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019-01-10 19:03肖樟英王笑芳谢兵生
中国林业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遂川遂川县中药材

肖樟英,王笑芳,谢兵生

(遂川县林业局,江西遂川343900)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林下经济从大范围来说,所有不以采伐林木为利用目的的林业产业都属林下经济的范畴,像遂川县传统的油茶、毛竹等,现在常说的林下经济,是以林地上发展森林药材为主,按照《江西省森林药材产业重点发展品种名录》规定,全省确定42个品种作为全省森林药材产业的重点发展品种,其中木本21种,有:杜仲、厚朴、枳壳、黄柏、龙脑樟、红豆杉、山苍子、黄栀子、草珊瑚、金银花(含山银花)、金樱子、木通;草本品种(含菌类)21种有:粉防己、绞股蓝、白芨、车前子、黄精、七叶一枝花、玉竹、茯苓、灵芝等。

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林模式,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有效途径[1]。

1 遂川县林下经济现状

遂川是江西重点林业县,生态优美,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了78.6%。县林业部门主动作为,紧紧围绕着习总书记视察江西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指示精神,致力打通产业发展和服务林农的最后一公里,在生态保护、资源增长和林农增收上不断改革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林下经济及绿色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遂川县始终把民生林业、生态林业作为发展目标,打破传统林业经营模式,不断增进林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结合当地的林情、民情,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不砍一棵树,一样能致富”的发展之路,2017年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达25.6亿元,有2.2万户从事中药材等林下经济特色种养业,林下经济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 遂川县林下经济的特征

因地制宜定品种,结合地方特色和林农自愿做规划是林下经济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遂川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2]。

2.1 分区域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

以高坪镇、营盘圩乡为中心的高山药材发展区,重点发展以厚朴、西芎、山七等高山药材;以汤湖、戴家埔为中心发展茶叶;以大坑、五斗江阔叶林区重点发展林下养蜂、花卉苗木;以竹乡衙前、碧洲为中心发展竹产业、竹荪和林下草珊瑚、玉竹栽培;以县城周边光照充足、基础好的于田、泉江、巾石等乡镇大力发展油茶、枳壳和黄桅子;以中部乡镇堆前、大坑、草林等发展香精山苍子、金桔等。

2.2 引导释放地方特色潜能

一是加大传统产业扶持力度。出台《遂川县产业扶贫基地建设工作方案》发展油茶、毛竹等特色产业,县级财政拿出资金进行奖补,新造油茶奖补7 500元/hm2、毛竹低改奖补1 125~1 875元/hm2不等,从政策、项目和资金上大力支持传统产业发展,壮大。近三年,全县完成油茶低改面积0.117万hm2,高产油茶新造林合格面积0.092万hm2,完成毛竹林低改0.273万hm2,竹林道路建设超100 km,碧洲镇白水仙毛竹产业合作社,52户社员中有三分之一是贫困户,通过毛竹林改造、丰产经营和发展森林旅游,安排贫困户社员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实现社员共同致富,2018年至今仅旅游门票一项收入达100万元。二是提升规模经营水平。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培育引导,全县成立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46家,其中民营林场26家、合作社90家、林业大户85家、家庭林场40家、林业公司5家,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流入合作社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实行规模经营的林地面积达7.68万hm2。三是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出台了《遂川县林下经济发展实施意见》、《遂川县中药材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等,支持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对发展中药材县财政奖补3 750~11 250元/hm2不等,近三年新增以厚朴、枳壳为主中的药材种植和以山苍子为主的药用香精香料栽培504 hm2,争取国家和省级林下经济发展奖补资金380余万元,2018年林下经济产值达5.86亿元,去年在全省林下经济暨造林绿化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进行书面典型交流,遂川县华云仙蜂蜜产业化专业合作社,将自己的传统养蜂副业转变成为合作社经营的主业,社员80%收入来自合作社,2018年经营收入达1 000万元,带领全体村民发展蜂蜜产业,将一个贫困落后村发展成了一个远近闻名小康村。

