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时事 升华情感
——以河南中考试题为例浅谈观察与思考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

2019-01-11 03:31王中原
中学政史地 2019年34期
关键词:思考题试卷试题

王中原

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

观察与思考题从2006年在河南省中考思想品德试卷中第一次出现后,就因其具有开放性、创新性、时代性、综合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关注,成为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种题型。

观察与思考题亦可称之为材料分析题,它是就社会生活中某些现象或热点问题,给出一组或多组材料,设置一个或多个问题,要求学生阅读背景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内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思考、分析问题,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主观性试题。

一、观察与思考题特点分析

1.试题综合性强,重能力考查。

观察与思考题一般结合社会热点新闻、重大事件以及社会突出现象,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而言,它考查的知识多、跨度大,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对知识的归纳、整理、迁移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解答好。如近几年河南中考观察与思考题,往往结合河南省情,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华文化、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2.设问开放性强,体现人文性。

观察与思考题的设问往往具有开放性,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个性特点从自己的亲身感受出发,对相关问题加以思考和评论。如:2019年河南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第10题的设问和第11题的设问。

第10题设问:

(1)结合材料说明河南创建“四美乡村”的有利条件。(两个方面即可)

(2)为创建“四美乡村”,请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三个方面即可)

第11题设问:

(1)习总书记为什么提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两个方面即可)

(2)美育建设,人人有责。要解决目前中小学美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你有什么好主意?(三个方面即可)

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个性的空间、展示能力的平台,打开了学生思维的大门,让学生人人有话想说、人人有话可说。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浓浓的人文关怀。

3.试题思想性强,显示德育功能。

试题无论是让学生对热点新闻进行探究分析,还是让学生从社会现象中感悟,都在积极传递一个信息:对学生进行最后一次品德教育。如2018年河南中考思想品德试卷观察与思考第11题,该题其实就是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意识到要保护生态环境,引导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

二、观察与思考题解答技巧

1.学会审题,明白意图。

审好题是做好题的前提条件。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学会审材料。我们要认真阅读材料内容,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了解材料所表达的内涵,找出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做到心中有数,为答题做好准备。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学会审设问,搞清问题的指向,明白设问的意图,这一点尤为关键。

审题时应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①对于比较复杂的设问要学会筛选信息,把无效信息剔除,简化设问。如对2017年河南中考思想品德试卷观察与思考第11题第(2)问:

置身世界舞台上的中华儿女应该怎样积极融入“一带一路”这一世纪工程之中?(两个方面即可)

我们读完题后应直接剔除掉“置身世界舞台上的”“这一世纪工程之中”等无效信息,这样问题就可简化成“中华儿女怎样融入‘一带一路’”。

②弄清设问意图。再复杂的设问也无非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三个角度来设置问题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关键词语弄清试题设问是让从哪个角度思考答案的。如对上面的设问,我们通过“中华儿女”“怎样”“融入‘一带一路’”这些关键词语,可知道答题的角度是“怎么做”。

③根据关键词,理解答题的具体要求。如对上面的设问,我们可以通过关键词语“怎样”“融入”“一带一路”,知道这道小题最终是让写出应该怎么做才能融入“一带一路”。

至此,一个复杂的设问就变得非常简单、清楚、明了。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快速、有效审清问题,为有效答题打下基础。

2.回归教材,整理知识。

解题时,在抓住关键的切入点后,应立即回归教材。解题时,我们必须以教材知识为依据,找准教材中适用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此时不要忙于下笔,应先进行整理,将联系到的教材知识点进行比较、筛选,选取贴近材料的知识点,然后把零散的知识点归纳起来,组织整理成能说明问题的语句,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多元思维,对症下药。

在组织答案时一定要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思考,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比如,对谈启示、感想、体会、认识、看法类问题,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角度来组织答案,但应注意“启示类”问题有时只需答“怎么办”。对言行或现象评析类问题,也可以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条线,“是什么”即判断言行或现象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即分析对或错的原因,“怎么办”即指出与错误言行对应的正确做法是什么,或指出如何消除反面现象。“谈原因”类问题,试题材料为正面材料的可以答意义、重要性,试题材料涉及反面材料的可以答危害;谈意义、危害时可以考虑对国家、社会、家庭、学校、个人等方面。对“建议类”“打算类”“如何做类”等问题,可以从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个人、思想、意识、行动、宣传等角度来考虑。对涉及法律问题的题,要把握好道德、法律两个层面。对涉及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问题要把握好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和个人等层面。总之,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才能较全面地认识问题,才会得出全面而又正确的答案。

4.结合分值,组织答案。

解答问题时,还要看分值写答案,分多则多答,分少则少答。比如一个分值是4分的题,一般只需答出两个知识点即可。但是在组织答案时,我们最好能写出三到四个知识点,这样可以保证即使前面写出的两个知识点背离题意但也因有后面两个知识点而不致丢分。当然,如果对答案能够准确把握,可以不用多写,这样既可以节约时间,也可以避免观点重复,影响阅卷老师情绪,影响评卷。

如2018年河南中考思想品德试卷第10题的设问:

(1)40年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昭示了哪些道理?(三个方面即可)(6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党和国家正在实施的改革开放举措主要有哪些。(两个方面即可)(4分)

在组织此题的答案时,我们可以多写几条,如:

(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党的基本路线是立国、兴国、强国的重大法宝;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等等。

(2)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新发展理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等。

俗话说,无根不实。相信只要基础扎实了,并结合以上方法和步骤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我们就一定能解答好观察与思考题。

猜你喜欢
思考题试卷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思考题,不仅仅是解题而已
——例谈苏教版教材“思考题”的教学与拓展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
减法变成加法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