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你没商量

2019-01-11 23:19陈爱华
赢未来 2019年35期
关键词:奖给叶先生班长

陈爱华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中山小学,广东东莞 523869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一个光荣而沉重的称号。多年以前,当笔者跨出学校的大门,信心十足地登上这三尺讲台时,面对同学们纯澈透明的双眼,那里面充满了渴望与信任。面对同学们洁如白纸的心灵,笔者意识到老师的品格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一堂课抑或一句师生间的对话都可能影响着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笔者决心一定要使孩子们得到进步,使他们能茁壮成长。

春去秋来,日子在嘀哒嘀哒的钟摆晃动中一眨眼过了好多年。在这多年的摸爬打滚中,对于孩子的教育,由于孩子性格的不稳定性,对于错误总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笔者终于从爱到烦,从烦到恨,又从恨中体会到了自己的一个定理,要想把孩子真正培育成才,必须要对孩子付出百分之千的“爱”。只要你真正把孩子放在了心上,孩子就会像橡皮泥一样,任你搓圆捏扁了。

但这种“爱”不是无休止的迁就,而是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基础,千方百计地设计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案。作为一名被戏称为“现代保姆”的班主任,必须要文武全能,宽严结合,才能保证把班级管得妥,令学生真正懂得享受老师的“爱”而成为一名“听话”的孩子。

因此,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时刻更新理念,常常变换花样,让学生对我们既爱又恨。以下简谈一下笔者的拙见。

1 坚持不懈,百忍成钢

教育是细工出慢活的。专家研究过,一个学生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6 个月。因此,当我们迫切希望学生扭转恶劣行径时,不能急。以前没看到这“6 个月”理念时,教育学生一段时间后,笔者总会很烦躁,看到那些调皮捣蛋鬼就生气,像班上出了名的小孙和小李等有点小儿多动症,换着以前,笔者是会被气哭的,现在笔者的耐性好多了,也能理解他们了,因而在教育时常常能做到不愠不火了。当年轻的搭档黄老师被他们气得吹胡子瞪眼睛时,笔者还能在旁边细声细语地跟她分析,为她降火,换着以前,笔者肯定与她一起大发牢骚,更加使得她火上加油的。黄老师接受了建议,对这两个学生给予极大的耐性,常常给他们“开绿灯”。一个星期没效果,两个星期转变不大,但是在一再的教育鼓励与肯定之下,一个学期过去了,现在这两个典型的“宝贝”学生都有所改进了。这真是应验了“6 个月”说法。

2 充分实践叶圣陶的“四块糖”艺术

一天,叶圣陶先生漫步于校园中,撞见一学生在打另一个学生,他找来这名战战兢兢的学生,和颜悦色地奖给学生一块糖,说:“我叫你下午三点来,你准时来了,说明你是给听话的孩子。我要奖励你。”学生脸红了。接着,叶先生奖给第二块糖说:“我叫你停手不打人,你就停了,说明你心里尊敬我这个校长,我很高兴。”然后,他有奖给学生第三块糖,学生懵了,叶先生说:“那学生经常欺负女同学,你打他说明你是个有正义感的人。”当学生知错,叶先生奖给了他第四块糖。学生感激不尽。这就是叶圣陶先生的“四块糖”艺术。

