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手中画笔,勾勒生活中四季的花
——绘画与手工和生活适应课程融合的实施策略

2019-01-11 23:55江苏常州市光华学校蒋玉娇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24期
关键词:智障画笔黏土

江苏常州市光华学校 蒋玉娇

培智教育中,生活适应课程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是培养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自理能力,让学生顺利融入生活,体验成功的有益课程。但生活适应课程中,有一部分内容讲解性较多,对智障学生来说较为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现今学科综合的理念下,为做好培智教育,也为真正发展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让学生全身心参与,落实“六大解放”,可以将艺术元素与生活适应课程结合起来。通过巧妙地融合,学科之间优势互补,让智障学生大胆绘画、做手工,并融入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审美能力的教学内容,有助于打造“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智障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下,自主参与,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发展智障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情境导趣,让学生“学”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学生感兴趣,才会全身投入,提升学习效率。在生活适应课程中,运用现代媒介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赏花、识花、看花的过程中,唱着歌谣,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适应生活的兴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能搜集丰富的素材,避免真实的实物素材短缺的难题。若有条件,教师也可加入一些实物素材,将四季中的花儿搜集到课堂上,让学生们闻一闻、看一看,在欣赏与触摸中,真实地感受四季的花儿,认识它们,并感悟生活的美好,培养审美情趣。

如在“四季的花”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托信息技术,播放微视频“四季的花”,场景呈现,既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四季的变化,又能让学生欣赏万紫千红的花儿。视听结合,学生仿佛真的走进了花海。再结合生活适应课自编教材中的内容,播放儿歌。“什么花儿什么季节开”,结构清晰、语言简洁。以儿歌的形式介绍代表四季的花,配合信息技术呈现的情境,教师提炼字、词、句、篇的语言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听、说、读的训练,发展了智障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带一些实物花,引导学生欣赏、观察。什么花在什么季节开,有什么气味,是什么颜色,学生自由回答,让课堂气氛高涨。

二、平板找图,让学生“画”起来

寻找并画出路线图,不仅是生活技能中的一种,也是绘画与手工中的一项技能。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教给学生“寻花”的技巧,运用电子设备,学生勾勒出寻花路径,这需要智障学生将思维能力和临摹能力相互结合。教学中,教师运用电子地图呈现出的几种花,引导智障学生说出喜欢什么样的花,如何找到。教师也可以根据智障学生的特点,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提示,并借助信息技术,让智障学生都可以参与。学生借助人机互动的功能,搜索地图、获取信息、选择路线,画出路线图。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这些路线像什么呢?“像弯弯曲曲的小路。”“像连接起来的‘2’。”“像蠕动的蚯蚓。”寓教于乐,使生活适应和绘画与手工课相融合,既提高了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画笔勾勒,让学生“涂”起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智障学生知道了四季的花,认识了这些花儿的名称、外形、颜色等特征。但只让学生看、对比,欣赏这些生活中四季不同的花儿,可能学生的印象并不深刻,也起不到实质性的教学效果。于是,笔者大胆创新,将生活适应课堂和绘画与手工结合起来。在学科综合理念下,让智障学生动手绘画。学生运用手中的画笔,勾勒生活中自己喜欢的四季花儿,并基于画作,展开交流。在绘画中,学生分享知识,巩固已学知识;在互动交流中,学生表达心中所想,从而发展语言能力。

教师们还可以准备一些美术工具和实物的花朵素材,供学生观察、欣赏。在一切准备好后,引导智障学生运用手中的画笔,勾勒“四季的花”。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蜡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观察,还要启发学生:“春暖花开,温暖舒适,桃花红艳;夏天炎热,热情奔放,荷花大气……”教师从季节的特点和花儿的外观、形状特征上启发学生参与动手绘画。智障学生们运用手中的画笔勾勒、涂色,转眼间,一幅幅形态各异的花儿作品创作出来了。学生边绘画边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在动手操作中,课堂乐趣无穷。

四、黏土做花,让学生“动”起来

生活适应课程和绘画与手工课程结合,凸显了绘画与手工课程的艺术性、感染性。智障学生动手实践,既培养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又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均衡发展。融合性课程除了绘画四季的花之外,还可以引导智障学生动手制作黏土花儿,教学中加入手工制作的元素,让学生拿着超轻黏土、彩泥等可塑性工具,通过触摸、感知、动手尝试,看着这些黏土制作的立体的四季的花儿,不仅让学生对花有更深刻的认识,还能让学生感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使学生们争做爱护环境的小卫士。

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准备好的制作材料,组织学生参与创作。在超轻黏土桃花的制作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含苞待放的桃花,半开的三瓣桃花,全开的五瓣桃花。“花瓣之间是怎么镶嵌的呢?”教师可借助微视频,将动作进行精细的分解,引导学生观察和学习。并拿出之前制作好的“超轻黏土花”,让学生观察花瓣之间镶嵌的方法。欣赏与交流,分析与制作后,学生通过捏、压、粘、整形等步骤打造出了立体的四季的花。

五、展示评价,让学生“乐”起来

在绘画与手工和生活适应课程融合的角度,组织智障学生参与“评价、小结、反思”等学习环节。学生们大胆分享了自己动手绘画和黏土制作的学习经验,教师鼓励学生展评自己的劳动成果。自评、互评,学生一起欣赏自己的作品——“四季的花”。在评价中反思:我该如何改进?该怎样学习得更好?再次评价与反思后,学生们总结出“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四季的花,认识了花的基本特征,感受到了这些花或美丽或冷艳或热情,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最美的元素,我们要热爱生活……”

总之,运用手中画笔,勾勒生活中四季的花。不管学生手中的画笔是手指,还是水彩笔、油画棒、超轻黏土,都践行了“以生为本”的理念。以培智绘画与手工课程激活生活适应课的课程,让学习更有趣,形式更丰富,凸显了美术的艺术性、趣味性,发展了智障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智障画笔黏土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不一般的黏土插画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小画笔
小画笔
小画笔
黏土多肉植物
神奇的画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