词的提出,最早是由2012年易观国际CEO于扬首次说明,并预知到互联网+将作为改变传统行业的巨大技术力量。在2014年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我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生提出,关于互联网+的发展课题应作为重要的政府报告内容,得到政府部门的重点关注,至此,互联网+的相关概念被作为发展战略得到充分的重视。

1.2 互联网+图书馆的相关内容

互联网+时代的开启,也使全民进入高速流通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更是代表着文化信息的融汇贯通,而图书馆作为文化信息的硬件设施载体,其必然要符合社会信息传播速度的要求,将互联网+深度融合于图书馆业务,能够促进互联网+思维与图书馆管理的协同发展,使提高我国社会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要发展途径。

2 互联网+图书馆协调发展的基本特征概述

2.1 多个专业领域的融合

图书馆管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在社会公共服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且图书馆的服务管理是基于各领域的知识融合的,其领域知识交叉现象较为频繁,因此,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复杂信息的高速整理,不仅能够大幅的提升工作效率,也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准确的优质服务。现代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实际的数据分析中,能够比人工更加准确的和高效。

2.2 管理模式与理念创新

互联网+参与管理后,相比传统模式的管理效率更高,且科技创新后的管理模式,会比以往的管理工作更具有现代化意义。在当下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推动公共服务设施的现代化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形式,促进商业模式的革新与组织形式,也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有效驱动与服务。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管理理念更容易受到社会思想的局限性,使思想在体制的限制下难以有效融合创新思想,故模式与理念上的双重创新,能够使图书馆管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3 业务结构的重新整合

互联网+技术是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而实现的数据信息资源整合,在此特性的影响下,对图书馆内的海量图书知识管理也必然更为有效和准确。当代许多物质都存在现实和虚拟两个数学,出现实世界中的实际物体之外,赋予图书虚拟知识的标签,也能够提升对读者的服务质量。如当代终端电子信息设备的更新换代,使大众足不出户就可享受知识服务,而传统纸质的文化结构也必然遭受电子产品所带来的冲击。那么在图书馆业务的管理工作上,跟随时代发展的速度,建立更具现代发展意义的经营模式,是提高服务品质的關键,也是拓展图书馆业务的方式。

2.4 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

在互联网+模式的图书馆管理体系中,管理者将会更加注重读者对于文化知识的需求。在当下不断发展的时代中,社会文化思想的推动,使大众对于文化知识的渴求度日益提升,全民普遍素质教育的水平在不断提升,也使互联网+与图书馆的构建日益紧密。尊重读者文化喜好的多样化,打造用户的个性化服务,使推动公共文化设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2.5 实现大数据与文化的融合

互联网+代表的是电子信息技术所引导的大数据时代,而图书馆代表的是当下社会的民众文化需求。对于互联网+与图书馆的融合过程,也需要建立开放式的大数据知识服务系统,才能满足各行各业的知识文化需求,对于一些专业领域的研究资料,图书馆更应该完善数据库的信息分析能力,促使文化形式的大数据库建立起来,为民众提供更为便捷的文化服务。

3 互联网+图书馆协同发展的思路研究

3.1 互联网+技术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意义

互联网+技术与图书馆管理的深入融合,其建设是以实现图书馆现代化信息管理为目标的,在当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信息时代最重要的产物就是信息传播提速,若将物体的管理纳入网络化管理模式中,必然会得到更为高效的管理模式。所谓互联网+图书馆,就是要建立一个相对协调、信息数据集成一体的知识文化管理体系,让民众能够在渴求知识的状态下,通过互联网的海量信息资源实现自我业务处理,既要提升管理平台的服务品质,又要保证业务服务的效率。而当今时代4G、5G网络的发展,为互联网+图书馆的模式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在这一媒体介质的作用下,加强图书馆的互联网+管理作用,就此实现业务处理的平台化与信息化,将不再是难题。

3.2 图书馆建设要加强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即以互联网技术引导的大数据分析为主导、所进行的管理活动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实现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平等开发、高效互动要求,能够增强用户的体验与读者的思维跨越。根据上文的论述可知,在当下大数据时代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管理模式的建设,以及与网络技术的融合。通过数据平台的建立来实现图书馆知识信息的文化价值,是改变图书馆与社会民众关系的重要方式。当下时代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求度,多数已不再单方面依赖图书馆的知识获取,更多的是通过电子终端设备实现信息浏览与资源汲取,在此客观情况的要求下,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实现高素质的跨界融合,对图书馆的发展进行创新性的思维定位,都是符合互联网+思维价值的。

3.3 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团队

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相比,互联网+形式是将复杂的资源集成于一体,而追寻的管理模式的深度变革。图书馆运行需要知识化信息化的管理队伍来提供社会服务,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用户的需求。作为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图书馆的建设必须符合社会民众的知识文化需求,才能完善现代图书馆管理体系。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应通过互联网+管理平台,来拉近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实现互联网+在图书馆服务提升过程中的驱动作用,实现服务工作的社会价值,有效发挥信息专家的角色,提供学科知识的嵌入式业务拓展。

3.4 建设互联网+服务平台

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的行业整合,是拓宽图书馆服务边界的重要举措。为此,相关管理人员应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将互联网+管理模式应用于实际管理工作中,打造更具现代意义的信息化图书馆。随着技术的革新步伐加快,当代人更注重人工智能化的应用,在互联网+服务平台的建设中,管理者也可针对这一需求进行技术的驱动和升级,重新构造图书馆与社会服务之间的资源链与价值链,为最终的“平等开发、高效互动”目标作出阶段性贡献。

4 结语

我国教育体系的完善使全民素质得到显著提升,而国民阅读也成为民众汲取知识应用的重要方式。图书馆作为关键的社会文化服务设施,加强网络化建设,是实现其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目前的互联网+图书馆推广工作中,仍存在许多服务层次或建设方面的问题,对此,相关管理人员要不断探索,并及时纠正和完善,才能发挥图书馆真正的社会服务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兴旺,李晨晖.当图书馆遇上“互联网+”[J].图书与情报,2015(04):63-70.

[2] 郭静.“互联网+图书馆”发展模式与路径的探讨[J].兰台世界,2016(15):55-57.

[3] 王秀艳.“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J].科技与创新,2018(17):1-3.

[4] 彭肖红.“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转型发展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25(04):90-92.

猜你喜欢
图书馆管理互联网
人脸识别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智能化管理对我国当代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影响研究
柔性管理及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核心应用
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探究人本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