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一年级新生心理危机的辅导案例

2019-01-11 23:19肖冬玲
赢未来 2019年35期
关键词:小轩口吃辅导

肖冬玲

清远市田家炳实验学校,广东清远 511500

1 案例介绍

辅导对象:小轩,男孩,初次来访为刚升入小学一年级10天,6 岁3 个月,精神状态差,但无妄想、无幻觉、无逻辑思维障碍等精神病性症状。无脑外伤史、癫痫史,家中无心理疾病史、无精神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

危机事件:小轩因害怕被同学嘲笑口吃,不敢在课堂发言,尿急没报告老师。在课堂上尿裤子,引起同学哄笑,跑出教室,爬上护栏,意欲跳楼,被当堂任课老师及时抱住。40 分钟后,班主任带小轩与母亲带到学校心理辅导室。

小学一年级开学第一天,自我介绍时,同学因其口吃而出现哄堂大笑,被班主任制止,事后班主任予以其简单安抚,自此不敢在课堂上发言。

成长经历:分娩正常,婴儿身心发育没有问题。最初开口说话在1 岁左右(叫妈妈)。语言的发育良好。妹妹出生后,即在小轩2 岁时开始发觉他有口吃现象。小轩就读公立幼儿园前,曾进过一家幼儿身心训练私立学园。他对人并不感兴趣,却对有关自然的问题或物理的现象表现出强烈的关心。父亲因科研任务重,极少参与孩子的教育。

2 问题分析

2.1 负性生活事件

小轩在升入小学第一天就经历了因口吃被同学们哄笑的负性事件,加重其心理紧张程度,导致他回到学校不敢与同学交流,在班上无法结交朋友,课堂上不敢发言,也不敢把内心的需求告知老师。

2.2 情境性心理危机

据小轩母亲反映,小轩之前从未有过自杀或自伤的行为与意图,结合小轩的自述及当堂任课老师的描述,根据Hoff(1984)的观点,小轩因结巴不敢报告老师,在课堂上尿湿裤子而当众丢面子,羞愧难当,又没有合适应对方式,一时冲动,爬上走廊,意欲跳楼,初步评估属于突发境遇性危机,仍需排查是否有其它身心疾病。

2.3 家庭教养情况

父母对小轩将来具有良好的发展能力期望值相当高,但对孩子应该教育培养的事却很少做。父亲极少时间陪伴小轩,长时间与母亲待在一起,缺乏自信且敏感,过度的紧张感使其说话结巴。

3 辅导方法及效果

3.1 紧急处理心理危机事件

首次心理危机干预会谈目标:安抚情绪,缓解危机

根据Gillinland 和James 等人提出的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即确定问题、保证安全、给予支持、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对应方式、制定计划、得到不自杀承诺[1]。

3.1.1 确定问题

心理危机干预的开始,笔者从小轩的角度,确定和小轩本人所认识的问题,了解其目前的心理处境[1]。小轩表示当时太冲动了,好在当时被老师抱住了,没真的跳下去,感到后怕。他是缺乏当众丢面子的应对方式,爬上栏杆意欲跳楼是其情急之下的应对方式,属于冲动型,并不是有计划地预谋自杀。

为此,笔者确定求助者面临的主要问题之后,立刻对小轩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企图等方面进行评估。根据徐凯文自伤自杀评估的结果得知,小轩无自杀、自伤计划,无既往相关自杀、自伤经历,无临床诊断,有目前支持资源,现实压力得2 分,总计2 分,属于可以回家,需要报告督导、观察随访的情况。

3.1.2 保证求助者安全

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咨询师要始终高度关注求助者的安全,把求助者的生理、心理危险性 降到最低。笔者向小轩母亲与班主任反馈结果,要求家人采取相应照看措施,确保其安全。

3.1.3 给予支持

笔者尝试与小轩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使小轩感到心理老师是完全可以信任并且能够给予其关心和帮助的人。但会谈伊始,小轩不太愿开口说话,直到笔者拿出一套飞机、汽车玩具,让他选择最喜欢的一个玩偶,他选择挖掘机模型。我选择了一台小飞机与他一起游戏,并鼓励小轩以他想象中会说话的挖掘机的口气与我进行对话。小轩在游戏中说话稍有结巴,但当他放下挖掘机,回到他本人身份与我谈话时,结巴明显。由此可见,小轩的结巴很大程度上是心理问题。通过在游戏中的倾听与交流,笔者与他初步建立了信任的辅导关系。

