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腹泻防控的新思路

2019-01-09 06:29李相钊
猪业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头份商品化流行性

李相钊

(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100)

根据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学中心数据,2018年猪疫病调查统计表明,腹泻发病率最高,达到了42.49%。根据微猪数据年报,急性烈性症状是导致2018年种猪死亡的元凶,腹泻问题依然是大问题,而压死的乳猪也很多,喘气也需要引起多方面的关注。腹泻、压死、喘气是导致2018年商品猪死淘的重要原因,其中腹泻死淘率排名第一,达到了29%,依然是困扰乳猪和保育猪的大问题。腹泻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引起腹泻的原因众多,猪流行性腹泻是最重要的一种,笔者认为防好腹泻的关键是做好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控,而控制猪流行性腹泻的关键主要从产生足够高SIgA抗体水平、降低环境载毒量、强化生物安全措施这3个角度进行分析,文章旨在通过分享临床实战经验,期望能够对提高养猪场的生产效益有所帮助。

1 腹泻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通过各大科研权威机构临床检测数据发现,2010年以前猪流行性腹泻占腹泻众多原因的8%~10%左右,自2010年冬季至2014年猪流行性腹泻占腹泻众多原因的60%~70%左 右,2015-2017年,猪流行性腹泻占腹泻众多原因的55%~60%,而2010年以前猪流行性腹泻呈一过性发生,而2010年以后却呈循环性发生,而且仔猪死亡率却大幅提升,研究证实是因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发生变异,引起抗原性发生变化,而且毒力变强,造成了经典毒株疫苗保护效果变差,无法控制野毒流行,从而引起全国性大流行的事实。

但比较2015年以来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检测数据,猪流行腹泻的发病率呈逐年缓慢下降的趋势,从侧面反映了目前对于猪流行性腹泻防控方案的有效性。从而让防控腹泻的核心工作转向以猪流行性腹泻为中心的方案思路是正确的,这种思路已成业内共识,但当时缺少变异毒株疫苗这个必要手段,使整个防控方案虽然遏制了大规模蔓延,但无法把疾病的流行危害程度降低到理想的范围,所以需要进一步完善防控方案。

2 防控腹泻的痛点

虽然采取了各种方案,但猪腹泻的发病率还是居高不下,局部还有愈演愈烈的现象,甚至出现了谈腹泻色变的窘境。2010年发生变异毒株猪流行性腹泻以来,猪场有返饲方案、自家苗方案、返饲+自家苗方案、返饲+商品化经典毒株灭活疫苗方案、商品化经典毒株活疫苗方案、商品化经典毒株灭活疫苗方案、商品化经典毒株活疫苗+商品化经典毒株灭活疫苗方案等,基本以返饲为主要手段,辅助以自家苗或者商品化经典毒株灭活疫苗,虽然能够让一个猪场疫情在4周以内控制,也能让猪场一段时间内(一般不超过1年时间表现稳定)稳定,但易出现大幅度疫情反弹,再次暴发,也容易出现猪蓝耳疾病控制不稳定,甚至暴发的现象,在一段时间内给人印象就是,无论采取了哪种方案均是控制不住的结果。这就成了猪场老板的心病,腹泻控制的痛点。关于形成痛点的原因,要关注以下几点:

2.1 腹泻病因的复杂性

腹泻病因是具有复杂性的,有病毒性疾病原因、细菌性原因、寄生虫原因、营养性质原因以及管理性质的原因等。病毒性腹泻,有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德尔塔病毒(PDCoV)、猪轮状病毒(RV)、新型猪肠道冠状病毒(SeACoV)感染等;细菌性腹泻原因包括仔猪白痢、仔猪黄痢、仔猪红痢等;寄生虫原因有猪球虫、猪小袋纤毛虫等;管理性质的原因包括温度控制、湿度控制、通风控制、环境控制、洁净度控制等,管理漏洞的产生,从而使猪体营养代谢、疾病问题放大化而引起腹泻。

2.2 环境载毒量

环境载毒量过高,自2010年冬季暴发变异毒株猪流行性腹泻以来,该病的发病率虽然呈缓慢下降趋势,但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从发病猪场来分析,几乎是100%的猪场有猪流行性腹泻发生,如果从病料检出情况看,也有60%左右猪场检出该病,也就是说有大量猪带毒甚至排毒,通过分泌物污染环境,造成环境载毒量过高,过高的环境载毒量,减弱了疫苗的免疫效果,造成了虽然免疫但依然有一定比例的猪流行性腹泻发生。

2.3 免疫产生的sIgA抗体水平不足

据爱荷华州立大学的Schwartz等在2016年研究数据表明,灭活疫苗或者自家灭活苗产生sIgA抗体效率低下,导致保护率不高。

2.4 毒株变异

导致疫苗抗体不能完全中和野毒,造成保护力不够,根据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吴家强研究员数据显示:猪流行性腹泻变异株的S蛋白发生大量变异,其中一个主要抗原表位被破坏,是导致目前商品化疫苗失效的主要原因。

2.5 猪场生物安全措施缺失

造成了猪场本身抵御疾病风险能力不足,导致疾病迅速蔓延,如最近全国暴发的非洲猪瘟就很好的证明目前中国猪场生物安全的薄弱。

3 防控腹泻新思维

一是使猪产生足够高SIgA抗体水平;二是降低环境腹泻的载毒量,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防控腹泻的教训就是过分强调了疫苗的免疫效果,而对于环境控制力度关注不够。

