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创新教学研究分析

2019-01-11 23:19沈亚栋洪蕾
赢未来 2019年35期
关键词:亲亲动作游戏

沈亚栋,洪蕾

萧山区宁围中心幼儿园,浙江杭州 311215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相较于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探索音乐知识,游戏化的创新方法往往更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欲望和探索兴趣。因此,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围绕音乐活动设计游戏课程,旨在以此促进幼儿在轻松氛围中的音乐素养提升。但游戏化教学毕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方法,其实践仍旧存在一些不足,这也就意味着,深入分析其应用之法是十分紧要的。

1 设计听歌观察游戏

一般来说,在提及音乐活动时,首先映入脑海的是“唱歌”,但本质上的音乐探索活动,还离不开“听”和“创作”。对幼儿来说,想要让他们在音乐活动中更迅速地进入探究状态并有所收获,听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在“听”的方面设计游戏,将精心选择的游戏素材利用多媒体等工具进行展示,并播放与之相关的音乐文件,要求孩子们一边听音乐、一边观察游戏素材,引导他们对素材与歌曲之间的内在联系展开想象、甚至鼓励他们模拟游戏素材中的人物动作打节拍[1]。这样一来,枯燥的“听歌学习”变成了“观察与模仿”游戏,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必然会更加高涨,效果也自然会更好。

例如,在《我是一个粉刷匠》音乐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趣味动画人物如小猪佩奇等一边哼唱该歌曲、一边粉刷墙壁的游戏素材,引导幼儿听歌曲并观察人物动作。同时提出“小猪佩奇现在在做什么?它的动作可以与哪一句歌词对应起来?”的“联想抢答”问题,引导他们进一步对音乐相关动作展开想象。如此一来,幼儿头脑中形成的音乐画面是动静结合、生动活泼的,其学习效果必然会更好。

2 设计故事演绎游戏

关于故事演绎,实际上鼓励孩子在“学音乐”、“唱歌曲”的过程中演绎歌曲背后的故事情节,设计表演或“你画我猜”的游戏。由于幼儿思维尚处于较低层次,往往难以理解难度过大的音乐内容,因此在设计幼儿音乐课程时,通常会选择一些故事性较强的素材,其情节跌宕起伏、趣味十足,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在面对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幼儿演绎相关故事,使其在演绎过程中对歌曲情节展开深入思考,进而对歌曲内涵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在这一过程中,当情节演绎难度较大时,还可以以“你画我猜”的简单游戏为引入,先选派一名幼儿演绎简单动作、让其他孩子大胆猜测,如此往复,使其对简单情节或人物动作形成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整体的故事演绎奠定坚实基础[2]。

例如,在《熊跳舞》音乐活动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熊出没”播放“熊跳舞”的动画,先鼓励他们观察并寻找其与所学歌曲之间的联系,再让一名幼儿演绎“熊跳舞”的动作,再引导其他孩子猜对应歌词,最后鼓励他们演绎整个“跳舞”的故事。这样一来,活动一直都是动态的,孩子们也是动起来的,“提高幼儿音乐律动力”活动目标自然能更好地实现。

3 注意游戏后评价指导

最后需要一提的是,想要让游戏化音乐活动的价值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出来,评价也是必不可少的。由于思维尚不成熟,幼儿极易在游戏活动中出现“只玩不思考”或“无法意识到自己在游戏活动中存在的不足”等表现,这不仅会影响他们对当前歌曲内容的学习,还会限制其后续发展。因此,教师应紧密观察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并以委婉的语言及时指出其在不同环节暴露出来的问题,设计能够帮助他们调整相关不足的简单游戏,再次借助游戏帮帮助幼儿走出认知误区[3]。此外,还要注意对表现突出孩子的积极鼓励,以表扬的语言赞赏其积极参与游戏或思考音乐内涵的行为,进一步增强其音乐探究自信。

例如,在《小小鸟》音乐活动中,面对一些孩子无法很好地演唱“你亲亲我,我亲亲你,碰一碰,碰一碰,飞走了”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先委婉评价并指出不足,再设计“手指亲一亲”的简单游戏,引导幼儿用两个指尖的触碰模拟“小鸟亲一亲”的动作并哼唱相关内容,使其沉浸在“你亲亲我、我亲亲你”的趣味氛围下,促进其更好的表达。

4 结语

总而言之,从幼儿独有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出发,设计游戏化教学活动有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对其知识理解与掌握均大有帮助,可以使他们获得更好的音乐学习体验。幼儿教师应对此形成正确认识,积极在音乐活动中添加有创意的游戏元素,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以此促进其在音乐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亲亲动作游戏
握手亲亲
亲亲你
动作描写要具体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