3 优化发展环境

遂川县委、县政府,在2012年下达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林下经济发展意见》,出台了遂川县《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各乡镇设立办事机构,安排专职人员,加强日常管理。县、乡财政每年单列专项资金奖补林下经济,按标准发展茶叶奖补15 000元/hm2,金桔、油茶等奖补7 500元hm2;为了缓解部分农民资金难问题,遂川将林权抵押贷款、财政惠农信贷通、油茶贷、小微企业创业专项资金等贷款的用途明确纳入林下经济发展范畴,仅2017年投入林下经济发展的各类低息贷款达5 800余万元。通过乡村e邮平台、省林权流转信息平台和本地农林网站免费提供息发布和网上销售等服务,全方位为林下经济提供保障服务。

4 典型示范合力脱贫攻坚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实现林农脱贫,林区富裕是县委、政府和林业人共同的心愿。为把产业建成林农脱贫致富的物质载体,共同致富。一是组织内纳入贫困户。为了做大产业规模,全县先后成立89家合作社,根据贫困户自愿将各自所在村的贫困户接纳为社员,带领贫困户共同发展,县政府出台支持发展方案对评为县级以上的示范社县财政每家奖励1万元,先后有3个专业合作社评为国家示范社、7个专业合作社列为省级示范社和示范基。五斗江乡林改一线优秀大学生村官郑祖程回到家乡后,成立香猪养殖合作社,组织社员承包80 hm2山林,把繁育的小香猪分给贫困户放养,免费负责防疫,养大后按保护价收购,2016年为员社户均增收1.6万元,社员贫困户在全乡率先脱贫。二是送技术不忘贫困户。县政府出台办法为每一个合作组织落实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对一帮扶,县林业局跟进产业扶贫,为全县86个贫困村派出科技特派员和技术推广员,组织贫困户和林下经济经营户培训,至少教会一项实用技术,建立一处示范基地。

5 林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遂川县林下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与我县的森林资源、优越的自然条件优势相比,生产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①种植规模小现有发展的品种较多,品名乱,同一种品种在不同的地方称呼不一致,且种植规模小而散。大多数是由农户利用田边地角、房前屋后、退耕地发展起来的。存在明显的连块成片面积小,规模化程度低。

②品牌建设滞后。全县林下产品加工企业少且规模小,深加工的产品少,大多数以原材料和初加工产品直销外地。品牌意识淡薄,大部分产品无注册商标,产品包装粗糙简陋,散包装或无包装直接外销。卖不出好的价格,产品的附加值低。

③资金、技术缺乏如中药材板块建设资金严重缺乏项目支持,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中药材栽培技术的指导与培训等几乎未开展,缺乏科技人才和技术支撑,产业缺乏产业发展后劲。

6 林下经济发展对策与建议

6.1 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发展规划

县、乡成立林下经济发展领导机构,落实责任,合理规划布局,制定切实可行发展目标和促进措施,支持引导产业发展。

6.2 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促进标准化生产

根据林下中药材的品质特点和生长特点,建立完善的、全过程的中药材生产质量标准控制体系,规范中药材种植,提高中药材质量;聘请外地专家到我区为农民实地指导,培养一批土专家、示范户。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林药间作高效生态种植模式,促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

6.3 推进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产业

积极引进、扶持龙头企业落户遂川,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4]。发挥林下中药材资源优势,突出“绿色、天然”品牌。建立企业、市场和农户间的联动,鼓励企业通过合同形式,直接与药农建立种植、购销关系,形成企业+市场+药农+基地现代化种植经营模式,推进中药材生产的产业化经营。

猜你喜欢
遂川遂川县中药材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毛泽东四战遂川城
毛泽东四战遂川城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江西省遂川县重要森林风景资源调查与分析
遂川县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规划地理标注工作调查报告
遂川县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第二国际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