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产品材质及质感应用研究

2019-01-12 10:01张家妍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信息加工质感材质

□张家妍 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在现代产品设计中,不同的色彩通过搭配不同的材质与工艺能体现出不同的感官效果,相同的材质配以不同的工艺给人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将色彩、材质及工艺三者完美融合,相互协调,产品能在最大限度上刺激消费者感官,这种刺激将引起消费冲动。美国Apple(苹果)公司在出品的iphone7手机外观上,运用了比表面光泽度更高的亮黑色、阳极氧化与抛光工艺技术,在感官上更为高级,同时苹果公司为了防止外壳掉漆的情况,选择了超硬铝合金,其耐磨性能和焊接性能都非常好,苹果公司对CMF的设计应用实现了自身品牌的独创性,极大地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

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

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它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其后得到迅速发展。认知心理学通过信息加工的观点来探讨人的认知过程,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

设计是一门综合性高度集中的交叉性学科,它汇集了科学的理智与艺术的情感,是功能与形式、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创造性设计活动,心理学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来提倡的情感化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等都是从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出发进行设计的。生理的愉悦包括视、听、嗅、味及触的愉悦,它结合了本能层次的许多方面和行为层次的某些方面。人思想的愉悦是源于经验的反思层面,认知心理学的初心在于强调研究认知行为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五官感受到的信息被处理后传入调节系统,调节系统接收信息后传输给认知系统,认知系统处理后再传回调节系统,再输出信号。

二、材料认知

在产品设计中材料是主导,是依托和基础。材料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其中工程因素最为重要,即考虑材料的物理性质,如其力学性质、光学性质、热学性质等。CMF设计理念正是挖掘材料背后的语意,运用恰当的设计方式将其最大化地传达给用户。在人们的意识中,传统材料大多是木材、石材、竹子等,总是会让人联想到一些古朴的东西,在情感上倾向于朴实、真诚、传统风格;玻璃、钢铁、塑料等表达了强烈的现代气息,混凝土里的城市就像是围墙,充满了都市化的元素,带给人们时尚、消费,也透露着紧张和期待。材质的相互配合不仅会产生对比的效果,更会产生和谐统一的美感。

在中国传统认知中,“竹”代表着君子的品格,正直、坚贞不屈,竹材料也传递着绿色、健康环保的气息,竹材本身形体弹性强、柔韧性好,色泽美观、纹理朴素、温润,肌理具有天然的韵律美。从绿色环保方面,竹资源可循环获取,取材容易,使用寿命长,加工能耗低,使用无污染,可进行回收再加工。竹青给人的感觉是光滑细腻,竹黄给人的感觉是柔和明亮。竹材色彩如竹制品一样,给人的感觉是自然、清新,这是人们喜欢竹产品原色的原因。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产品的材质传递出的物理信号与联想大都与其原始材质有关,为此设计师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应在考虑其物理性能的同时,要思考其是否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从而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质感认知

表面加工工艺考虑的是产品的加工手段,如能否加工、适合量产等,与材料的运用是相融的,在产品的表现中,相同材质采用不同的加工手法所体现出来的产品质感也不尽相同。质感是材料表面的几何形貌特征和物理化学属性通过感官给人们的整体印象,从认知心理学上来看,不同的产品传递出的感受是不同的,如产品表面加工后可以形容为粗糙的、细腻的、光滑的、平整的、规则的等,但不同的加工工艺后产生的形容效果并不是单一的,可以是细腻的粗糙、光滑的粗糙等。

质感体验描述的是人们在与材质进行视觉、触觉或其他感觉的交互过程中,所引起的情绪方面的主观感受,传递的物理信号产生的感受有愉悦的、舒适的、不安的、紧张的、兴奋的等,有实验证明,即使相同的材料表面面对不同的感觉特性、不同人群、不同使用环境也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认知心理学更注重的是对人心理的认知过程,对人的心理加以分析和解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认知心理学促进了人们更多的是设计师对新材料新工艺的灵活运用。对产品的创新不能仅停留在造型方面,更多的是一种体验式的创新,这样的创新才能够让人们参与其中,进而带来身心的愉悦。未来的设计不仅体现在功能上,更多的可能是人们通过产品的品质提升自身的品格。

猜你喜欢
信息加工质感材质
刚柔并济
空间的质感
能打造光泽透亮质感的妆容
浓郁质感色来袭 这个秋冬有色可循
面向煤化工产业的专利信息加工与应用
让数学思维在课堂上焕彩生辉
信息深度加工优化“密度”教学
材质放大镜电光闪耀亮片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
针织衫之材质对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