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中国化”探索

2019-01-09 07:07王娟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芭蕾舞剧中国元素中国化

王娟

摘要:芭蕾起源于意大利,繁荣于法国、兴盛于俄国后走向世界,在经过400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非常严格的程式化语音和独特的审美规范。在人们更乐于带着西方古典主义的审美去欣赏芭蕾的当下,要想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植入芭蕾并非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但《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现代芭蕾舞剧在“中国化”探索上,将古典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融合进行新尝试,开启了中国独特的芭蕾舞剧风格,为中国芭蕾走进世界赢得了国际声望,对世界艺坛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化;中国元素

中图分类号:J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9005-5392(2099)27-0084-02

一、引言

今年的2月13日晚,中央芭蕾舞团表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在美国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歌剧院上演,东西方特色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副总裁亚当斯说:“早在2005年,《大红灯笼高高挂》就曾登陆华盛顿,此次该剧重新归来,票房反应非常好,观众来到现场,想看的就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和设计”。可以说,是鲜明的中国化使这部芭蕾作品在美国乃至世界深受欢迎。

二、“拿来主义”的为我所用原则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繁榮于法国、兴盛于俄国后走向世界,在经过400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非常严格的程式化语音和独特的审美规范。中国芭蕾舞的建设自前苏联专家的指导下,于1958年上演第一部芭蕾舞剧《天鹅湖》后,在1964年和1965年分别成功创编并上演了民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这一红一白在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将“拿来主义”进行“中国化”改造,使芭蕾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和人文政治背景得以生存。进入新时期后,中国芭蕾不再单一吸收俄国芭蕾流派,而是把眼光放收于世界。自80年代开始,中国邀请了众多世界著名的芭蕾舞大师和编导到中央芭蕾舞团指导和排演了不同风格的芭蕾舞作品,把中国芭蕾带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大红灯笼高高挂》也正是在这个特殊的发展时期中,在探索古典与现代、民族与世界进行融合下的新尝试,用芭蕾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中国审美、中国智慧,开启了中国芭蕾独特的舞剧风格,为中国芭蕾走进世界赢得了国际声望,使《大红灯笼高高挂》成为了新时期中国芭蕾与世界接轨的标志。

三、中国元素的精心取舍

中国元素是当今世界备受关注的一个焦点,自去年DG辱华事件到今年初的Zara事件,无不充斥着中国元素使用中的各种争议。从萨顶顶的歌曲《左手指月》在Youtube上成功到gucci中国十二生肖“春节特供”,都可以看到世界对中国元素的理解存在片面、刻板的层面。一方面他们崇拜“神秘的东方元素”;另一方面他们在理解和使用上容易走向极端,这也是我们自身在文化艺术输出上存在的问题。如何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特性的前提下,让其美感和艺术性能被国际接纳,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可谓进行了颠覆性的尝试与探索。

(一)服饰上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第一次使用旗袍作为女演员的舞台服装。为了配合演员的动作表演,设计师在中国古典旗袍的原型上进行了特殊处理,开衩设计比一般的旗袍要高,而且在前后部进行斜开衩,方便演员展开肢体,在门襟设计上采用S型曲线造型,更加强调女性曲线的柔美,以获得华丽而戏剧化的舞台服饰效果。服装色调上选用红、黄、绿作为三位女主角衣服的主色调,经过特殊处理的旗袍芭蕾舞服装,既能表现太太的身份及其妩媚的风韵,又能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使之具有浓郁的中国味。

(二)道具上

道具在舞蹈中的运用和作用不仅加强了舞蹈演员肢体的功能性延展,还对人物关系塑造和舞台艺术表现力有着更深层次的拓展。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红灯笼是一个显著的中国元素和视觉符号。大红灯笼围绕着男、女主角的命运不断展开,也将民族文化与民俗风情融入舞蹈艺术的审美之中。“灯笼”不单纯是作品中颇有造型感的视觉元素,更确切地说它已经成了一种意象性的符号。序幕中,整个舞台上游走着许多大红灯笼,相互交错后又变换为圆形游走,此时音乐是一个女人在吟唱戏曲,加上若干个行走的大红灯笼,将整个故事的背景氛围在舞剧的开场表现得十分到位。

