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年苁蓉牛膝汤加减临床应用举隅

2019-01-09 06:0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11期
关键词:牛膝肉苁蓉乌梅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355

五运六气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支持下,以阴阳学说为基础,研究气候变化及人体健康与疾病关系。根据五运六气的指导,可反映全年的气候特点及发病特征,即“五运六气,乃天地阴阳营运升降之常道也”。《古今医统大全》言:“盖治病之要,以穷其所属为先……是故疾病之生,不胜其众,要其所属,不出乎五运六气而已。”其强调了五运六气与疾病的关系。“遇六丁年,委和之纪,岁木不及,燥乃盛行”,丁酉年运气为:主运木运不及,客运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故以苁蓉牛膝汤治肝虚为燥热所伤。丁酉年苁蓉牛膝汤药物组成为:肉苁蓉(酒浸)、牛膝(酒浸)、木瓜、白芍、熟地黄、当归、炙甘草、鹿角胶(烊)、乌梅、生姜、大枣。笔者应用苁蓉牛膝汤加减治疗不寐、便秘、高血压、不明原因的疼痛等病证中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不寐

范某,男,74岁,2017年3月12日初诊。主诉:眠差2年。患者2年前出现眠差,入睡困难,约1~2点方可入睡,眠浅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无梦,自行服用百乐眠、阿普唑仑等药物,效果一般。偶有烦躁,盗汗,口干,多饮,腰酸,左侧尤甚,纳可,大便每日1行,欠成形,质可,小便可,舌红,苔薄黄,左脉沉,右滑沉。诊断为:不寐-肝肾两虚证。处方:肉苁蓉10 g,川牛膝10 g,木瓜10 g,白芍10 g,生地黄10 g,鹿角胶6 g(烊),乌梅9 g,麦冬30 g,甘草6 g,炒酸枣仁30 g,生姜3片,大枣5枚。2018年3月19日复诊,患者服药后眠差明显缓解,入睡时间较前缩短,每晚约醒1~2次,余无明显不适。守上方继续治疗。服药3月后,不寐较前明显改善,故停药。

按语:不寐,《灵枢·大惑论》中帝曰:“病不得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气血亏虚,阴阳失调,阴不制阳,阳气外越,阴平阳秘的平衡被打破,故不寐。久思久虑,过度劳倦,耗伤阴血更甚。患者年老,气血亏虚,肾阴亏虚,无力抗衡肝阳,肝阳外浮。阴阳相互交感与互藏,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和则神安。张介宾主张: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阴阳不交,神不安,不得卧。故以苁蓉牛膝汤以补益气血,调和肝肾。方中肉苁蓉、牛膝以补肝肾、益精血为主,木瓜味酸、入肝经,熟地黄补血滋阴,麦冬滋阴清心除烦,酸枣仁宁心安神,乌梅酸以敛阴,白芍、当归补血活血,与鹿角胶配伍,起到补血养阴安神之功,生姜、大枣调和营卫,甘草调和诸药,以达到补益肝肾、养血安神的目的。

2 便秘

张某,女,66岁,2017年5月13日初诊。主诉:便秘3个月。患者3月前出现便秘,4~5天1行,无明显便意,排便困难,欠成形,大便质黏。伴有头晕耳鸣,潮热,腰膝酸软,无腹痛、腹胀,平素饮食可,眠一般,小便可,舌淡舌尖红,苔黄厚腻,脉左沉右滑。中医诊断:便秘-肝肾阴虚证。处方:肉苁蓉10 g,川牛膝10 g,生地黄15 g,当归10 g,木瓜10 g,白芍15 g,白术20 g,鹿角胶6 g(烊) ,乌梅6 g,厚朴9 g,枳实10 g,盐车前子15 g,甘草6 g,生姜3枚,大枣5枚。2017年5月20日复诊,患者诉诸症较前明显减轻,现大便2~3天一行,量少,排便无力感减轻,纳可,眠一般,入睡困难,小便可,舌淡红,苔薄黄连黄腻,脉沉。上方改肉苁蓉20 g,枳实15 g,厚朴12 g,加薏苡仁30 g,大黄3 g,继服。1月后患者诉大便1日1行,无排便困难,余无明显不适,故停药。