换一个角度思考,换一种结果。了解到叶先生的这一艺术,笔者如抓到了救命稻草。曾经有一年带的一个班上有“四大金刚”,他们属于懒散那一类型的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要不就迟交,要不就马虎了事。为这事笔者没少动气,可是批评完没过几天他们又故病重犯了。笔者这人疾恶如仇,有一阵子连他们的影子都不想见到,可是这样子下去是不行的。后来笔者看到了叶老先生的这一创举,也设计施展了这一艺术。金刚甲有一天当值值日班长。集队做早操时刚好执政班长排练文艺节目去了,这金刚甲肩负起领队的任务。当时笔者正担心着这队伍要乱了。没想到一声洪亮而有力“立正”从这值日班长的嘴里吐了出来,全班同学不由自主地被他这坚定的命令镇住了,马上把队伍集好了。笔者惊讶之余马上表扬了他,还让学生好好听班长指挥。看到这班长抿嘴窃喜,这是一个巨大的发现,笔者趁机鼓励他继续努力,这名学生自信地答应了。这一天,在这位学生管理之下的班级井井有条。下午放学之后笔者找来这名学生进行谈话。表扬了这名“见义勇为”之举:班长不在肩负起管理班级的重任,有同学生病了细心照顾,批评教育清洁不用心的同学,维护了集体的利益等。笔者往这名学生头上硬塞了一大串荣誉。在一大堆“光荣事迹”面前,这学生的眼神有了罕见的光彩。那一刻,笔者后悔自己太后知后觉了。怎么当初忽略了这一种爱呢?那是因为笔者害怕这孩子管理不好还添乱啊!笔者太“独揽大权”了。

一位专家说:“原以为重罚是一种利器,但是事与愿违。”笔者好好总结了自己之前的教育模式,把忽视了的孩子重点列入关爱的行列。有的学生总喜欢把脚晃来动去,还把桌子也晃得“哐哐”响。笔者表扬他:“你的右脚真好,很安静。”有学生作业马虎了事,我表扬他:“你还是很不错的,看,你把作业完成了……”诸如此类的情况,笔者都努力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以此为突破口,再顺藤摸瓜,实施教育。后来,在笔者的爱心鼓舞下,大部分顽劣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3 在平等中交流

作为成年人,往往视小孩子做的事为幼稚,不屑一顾。往往我们越是这样看,孩子与我们的隔膜就越大。当我们放平心态,把自己摇身一变,变成一个老顽童,孩子就会越来越黏我们,什么心事都与我们讲,而且很容易就对我们言听计从。每一届的很多学生都喜欢在周记上写笔者参与了他们的哪个哪个活动,看老师手舞足蹈的,俨然一个大小孩,他们就觉得高兴。对于学生的一些爱好,比如女同学喜欢在头上戴上鲜艳的头饰,男孩子喜欢跟潮流留个平头,买上一套球衣等,笔者经常给他们做做军师。别看这些不经意的事情,学生就会觉得这老师和蔼可亲,不会高高在上。学习就更听老师的。

4 为学生保留一点面子

人非胜人,孰能无过?大人尚且做不到,更何况处于学习阶段的小孩呢?因此,学生犯错后,笔者不会采取一般的做法:给家长打报告。笔者会先给学生一次机会,下不为例,当再犯时才再联系家长。这样,学生觉得老师仗义,也就能够将心比心了。

5 不能姑息养奸,一味迁就

如果认为爱就是一味地迁就,那么这样的教育是不成功的。多年以来,笔者不断尝试各种手段,慢慢熟知小学生的脾性,他们往往得一想百,也很会察言观色。当他一旦发现老师是没有脾气的话,就会“打蛇随棍上”,轻视老师了。

因此,笔者对学生的爱是恩威并重的。对于顽皮的学生,笔者会不时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有一次,一个控制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因为冲动,因一点小事与同学产生了矛盾,竟然动了手。事后,他马上跑来承认错误,求笔者原谅。笔者看这学生挫折教育受得不够,因而常常出问题。那一次就没饶恕他。令他把《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各背了下来,并且每日对照自己的行为。另外每天放学后诵读《三字经》,摘抄处事名言两句。这学生没想到笔者会这样“修理”他。其他学生也因此头脑清醒了:原来老师也不是一个“没脾气”的。于是他们在心中多了一个度量衡。

就这样,在层出不穷的“爱”当中,笔者的班主任工作越来越顺手了。学生走了一拨又一拨,在他们离开后,仍会常常与笔者联系,诉诉近况,让笔者出出主意等。身为人师,能够得到学生的记挂,是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肯定。

如今工作多年了,笔者仍然坚定地说:“孩子,我爱你没商量!”

猜你喜欢
奖给叶先生班长
班长的烦恼
巧求容积
透明独木舟
赌一个未来
赌一个未来
每天一个新班长
我的班长我的班
孤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