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准确地理解习近平的扶贫思想

2019-01-10 19:03
中国林业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精准

吴 兵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学院,江西景德镇 333001)

近些年来,随着扶贫工作持续针对性的开展,一些矛盾逐渐凸显出来。现实需要最新的理论指导,来解决矛盾。理论上需要对扶贫工作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时刻的到来,如何在2020年如期实现贫困人口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脱贫的目标?为了更好解决扶贫工作现实矛盾,更好地如期完成扶贫工作目标,需要从指导我们扶贫工作的习近平的扶贫思想中寻找答案。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梳理习近平的扶贫思想,完整准确地理解习近平的扶贫思想,以免造成扶贫工作的偏差和割裂。

1 扶贫思想动因论

为什么要扶贫?这是扶贫工作的动因,也我们扶贫工作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习近平从不同角度,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进程中扶贫工作的必要性作出深刻的阐述。我们从三个角度的使然来论述扶贫思想动因论。

1.1 从理论继承发展的使然角度出发

习近平同志的扶贫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的扶贫思想是在中国现阶段基本国情下,把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中国几千年来人们梦想着摆脱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梦想。

1.2 从初心使命的使然角度出发

习近平的扶贫思想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简单讲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自建党之日起,我们党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坚持不懈的致力于民族独立解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1]。什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实需要是整个社会的小康,缩小农村和连片整体贫困同发达地区的差距,让这些地区整体脱贫,使3 000多万人口脱贫。所以习近平强调把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小康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联系起来[2]。他认为没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习近平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把扶贫工作摆到当前三大攻坚战之一的突出位置。

消除贫困也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习近平、邓小平都把消除贫困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之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些地区和一些人长期处在贫困的生活状态,一直得不到改善和提高,那么人们就会怀疑社会制度问题,这样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优越性没有体现,这也不叫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和贫困对立的,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就是要消除贫困,这是题中之义。习近平的扶贫思想就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呼应。

1.3 从人民中心的使然角度出发

习近平的扶贫思想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宗旨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体现我们党一切工作“为了谁”的问题。习近平第一个提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体现的是社会发展人民中心论。人民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同时是社会发展成果的获得者。“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推动者的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还创造性地丰富了毛泽东同志的群众路线以及邓小平同志的共同富裕理论,更是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提出了新的思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主要包括:尊重人民群众;向人民群众学习;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等内容[3]。扶贫工作正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重要体现。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核心,着力解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问题,尽最大的努力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最终的价值诉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我们党的宗旨使然。习近平的扶贫思想正是践行这一宗旨的体现。习近平在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特别强调扶贫工作党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的重大职责。

这个重大责任就是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必须实现脱贫目标。也就是习近平反复强调脱贫攻坚是全党重大责任,也是全社会的重大任务。全党要发挥政治优势和社会制度优势。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性难题。

2 扶贫思想精准论

怎么扶贫?“精准”是扶贫工作的核心要义。习近平认为扶贫工作成败在于精准扶贫。

这就是习近平的扶贫思想精准论。扶贫思想精准论是在长期消除贫困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梁家河插队的萌芽时期。1969年,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当了7年知青,在梁家河他感受到黄土高原淳朴的乡情,认识到了贫困以及人们向往脱贫的愿景。同时孕育他对贫困人民群众特殊情感,这些都是习近平的扶贫思想的实践根源。

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提高了选矿厂的识别能力和应变能力。未来,智能选矿厂是矿业发展的一个明晰方向,其目标是“去人化”、“轻资产”、“高效率”。智能选矿厂的建设将紧紧围绕着装备智能化、业务流程智能化和知识自动化循序渐进[2]。

河北正定县等任地方领导的实践期。20世纪80年代,习近平在河北正定县工作,搞改革、促生产,摘掉了正定县“高产穷县”的帽子。在闽浙地工作期间,面对贫困的地区,他积极探索扶贫工作有效模式。提扶贫要“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和“内生动力”等理念。开创扶贫协作的“闽宁模式”。这些研究、探索的思想在习近平的《摆脱贫困》等一些著作中均有充分体现。

作为总书记的形成期。“精准扶贫”概念的首次提出是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考察时,习近平认为扶贫不要喊口号,不要定太高的目标,要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这是扶贫思想精准论形成标志。

