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诵经典,感悟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

2019-01-11 23:19张金凤
赢未来 2019年35期
关键词:典籍古诗文古诗

张金凤

静乐县新建小学,山西忻州 035100

1 经典诵读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当前经典诵读的巨大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但在学校经典阅读实践活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1 阅读时间不足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并没有为经典阅读开辟单独的时间,学生的早读时间经常会被挪作他用,课后时间段也会被作业及各种兴趣班所占据。经典诵读成了一句空口号,繁重的学习任务让小学生没有时间进行经典诵读。

1.2 诵读效果不理想和内容不丰富

经典诵读在学校实施中,学生多以诵读教材内要求背诵的古诗文为主,通过简单重复朗

读以实现背诵的目的,对于诗文内涵不求甚解,根本没有达到在经典诵读中培养语感、深刻理解诗文的效果。另外,中国经典文化博大精深、典籍众多,并不局限于教材中的古诗文。仅仅是古诗文根本无法代表全部经典文化。经典诵读的内容应以流传百世的精品为主,典籍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这样才能从经典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达到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综合素养的目标。

2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1 学校创造良好的书香氛围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影响应该贯彻到学生的每一天、每一刻,这要求学校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良好环境。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教学楼的走廊、教室墙面以及学校墙壁等一切小学生能够经常看到的地方,进行传统典籍作品的展示,比如可以将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囊萤夜读》和六年级下册的《伯牙鼓琴》等经典作品以软笔正楷抄录展示,有的还可以配上图画,使学生在学校的时间里始终处于书香气息包围当中,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对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提供了软性环境。

2.2 教学中开辟经典诵读的时间

为避免实施经典诵读流于空话,语文教学中要将这一措施具体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

针对诵读时间严重不足的问题,教师应开辟专门时间供学生用于经典诵读。在诵读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对不同题材作品采取不同方式。比如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长相思》和《山居秋暝》可以播放央视大型国学节目《经典咏流传》中根据古诗词编曲的《山一程,水一程》和《山居秋暝》两首乐曲。让学生在优美旋律中感受古诗词的美感。还可以针对低年级学生播放一些古诗动画,比如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寻隐者不遇》和三年级上的《夜书所见》这种故事强的古诗可以通过动画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观看中理解诗句含义。教师在教授古文和文言文时还可以配以音乐,比如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上的《对韵歌》和一年级下册的《古对今》通过搭配适合的旋律,使学生在立体的氛围中体会古文的韵律感。

2.3 加强对经典诵读成果的评测和激励

学校对于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要起到主导作用。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比赛或个人展示形式激发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考察学生经典诵读的实践成果。比如可以开展经典诵读大赛,由学生选取经典作品自由配乐进行展示,以考察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语感。还可以举行诗词配画大赛。比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暮江吟》和《题西林壁》等,完全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对于古诗的理解,创作出一幅画作。通过绘画手段加强学生对于诗词含义和意境的理解。还可以举行诗词仿写比赛。比如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雪梅》时,针对后两句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根据“梅与雪”的对比,思考和寻找自己见过、听过的可以用来对比的两种事物,仿照这两句诗,写出相应诗句。

3 结语

综上,经典诵读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以及提升学生个人修养和综合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无须赘述。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典诵读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于经典诵读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发自内心的热爱传统文化,热爱经典诵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和督促的作用同时学校也要积极给予支持和配合,才能真正的推动经典诵读的实施,才能使学生在传统典籍氛围中全面提高个人修养与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典籍古诗文古诗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品读古诗
在诗词典籍中赏春日盛景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典籍翻译模式的构建与启发
先秦典籍中的男嬖形象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