3.1 产生足够高SIgA抗体水平

3.1.1 做好重大疾病的基础免疫

免疫好猪瘟、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口蹄疫等重大疾病的疫苗。

3.1.2 选择好疫苗

一是毒株一定要匹配性好,首选变异毒株的疫苗,最好能够从测序分析商品化疫苗毒株,选择与自己猪场同源性最高的毒株;二是疫苗类型推荐选择活疫苗,2016年,爱荷华州立大学的Schwartz等人研究出,活疫苗能够产生高水平sIgA抗体;三是一定要选择高含量疫苗,在一定的抗原含量范围内,抗原含量越高,免疫效果就越好,最好能够检测商品化疫苗的抗原含量,有条件的猪场在自己实验室检测,也可以送第三方检测公司检测含量;四是纯度好的疫苗,因为商品化疫苗是通过免疫妊娠母猪,仔猪通过吃初乳获得保护的方式。因为免疫妊娠母猪,质量差的产品容易引起母猪流产等问题,会造成不小的损失。

3.1.3 制定合理的免疫方案

3.1.3.1 引种后备母猪驯化

引种后备母猪常规驯化法为2次驯化,分别是商品化活疫苗驯化和活疫苗驯化。商品化活疫苗驯化在配种前30 d;活疫苗驯化,免疫2次,间隔3周,每次1头份/头。

感染压力大或曾发病猪场需3次驯化。第一次普免驯化,对预留后备母猪在体重50~60 kg时,变异毒株猪流行腹泻活疫苗首次驯化1头份,间隔3周,再免疫1头份;第二次混群驯化,头胎母猪配种后与经产母猪混群饲养1周,免疫1头份;第三次跟胎驯化,分娩前40 d,活疫苗1头份,分娩前20 d,活疫苗1头份。

3.1.3.2 免疫程序

常规免疫法一般疫情平稳的猪场都可采用,采用变异毒株活疫苗,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2次,间隔1个月,1头份/头;公猪为2次/年,1头份/头;经产母猪在产前40 d,1头份/头,产前20 d,二免,1头份/头。

普免+跟胎免疫法适用于感染压力大或曾发病的猪场,北方猪场9月底母猪普免变异毒株活疫苗1头份/头,南方猪场10月底母猪普免变异毒株活疫苗1头份/头;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2次,间隔1个月,1头份/头;公猪为2次/年,1头份/头;经产母猪产前40 d,1头份/头,产前20 d,二免,1头份/头。

3.1.3.3 免疫效果评价

可以利用商品化试剂盒检测免疫母猪产生初乳中的SIgA,可以快速评价免疫效果;也可以采血检测吃过初乳7 d仔猪血的中和抗体水平。通过检测评价调整免疫方案,达到最确实的免疫效果。

3.1.4 加强仔猪管理,提高免疫保护力

一定让新生仔猪吃到充足的初乳,如果母猪无乳,仔猪可以吃其他免疫过变异毒株活疫苗母猪的初乳,没有吃到初乳的仔猪不能被寄养。

3.2 降低环境载毒量

最理想的状态是产房病毒载毒量为0,通过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病毒进入猪场,猪群没有腹泻病毒存在。产房严格全进全出,空栏彻底清扫、彻底消毒,消毒之后一定要有一段干燥的过程,给新入舍母猪一个清洁环境。入舍母猪经过体表消毒,有条件可消毒水洗澡后进入。粪污及时清除出产房,堆积发酵,每日带猪消毒,产房母猪分娩当周大环境维持在24 ℃,保温箱局部温度保持33~34 ℃。降低湿度,湿度60%以下,降低病毒载量在产房增值速度。严格分段式饲养,防止保育及肥猪群排毒回传母猪。

3.3 强化生物安全措施

制定生物安全措施标准化操作流程,培训员工熟练掌握并执行,做好合理考核绩效制度。生物安全重点工作需要强化,重视引种种猪健康控制,严格执行隔离制度,重视人流、物流、车流、生物流控制,严格淘汰发病群体、弱仔群体、低性能群体,重视初乳管理,科学消毒与免疫,重视温度、湿度、密度、通风度、洁净度的管理。

4 小结

腹泻是猪场死淘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猪场的生产成绩,根据微猪数据年报,2018年中国猪场PSY为18.23头,2017年中国猪场PSY为17.38头,2017年欧洲猪场PSY为25.5头,2017年美国猪场PSY为24.95头。虽然中国猪场PSY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欧美国家相比差距依然很大。究其原因是中国猪场的死淘率过高,而腹泻成为其中的罪魁祸首,要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益就得严抓腹泻防控,而防控腹泻的关键就是对猪流行性腹泻的控制。值得庆幸的是经过近10年与猪流行性腹泻斗争的实战经历,我们也总结了有效的防控经验,但误区是过分强调了疫苗免疫或者返饲,而忽视了环境控制,强调生物安全说的多,落实的少,因此一手抓提高免疫产生SIgA抗体水平,一手抓降低环境载毒量显得尤为重要。确保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同时落实好生物安全措施,才可能真正防控猪流行腹泻对养猪场的困扰。

猜你喜欢
头份商品化流行性
里岔黑猪免疫程序的探讨
大学生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行为及中医知识调查研究
养成健康卫生好习惯 做好流行性疾病预防
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效果观察
浅析简·爱和于连人生变化轨迹
对农业技术市场推广的服务研究
新媒体技术支撑下信息市场的个体户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