新中国成立以来,消灭贫困一直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但是贫困标准因社会的发展进步而不断的提高,人们致贫原因复杂,贫困程度深浅不一等原因的存在,造成这些年我们扶贫工作大多是粗放式。“大水漫灌”没有针对性搞扶贫工作还是比较普遍的。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针对过去投入大但效果不显著的粗放式扶贫模式提出的全新的扶贫理论。精准扶贫主要在如何识别贫困、如何帮扶贫困、如何管理扶贫工作和如何考核扶贫工作上都做到精准。这是习近平的扶贫思想核心内容。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扶贫工作的不断开展,“精准扶贫”的方法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具体来说,精准识别找出真贫和致贫原因。精准帮扶即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贫困人口的情况对症下药,实行不同的帮扶策略。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就是扶贫中人员分工明确、权责清晰、考核到位。这样才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3 扶贫思想保障论

怎么保证扶贫工作持续有效开展?依靠党和政府主导作用这是根本保障。习近平认为要形成扶贫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做到层层权责明晰。

3.1 党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是扶贫工作根本保障

由于我国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程度深浅不一、致贫原因复杂。扶贫工作任务重,时间周期短,涉及扶贫资金量大,这就需要坚强有力可靠的领导力量。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发挥党和政府在扶贫工作上整体效能。

各级党委和政府把扶贫工作立为头等大事,发挥党领导一切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集中力量攻克时艰。中央负责顶层设计,各省负责总调度、各市县负责抓落实。层层落实,签责任书、立军令状。各级党委负总责,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齐抓共管的局面。同时严格扶贫考核制度和监督制度,建立中央省市三级督查巡查制度。确保阳光扶贫,严格审查审计制度。让每一分扶贫资金来去清清楚楚,有据可查。防止对扶贫资金的挪用、截留、虚报、挥霍、贪污;防止形式主义,让每个扶贫项目落到实处,要经得住考验。真正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3.2 “精神扶贫”是扶贫工作智力保障

“精神扶贫”对贫困地区人口的精神贫困和思想贫困进行教育帮扶和提供精神和心理上疏导。

“精神扶贫”是我国现阶段扶贫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扶贫工作持续有效开展的智力支持和保障。如今,在一些贫困地区出现了“等、靠、要”的不良现象,这对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会造成严重影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贫困地区人口的精神贫困和思想贫困,为了改变当前贫困户“等、靠、要”的现状。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了扶贫要和扶志扶智相结合,要精神和心理上扶贫,并且倡导他们自力更生,勤劳改变贫困现状。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这是我国当前扶贫工作的一个总基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到:“地方贫困,观念不能‘贫困’。当务之急,是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我们的群众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四面八方去讲一讲‘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辩证法[4]。”习近平同志用“弱鸟先飞”来体现“精神扶贫”的方法,贫困地区虽然经济文化落后,但是它也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在某些特定的领域“先飞”,“先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要解决贫困人口的精神贫困和思想贫困,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然后辅之以必要的扶贫手段,才能使“弱鸟”不断的强大,造就“先飞”的奇迹。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巨大的变化,都必须经历一个渐进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一定量变是基础,到一定的度,就会形成质变。“精神扶贫”也是如此,要想彻底改变贫困人口的错误思想和“等、靠、要”的现状,党和政府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对贫困人口进行长期的思想教育,在“精神扶贫”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坚定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避免好高骛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人口的思想和意志,使贫困人口的“志”和“智”都得到极大的提升,使我国的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4 扶贫思想内源论

有了党和政府保障,扶贫工作就够吗?扶贫工作要发挥好人民主体作用,特别是贫困人民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内生动力,自主脱贫,这就是扶贫思想内源论。依靠党和政府我们可以在贫困地区造一些新房子,可以改变村容村貌,但是内力不行,劳动力缺少,经济来源少。这个地区或这个村持续发展就成了问题,或许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贫困地区或村庄。这就表明扶贫借助外力是必须的,但自力更生是关键。