另外,舞剧中的扇子、鞭子、轿子、手绢等道具的运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人物情绪的表现以及人物悲惨命运的暗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剧情的推动和发展、人物之间的矛盾体现都起着积极的作用,道具是整出舞剧中不可缺失的辅助手段。

(三)京剧艺术

京剧也是这部舞剧中非常显著的一大元素,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在吸收融合中国古典诗词、书法、音乐和舞蹈等传统艺术基础上,形成了一种在视觉上典型的东方民族文化奇观。

在舞剧中京剧的服装、道具、唱段都带有极其浓郁的民族韵味,舞剧直接把京剧的戏台搬上芭蕾舞台,首次在芭蕾舞演出中采用了京剧演员表演堂会的戏,形成了别开生面的戏中戏效果。在三太太与武生幽会的表演舞段上,将唱戏的前台转变成为后台,又将两人幽会的后台转变成了前台,在舞台的时空分割与转换上进行了大胆尝试,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使得京剧与芭蕾可以同时完美合理的展现在同一舞台上,这是传统的西方古典芭蕾无法实现的。这种在芭蕾语言表达上进行的大胆尝试与突破,让世界观众陶醉于中国传统艺术的氛围中毫不突兀地看到人物命运的层叠起伏,并且深深地被中国文化所折服,也为芭蕾的“中国化”开创了新风格。

(四)麻将与太极文化

将麻将文化与太极文化糅合一体的“麻将舞”是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首创,麻将场上的赌运和太极的阴阳文化在舞剧中悄然而至,人物命运的转折和激烈的心理斗争都在这段特殊的“麻将舞”中巧妙地呈现出来。一方面“麻将舞”从侧面交代了上世纪30年代富足家庭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把麻将桌变成为四位主角勾心斗角的场所,运用太极黑白两色的服饰配合太极动作加上算珠音乐的递进效果,生动地展现了四个主人公之间相互猜忌和钳制的情绪,在群舞的配合下将人物的心理扭曲、大宅门里的飞短流长及麻将桌上的暗流涌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自2001年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上演以来,十几年间,这段显得“格格不入”的“麻将舞”在芭蕾审美的评判下招来了各方褒贬。

四、音乐上的异曲同工

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音乐是在西方芭蕾与东方戏曲的交叉对抗、解构组合中寻求平衡,是中国民族音乐与现代芭蕾音乐的有机整合。该剧作曲家陈其钢曾说:“这部作品40%来自西洋现代手法,50%取材于中国的戏曲和民间音乐,10%属于两者之间的黏合剂。”在音乐形式上,舞剧采用西方交响乐队的形式,加上京剧女声、二胡、京胡、笛子、管子、柳琴、唢呐等为舞剧组成了一个恢弘的“混合式”、“中西合璧”的乐队。为配合剧情的需要,乐队还给每位队员增加了一个算盘作为演奏工具,在“麻将舞”中45把算盘不仅起到了“象声”作用,还为展现人物性格、内心活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极大地丰富了舞蹈的表现空间。这一“混合式”乐队集京剧、民歌、民间打击乐、民间曲调和现代音乐为一体,创造出了既有中国民族传统的文化艺术风格又饱含现代西洋文化的芭蕾艺术的音乐形式。

另外,剧中还大量运用了各种效果声,借以制造特殊气氛和烘托故事情境,这些丰富的艺术效果声元素的穿插,令舞剧的音乐引人入胜,美不胜收。

五、结语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且充斥着西方文化影响的今天,芭蕾舞原有的艺术形式早已深入人心,人们更乐于带着西方古典主义的审美去欣赏芭蕾。因此,要想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植入其中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但现代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在立足民族舞剧创作的基础上,对剧情的创作思路、表现方式、艺术手法等都进行了大胆尝试,《大红灯笼高高挂》在“中国化”的新探索上为我们确立了中国芭蕾舞发展的新方向,开启了中国独特的舞剧风格,对世界艺坛产生了重大影响。

猜你喜欢
芭蕾舞剧中国元素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原创芭蕾舞剧《花木兰》剧照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2013年国家艺术院团演出季·中央芭蕾舞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