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诺·巴贝:眼中那美丽绿蓝色

2019-01-10 06:58王雅静
北京青年周刊 2019年50期
关键词:桂林四川成都

王雅静

1980年,德国《国家地理》杂志邀请巴贝去拍四川。我们随着巴贝远离大城市往内地乡村旅行,看到风景的变化,颜色也在变化。其中他拍到的四川和广西发生了最突出的变化。马克·吕布在1965年出版的《中国的三面红旗》书中的一段话,基本上描述了布鲁诺·巴贝经历的场景。马克说:“有一天,我想毫无目标地随便出去走走,在桂林如此奇妙的美丽绿蓝色的风景里,我沿着小路走了几个小时,穿过村庄和稻田。向导和翻译一直跟在我身后,他们看到我和他们交换了角色,觉得好玩并大笑起来。我们遇到的农民惊讶地看着一个外国人带着两个干部模样的随从。” 在我们手上这本画册的广西部分中,就可看到巴贝镜头下的桂林真的有“奇妙的美麗绿蓝色的风景”。是什么启发了巴贝往内地去,与那些赶着水牛耕田的农民相遇?我们看到连水牛都有一副类似老道士的悠闲样子。是不是成都的面馆和菜市场里新鲜蔬菜的混合气味,或者是养猪场的刺鼻味道和来自农田的肥料气味,使得巴贝在四川和广西流连忘返?

巴贝把田里的小麦、水稻的色彩,和耕田、播种、插秧、施肥、收割、打谷整个过程基本上全都拍到了。他还抓拍到上海造船厂的大轮船和附近稻田里忙着低头拔秧的农民妇女这幅没有人拍过的照片。我们惊讶地发现这幅1980年的城市里的农村画面含有丰富的信息,有抗日战争留下的地堡,有70年代工业的老烟筒,最难得的是这些戴防晒头巾的上海农妇让我想起19世纪梵·高(Van Gogh)、高更(Gauguin)、埃米尔·伯纳德(Emile Bernard)笔下的布列塔尼农妇。

巴贝对农民的观察特别有趣,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在他的镜头下是从人力车到高速跑车的一个过程。1980年,他在成都城乡接合部见到的都是一系列人拉板车,车上有拉到市场去卖的猪、坐得稳稳的小孩、生病的农民,也有拉去给庄稼囤肥的粪便。1973年离开上海往无锡去,巴贝已经看到在轰轰烈烈的彩色革命电影《奇袭白虎团》和革命戏剧《煤田战歌》的海报下有三架人拉着的人力车。最精彩的是,在成都“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宣传画下面有几个骑着传统三轮车送货的解放军战士,他们身后墙上的潜水艇、导弹、战斗机、高速铁路等等今天已纷纷变成现实了。

事实上,这个时空旅行者几乎跑遍了整个中国:从杂技团表演者到川剧演员,从上海音乐学院的琵琶学生和小提琴手到深圳的吉他手、滑板爱好者,从桂林漓江用鸬鹚捕鱼的渔民到长江上的纤夫,从四川美术学院的雕塑系到传统水墨书法家,从世博会的红色李小龙当代艺术雕像到内蒙古沙漠中身穿白色运动服练瑜伽的女演员,从成都的茶馆到青岛啤酒节的霓虹灯电子派对狂欢者,从桂林乡间的送葬队伍到喀什的阿巴和加麻扎墓的红土——巴贝在往返中国的时空旅程中累积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收获,都是他自己持续专注的成果。他在按下快门之前的自我克制和对光圈速度的优先选择是基于他对观看和感受的敏锐渴望。可惜这本书放不进那么多精彩的照片。

猜你喜欢
桂林四川成都
桂林,美
A gift I treasure
桂林行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穿过成都去看你
成都
桂林游
居住桂林很潇洒
在成都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