直接给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提供物质支持非常必要,可以解一时之需,但不是长久之计。“授人以渔”是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进行扶贫,最终使他们真正脱贫的根本方法,也就是内源扶贫。基于此,我国在扶贫工作中非常重视对贫困地区教育、文化、科技等内生动力的扶持,这就是扶贫思想内源论提出的重要依据。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内因是关键。“内源”就是扶贫工作中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的内因。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才是他们彻底摆脱贫困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提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所以,在扶贫工作中要重视内源的关键作用,通过对贫困地区进行教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扶持,传授贫困人口脱贫之技,充分发挥贫困人口脱贫的主观能动性,做到既治标又治本,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脱贫。

在整个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发挥好人民主体作用,特别是贫困人民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内生动力,自主脱贫,是实现真正脱贫的关键问题。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习近平向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运用,他用形象而易懂的语言提出了“牵住牛鼻子”的工作方法,他认为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找对“牛鼻子”,抓牢“牛鼻子”,牵好“牛鼻子”,抓住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节点。把这个方法运用到扶贫工作中,“内源扶贫”就是扶贫工作的“牛鼻子”,牵住了“内源扶贫”这个“牛鼻子”,就抓住了整个扶贫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困难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通过自己的勤劳来摆脱贫困。

5 扶贫思想合力论

扶贫动力是什么?这是谁来支持扶贫工作的问题。扶贫是全社会的事,不单单是党和政府的事。习近平说:“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

依靠党和政府主导作用,定规划,建章立制,动员和凝聚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和集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中来。这就是扶贫合力论。

扶贫工作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事,发挥党领导一切的政治优势,凝聚更大的扶贫合力,形成扶贫大格局。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力量,在扶贫工作中形成合力。形成全社会共举共谋共实践。为什么要全社会参与扶贫工作?因为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国家、政府、企业、民间团体、家庭、个人等方方面面。调动全社会的积极因素,形成一种社会合力,这样才能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2017年6月,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动员社会力量来解决深度贫困问题。

用社会的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共担责任,才能形成合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大到政府小到每一个社会成员都积极地为我国的扶贫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整体脱贫,如期实现在全面建成小康到来之际全部脱贫的目标。

关于合力论,习近平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曾经提出了“十个指头弹钢琴”的理念,如果把这种理念运用到扶贫工作中,就是扶贫思想合力论形象表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22届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期间,接受专访谈到中国领导人工作方法时,形象的比喻为要十个指头弹钢琴。要想弹奏出优美的旋律,十个手指头必须协调配合,不能平均用力,扶贫也是如此。在扶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该统筹兼顾社会各方,坚持系统思维,调动社会各方扶贫的积极性,使全社会协调配合,同时又应该分清轻重缓急,做到张弛有度,切记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一个调子到底。有节奏地调动社会各界开展扶贫工作,在强大的社会合力中弹奏出扶贫工作的优美乐章。

6 扶贫思想条件论

扶贫有没有条件?也就是说扶贫以不牺牲什么为代价问题。习近平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为经济的一时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就是扶贫思想条件论。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多集中在山区、西部地区、河源地区。有的地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扶贫开发不应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得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物质上的利益。相反还要加大对一些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的地区进行生态扶贫。

扶贫思想条件论的形成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密切相关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的一维,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同时也成为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遵循,“生态扶贫”的条件论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的。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大多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虽然GDP有所提高,但是很难实现永续发展,针对这样的情况习近平认为对待生态环境,要像对我们生命一样加以保护[5]。要把对自然的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在保护中尊重自然,开发利用自然。多还旧账,不欠新账,在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地区进行“生态扶贫”,让大自然充分得到休养生息,才能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

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强调,只有进行“生态扶贫”,才能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倘若一味的向大自然索取,会造成资源趋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严重的问题,势必会为人类的生存带来严重威胁。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重要组成。就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留住绿水青山,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生态扶贫”的条件论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真正意义的脱贫。

总而言之,习近平的扶贫思想是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系统理论。它是一个由扶贫思想动因论、扶贫思想精准论、扶贫思想保障论、扶贫思想内源论、扶贫思想合力论、扶贫思想条件论等共同构成体系。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的,相互依托的,不可分割的。我们在理解和实践习近平的扶贫思想时。必须站在系统高度来完整准确地理解习近平的扶贫思想,以免在扶贫工作实践中出现偏差。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精准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隐形贫困人口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