按语:临床研究表明,老年人便秘以虚或虚实夹杂为主,病机为老年人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常,肠失濡润津液亏虚,传导功能不利[1]。赵善辅等[2]提出,肾藏阴阳精气,开窍于二阴而司二便。肾之精血亏虚,则肠道燥热,津液不足,肠道失润而便干。糟粕涩留肠道不能及时排除体外。中医认为,肝肾精血同源,阴阳互滋互用,肝藏血,主疏泄,肾藏精,主封藏。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依赖肝血的不断补充,肝血与肾精相互滋生转化。故肾之精血亏虚时,肝血以滋肾精。肾阴充沛以养肠道,肠道湿润,大便通畅。《医学传心录》言:大便秘乃血液燥结。故以苁蓉牛膝汤补益肝肾、滋阴养血、润肠通便。方中肉苁蓉以补肾益精、润燥滑肠,牛膝以补肝肾,鹿角胶血肉有情之品,温补肝肾、益精养血,熟地、当归、白芍以养血活血、润肠通便,木瓜归肝经,引药下行,厚朴、枳实行气导滞、消痞除满,车前子甘寒滑利,性专降泄,清肠热以利大便,乌梅敛阴生津,生姜、大枣以增强药性,炙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滋阴养血、润肠通便之功。

3 眩晕

程某,男,42岁,2017年10月12日初诊。主诉:头晕10天。患者诉10天前出现头晕,活动后尤甚,无头痛、耳鸣,无视物模糊,无肢体活动障碍,偶有心慌、背板,无明显头痛,无耳鸣,无颈项部僵硬感,偶有心慌、背板,口苦,无口干,纳可,眠一般,精神一般,大便2~3日1行,欠成形,质粘,小便可,舌淡,舌体边有齿痕,苔黄,脉弦。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为160/100 mmHg,平素规律服用吲达帕胺片,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辅助检查:2017年10月8日心电图示:电轴左偏,ST段轻度下移。诊断:头痛-肝肾亏虚证,高血压病2级。处方:①缬沙坦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17口服,每天1次,每次80m g;②肉苁蓉20 g,生地黄15 g,当归15 g,白芍15 g,川牛膝15 g,鹿角胶6 g(烊) ,乌梅9 g,天麻15 g,川芎10 g,柴胡9 g,郁金10 g,甘草9 g,生姜3片,大枣3枚。复诊:头晕较前明显减轻,无明显不适,守方继续治疗。3周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血压控制在130~140/80 mmHg,故停中药治疗。

按语:高血压病的各种症状属于中医病种的“眩晕、头痛、中风”等。根据2017年丁酉年的运气格局为:主运:木运不及。客运: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素问至真要大论》云:阳明司天为燥化,在泉为辛化,司气为素化,间气为清化。阳明燥金之气影响人体上焦,主收敛。中焦为木运不及主之。木气衰弱,则所不盛者克之甚,致木气更衰,故易发肝病。陈无择《三司因天方》中指出:岁木不及,燥乃大行。诸风掉眩,皆属肝木。故给予苁蓉牛膝汤治肝虚为燥热所伤的眩晕,方中肉苁蓉、牛膝配伍以补肝肾、益精血,当归补血活血,鹿角胶性温,归肝肾经、强筋健骨,生地黄、白芍养血滋阴、平肝止痛,乌梅酸涩敛阴,天麻平肝息风,川芎血中之气药,祛风止痛、活血化瘀,柴胡、郁金行气疏肝解郁,生姜温中,大枣行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对其燥邪致病,不局限养阴的病机思想,缪问的阐释为:但肾为肝母,徒益其阴,则木无气以升,遂失春生之性;仅补其阳,则木乏水以溉,保无陨落之忧故必水火双调,庶合虚则补母之义。王旭高认为:此以肝虚伤燥,血液大亏,故用苁蓉、熟地峻补肾阴,是虚则补其母之法[3]。有临床研究显示,苁蓉牛膝汤在高血压的治疗中也有不错的疗效[5]。

