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2019-01-11 23:19姚依岚
赢未来 2019年35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民歌意境

姚依岚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第二高级中学,河北唐山 063500

1 对音乐认真聆听分析

音乐学科和其它学科相比较而言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它是抽象化的,学习音乐鉴赏的核心出发点便是对音乐作品的展现,只有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到音乐学科的魅力,才能够切实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让抽象化的音乐具象化,引导学生共同对抽象化的音乐进行具象化的解读。

例如,我们在鉴赏电影插曲《草原放牧》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比的教学形式来将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来与之进行对比鉴赏,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着两段音频资源,让学生自主对其核心特点进行讨论,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在音乐语言特征等方面进行归纳,提示学生通过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多层面进行详细的比对。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之下,可以在第一时间形成一个初步的鉴赏体验。最后,教师对学生课堂中形成的音乐感知进行最后的梳理与总结,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进行互动型评价,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音乐作品,推动学生的音乐兴趣,保证课堂的良好秩序,促进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2 深入探究意境,触动学生心灵

每一个音乐作品中都蕴含着较为广阔的意境以待挖掘,教师在这个环节需要引导学生不断的对作品进行更为详实的分析比对,在想象与聆听的双重作用下让学生对音乐实现初步的音乐感知。但由于不同学生的音乐基础不同,对音乐的感知层面也往往会存在一些偏差,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让学生在感官的推动之下自觉融入到音乐世界之中,深入挖掘音乐的内在含义,循序渐进地对音乐进行有形音乐认知。

例如,教师民歌鉴赏课堂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民歌相关的音频资源,从我们身边的、熟悉的民歌资源出发,模仿电视节目的形式来让学生对音频资源进行竞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课堂参与度,要求大家在猜准名字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该民歌想要展现的具体内涵与意境进行简要的分析与介绍,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得到熏陶,自然而然的给学生带来更积极的心理触动。

3 举办音乐竞赛,强化情感体验

高中音乐的鉴赏环节有诸多表现形式,音乐是一种通过声音传达情感的艺术,如果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趣味活动,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调动了学生参加比赛的积极性会让学生音乐鉴赏课堂的参与度、音乐综合素养得到大幅度锻炼。例如,在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鉴赏课堂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阶段对该民歌的主要特点进行初步解读,提示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应当注重民歌创作方法以及起承转合四句式的结构方法,让学生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对山东的风俗民情形成初步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山东民歌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歌唱比赛活动,划分为若干音乐小组,利用抽签、随机数等方式来随机决定登场顺序,面对面的进行比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客观公正的做裁判,对每一个登场的选手、小组进行具体化的评价,将整个课堂的活跃氛围推向高潮,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4 尊重差异,维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结合高中生的身心特点来看,作为已经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一线教学工作者应当对他们的独特感受与见解给予充分的鼓励,在新背景下的高中音乐课堂营长尊重差异,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人。音乐教师可以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展开。首先在聆听中思考。学生在了解音乐作品之前,最直接、最重要的一步是“听”。学生可以在调动感官来值观的感受音乐作品的节奏,情感与魅力。其次要重视想象作用。音乐鉴赏是富有意境的,新课标实施下的音乐课堂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形式,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将课堂中划分出一定时间给学生用来积极联想或想象,引导学生在音乐鉴赏课堂中实现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的氛围之中,完成音乐课堂以人为本的目标。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民歌意境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藤县水上民歌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