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一的必然性和秦统一中国的偶然性

2019-01-11 03:31史景峰
中学政史地 2019年34期
关键词:白起长平廉颇

史景峰

河南省博爱教育局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轲剌秦王的故事千古流传。虽然历史的假设都不能成为现实,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假设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如果大胆推测荆轲刺秦王成功,那么历史是否会被改写?一些学者认为即使荆轲刺秦王成功,但是秦统一中国的趋势是不可改变的,只是延缓或推迟秦统一中国的时间。对此,笔者是不认同的。一个钉子可以改变战事的成败,历史上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改变事情的进展。我认为不能以已经成为现实的事情来推论未曾发生的事情,我们可以还原历史的事件进行有益的探讨。

战国时期,强大的国家有秦、齐、赵、楚。有可能统一中国的是秦和齐。齐国文明发达,太史公曰:“吾适齐,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齐国在地理上有着很好的自然条件,“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自开国以来又十分注重发展经济,太公时期就“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管仲相齐后,又“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为齐国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政治文化上,齐国既不像鲁国一样死死拘束于彻底的宗法制,又不像秦、楚早期那样以“夷狄自置”,而是顺应“其民阔达多匿知”的原有文化,有条件地推行宗法制和集权制。假设齐国统一六国,我们的文化底蕴将是另一番情景。但是齐的统一毁于一件偶然的事件。齐灭掉宋国,引起诸侯的猜忌,弱小的燕国率领诸侯几乎灭掉不可一世的齐国。在国家命运攸关的时候,重要人物会发挥一定的作用,影响形势的发展变化。燕国凭借乐毅几乎灭掉强大的齐国,但是伴随重用乐毅的燕昭王的去世,形势逆转,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齐国的田单凭借即墨一城的兵力击败燕军,随后收复齐国的全部国土。齐国实力大损,已没有统一六国的能力。明代学者张燧说乐毅:“兵久于外,而燕人无怨心,诸侯无异议。其所以镇抚内外,必有道矣……使毅不遭惠王之隙,以燕、齐之众而临二城,磨以岁月,虽田单之智,将何能为乎。”

秦自从商鞅变法,实力大增。后来,秦虽具有统一六国的实力,但是它在统一的进程中也存在不确定的因素。秦发动上党战役,是一件偶然事件,“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上党郡守冯亭献上党郡给赵国,秦遂把矛头对准赵国。赵国是四战之地,经过胡服骑射改革,军事实力很强。秦国派大将王龁攻赵,赵国派作战经验丰富的大将廉颇迎战。针对秦国速战速决的思想,“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数挑战,赵兵不出”。廉颇熟知当前敌我的动态,知道如何保存自己,战胜秦军。

长平之战对秦、赵两国都很重要,秦国战胜,可以打通东出之路,加速统一的进程;赵国战胜,可以安稳占领上党郡,据此抵抗秦国的进攻。面对廉颇的垒壁而守,秦国派人在赵国行反间计,赵国果然中计,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赵括的军事理论很高,但只会纸上谈兵。而此时,秦国却偷偷以白起为将。“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赵国决策的失误,加速了秦国统一的进程。杰出的人物在关键的时刻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白起面对赵括的部署,摧枯拉朽攻破了赵军。秦国临阵换将,严守秘密,且秦王亲自率兵断绝赵国的援兵和粮食;赵国听信谣言,任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长平之战后,燕国认为“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攻赵。赵国启用廉颇,廉颇率领弱旅“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由此可见赵国的军事实力和廉颇的军事才能。

长平之战,令人回味很多。笔者认为,英雄和形势可以决定事情发展的方向。秦国的白起和赵国的廉颇都是良将,如果是两人之间的决战,秦、赵两国的命运将是另一番景象。长平之战后,秦军围攻邯郸,形势发生了变化,即使白起也不能保证攻下邯郸,白起谈起当时的形势说:“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后秦派兵攻打长平之战后的弱赵,反而被赵所败,郑安平不得已率兵投降。

假如秦王被刺,秦国统一六国的形势会发生变化。秦王具有雄才大略。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赶跑了燕王喜,同时多次战败楚军。他进攻的矛头对准楚国,在选择进攻楚国的将领时犹豫不决。李信年轻气盛,说灭掉楚国需要20万人的军队,老将王翦则说其需要统帅秦国倾国之兵60万。秦王认为:“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李信败于楚国,秦王大怒。然后他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后道歉说:“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秦王敢于承认自己的过错,及时修正错误。果断任命王翦统帅60万大军进攻楚国。不过王翦对秦王的性格摸得很透彻:“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试想没有秦王英明果断的用人政策,没有王翦对秦王的了解,秦国统一的大业何时完成?

历史统一趋势是不可阻挡的,但是历史选择由谁完成统一大业是不确定的。我们不能忽略秦国统一过程的偶然性的因素。

猜你喜欢
白起长平廉颇
白起抗命,英雄悲剧
长平选煤厂降低介耗的生产实践
莫做挑拨离间之人
艺术百家:张长平
长平之战
负荆请罪
谷口村 恨吃“白起”两千年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千古一役 长平之战 发生地
廉颇并非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