3.1.4 提出变通的应对方式

6 岁小孩的认知发展不成熟,水平较低,且小轩处在心理危机中会思维狭窄,看不到每一个问题其实都有许多种应对的方式。笔者意识到与其跟6 岁的小轩探讨认知问题,不如探讨具体的应对方式。笔者引导小轩还有许多变通的应对方式可供选择,比如每个课间都上厕所,如果课堂上出现尿急,可以在纸上写出“上厕所”3 个字,然后举手,得到老师的注意后,把纸给老师看。

3.1.5 制定计划

在这个环节,笔者与小轩及其母亲、班主任共同制定行动步骤,来矫正小轩情绪失衡的状态。(1)班主任关注小轩在校期间的心理动向与安全,支持鼓励小轩,引导学生接纳其口吃,主动与其交朋友,并告知科任教师注意他的情况。(2)母亲陪伴、接纳孩子,引导其平复情绪,保障他的安全,与丈夫沟通儿子的问题,争取丈夫的帮助与支持。(3)3 天内,带孩子去医院做身心检查,并诊断口吃问题。(4)家长复印医院的诊断结果上交学校心理辅导室。(5)根据医生诊断,若有身心疾病,遵从医嘱;若无身心疾病,可以自愿到学校心理辅导室继续做辅导。

3.1.6 得到承诺

因为小轩年龄小,还不具备完全的行事能力,所以也要其母亲、班主任共同参与保证。笔者让小轩及其母亲、班主任复述所制定的计划,并从他们那里得到会按计划行事的保证。随后,让小轩签订了《不自我伤害契约书》,当着母亲、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的面保证不再做伤害生命安全的事,并跟随家长到医院进行相关的诊治。同时,也使其母亲签订了《心理问题安全责任家长承诺书》,要求家长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每周与班主任沟通小轩心理状况,并带他去专业医院诊治,若小轩在校学习期间出现较大情绪及行为波动,家长立即到校接回直至状态稳定,家长负责其个人安全问题。

3.2 追踪就医结果,排查身心疾病

一周后,母亲上交二甲医院诊断结果,反馈其没有生理疾病,不存在与口吃对应的生理病因,也不存在心理疾病。医院对小轩进行了注意力、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显示注意力正常,其中儿少心理健康量表(MHS-CA)的个性维度显示为9 分,属于亚健康,在“自信与自尊”“安全与信任”两个项目得分皆为2 分,属于过度神经质行为。

3.3 辅导效果

经过紧急处理心理危机,小轩的心理危机得到解除,但诱发心理危机的关键因素口吃仍然存在。根据小轩的年龄、认知特点,并受小轩在游戏中愿意开口说话且话语较平时流畅的启发,笔者决定采用后续儿童游戏疗法辅导小轩。

4 个案辅导反思

4.1 关于紧急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的启发

采用心理危机干预六步法,以结构化的方式,快速地确定问题、保证安全、给予支持、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对应方式、制定计划、得到不自杀承诺。整个处理过程目标明确,不纠结细枝末节,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并得到班主任与小轩母亲较好的配合,较好地安抚小轩的情绪,缓解其心理危机。

4.2 关于矫正口吃问题的反思

游戏辅导的首要目标是让孩子能够放松,降低心理紧张,形成开口讲话的自信,有效矫正其口吃问题。在目标确定前,是否以矫正口吃为辅导突破点的问题上,笔者颇有纠结,在查阅相关文献与书籍后,发现前人的研究结果显示游戏辅导对儿童口吃有良好的效果。

4.3 关于主体参与人员的反思

根据现实原因,小轩年龄小,仅依靠其个人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效果会得不到保障。因此,在心理危机事件紧急处理过程中,班主任与母亲也是关键角色,并且心理辅导老师与这两者也达成了契约。母亲与班主任都执行得较好,有效地帮助了小轩。然而,在小轩的整个辅导过程,其父亲的参与度仍不够。父亲在孩子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不是母亲可替代的。

猜你喜欢
小轩口吃辅导
会唱歌的一滴水
“维生素”大口吃
爱不能缺席
助人为乐小勇士
孩子口吃,家长巧应对
口吃的哼哼猪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