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责任担当教育

2019-01-11 23:19冉麒琳
赢未来 2019年35期
关键词:立德主观法治

冉麒琳

深圳市坪山实验学校,广东深圳 518118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前日,习总书记向各族儿童致以了节日的祝贺:“少年强则国强,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面对党和国家对少年儿童的殷切期望,未来的时代新人们更是应该把握好这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自觉主动地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责任。

1 道德与法治责任担当教育现状

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责任教育重要性与目前学生担当不足现实问题之间存在矛盾。

1.1 责任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立德树人,思政课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加强责任担当精神教育是完成立德树人任务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更是从国家、社会、个人不同层面强调责任担当精神的重要性。

道德与法治属于德育课程,却也有着一定的政治特色。自习近平担任总书记以来,责任担当精神就贯穿于其治国理政思想之中。总书记早先就言明了对国家民族、对党对人民的重大责任,而后更是在这样的责任担当精神的引导下开展各项工作。所以,加强责任担当精神教育是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是国家民族复兴的强大支撑。

1.2 担当不足的现实问题

1.2.1 不会担当

不会担当,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还未正确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这类情况主要发生在低年级段学生群体中,因为校园生活时日尚浅、社会经历不足,加之自身认知水平有限另一种则是指虽然对自己的应付的责任有清楚的认识,但是却不具备与之相匹配的能力。

1.2.2 不敢担当

不敢担当,缺乏的是不辱使命、舍我其谁的勇气和魄力。担当不仅仅是一种意识、一种能力,它还是一种敢于接受任务、不畏困难不惧挫折的勇往直前的精神。然而,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面对责任时,因为害怕困难而不敢承担,因为恐惧失败而紧张焦虑,或者因为担心惩罚而推卸责任,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历练不足而逃避责任。的确,现在部分学生在家庭密不透风的保护下成长起来,而到了学校、班级后则对崭新又陌生的集体生活不适应,办事畏手畏脚,有的甚至互相推卸责任,最后导致无人担当的局面。

2 开展责任担当教育的两种策略

2.1 责任:兼顾客观与主观二重性

简单来讲,责任就是做好自己份内应做之事,而其中就既含有社会客观要求的“应做之事”,又包括个体主观意识到的“份内之事”。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讲,责任具有二重性,不仅是客观要求中的责任,同时也是主观认知中的责任。责任的内容是客观的,往往有明文条款的国家法律或约定俗成的社会道德规定,但负有责任的人是有其主观意识的,不同个体拥有不同的三观,对“份内”范围的认识也就因人而异了。故而我们在理解责任时应该考虑到其二重性的特点,它应该既有客观规定的“应做之事”又有主观认同的“分内之事”,既要从理性知识层面去要求,又要在感性情感上去教化。

2.2 担当:注重实践性与过程性

在汉语词典中,“担当”一词的释义是“接受并负起责任”,它与职责、任务等词紧密相连,从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出发,担当有着不一样的具体内容。但无论从哪一种角度出发,担当都不是一个即时性动词,而应是一种延续性、过程性的动作和行为。担当的过程性不仅体现在对一项任务、一份责任的完成和实现上,而且还体现在贯穿人一生的历程中。家庭需要担当才能和谐美满,工作岗位需要担当才能成就事业,社会国家更是需要担当才能繁荣发展,在人生过程中将担当坚持和贯彻到底才是作为一个人完完整整的担负起了他的所有责任。只具有临时性的担当只会沦为一种逞一时之快的空头担当,所以,在教学中讲授担当时一定要将其放在过程与实践中理解。以家庭责任为例,在《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一课中,很多学生都清楚作为家庭的一份子需要承担一份家庭责任、需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但等真正回到家里后会不会做、有没有做、有没有坚持做就是另一码事了,如果担当只是存在于课堂上和试卷上的担当,那这样的所谓担当教育就没有起到它真正的作用。因此在《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一课中,责任担当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课堂的四十分钟内,而是延伸到课后的家庭中,以家务承诺书、家庭小主人责任表等形式记录实践情况,在一段时间后验收结果,以评价、奖励等方式鼓励学生将责任落实到行动上,让担当成为一种习惯。

猜你喜欢
立德主观法治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