4 不明原因疼痛

程某,女,45岁,2017年8月6日初诊。主诉:左下腹胀痛3个月。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左下腹胀痛,曾行妇科彩超示无明显异常。于市级某医院行肠镜检查,示轻度结肠炎,口服美拉沙嗪、胃肠安丸等,效不佳。现症见:左下腹胀痛,久站后加重,阵发性疼痛,偶有左下肢及腹股沟刺痛、腰酸,纳可,眠差,眠浅易醒,大便每日1行,成形,质可,小便调;月经史:7/28~35 d,量可,色暗红,有血块,无痛经,舌淡苔薄黄脉沉。辅助检查:腹部B超:未见明显异常。诊断:腹痛-肝肾亏虚。处方:肉苁蓉20 g,川牛膝10 g,白芍18 g,白术18 g,延胡索15 g,当归15 g,鹿角胶9 g(烊),熟地黄12 g,乌梅6 g,炒酸枣仁30 g,甘草6 g,生姜3片,大枣5枚。复诊:诸症状较前明显减轻,左下腹隐痛,无腹胀,无恶心,久站后疼痛加重,余无明显不适。上方加黄芪30 g,柴胡15 g,郁金12 g,继服。服药1月后无明显疼痛,余无明显不适,故停药。

按语:缪问注解中言“民病胠胁少腹痛,厥阴之络下络少腹,肝虚则阳下陷而为痛”。《类经》言“岁木不及,燥乃大行,(六丁岁也。木不及而金乘之,故燥气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失应者,不能应时,所以晚荣)”。运气方的应用体现了随机达变、因时制宜和异病同治的原则[6]。本案中苁蓉牛膝汤起到水火双调、滋阴救阳、缓急止痛的作用。方中肉苁蓉咸能润下、温不劫津,熟地黄苦以坚肾、湿以滋燥,二者阴阳平补;牛膝甘酸,引诸药下行,且逐血不伤瘀,单牛膝善走而不善守,加乌梅以收敛肝气、固涩敛阴;鹿角胶专止少腹痛;白芍、当归辛酸化阴、养血补血,白芍与甘草配伍缓腹痛,当归与延胡索配伍以增强行瘀生新之功;延胡索温能活血、辛而利气;白术阳中阴也,益气强阴,尤利腰脐之气;酸枣仁宁心志而补肾;生姜辛温益阳;大枣主心腹邪气,和百药,调不足。复诊后加黄芪、柴胡以补气升阳,疏肝解郁止痛,郁金开郁通滞。

5 小结

临床上苁蓉牛膝汤不仅应用于上述病证,还可治疗高血压、皮肤病等诸多病证。研究疾病的根本,要落实到当年的运气,将运气格局来指导临床,从疾病的病机出发,辨证施治的同时结合运气特点选方用药,对治疗疾病会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即“审查病机,误失气机”、“观其气至而致其治”以达到随机达变、因时制宜的要旨[7]。《灵素节注类编》提及“病如不是当年气,看与何年运气同,只向某年求活法,方知都在至真中。虽然,顺逆灾眚,尽皆天之气运所为也。地在人之下,大气举之也。天六动而不息,地五静而有守。”顾植山提出:在临床中应密切动态观察气象、物象、病象,做到“握机于病象之先”“圆机活法”才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3],即“不以数推,以象之谓”。苁蓉牛膝汤在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中疗效肯定,值得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牛膝肉苁蓉乌梅
Efficacy of Wumei Baijiang prescription (乌梅败酱方) on regulatory T cells/ helper T cells Immune balance in mice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入侵植物牛膝菊研究进展
内蒙古药品评价性抽验中肉苁蓉质量分析
干旱地区梭梭接种肉苁蓉滴灌栽培技术
第十一届国际肉苁蓉暨沙生药用植物学术研讨会在武威召开
基于ITS 序列鉴别特色民族药材土牛膝及其混伪品的研究
牛膝研究概述
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的比较研究及市场现状分析△
乌梅水泡脚治足跟痛
老拉肚子,喝乌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