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有效记忆

2019-01-12 10:53
赢未来 2019年31期
关键词:岛国相似性事物

博罗县三乡中学,广东惠州 516100

地理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产活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各个方面,与地理关系日益密切。地理知识涉及地球、宇宙、大洲、国家、地区等多方面内容。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太空霄汉,下至千米岩层和近万米洋底以及各国概况,民风民俗。这些复杂的知识内容,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客观地反应到课堂上,并使学生尽快掌握,这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地理教学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之外,还应有目的有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记忆能力。记忆是智能活动的“仓库”和基础。本人仅就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作如下尝试:

1 地理事物分布的记忆要结合地图

在地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读图中很快找到所要找的地理事物,我在平时的练习中应做到有关的洋流,应由学生动手描过一遍。如讲述洋流的模式图时,就要求学生动手画出风带和气压带。可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读识地理图示,不仅能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这对有效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充分利用科学归纳,提高记忆能力

各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弄清了他们的联系,才能沿着他们联系的脉络进行思维。进行由因执果联系思维,通过运用联系推导法,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从而加强记忆。在教学中我们一要关注学生探究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建立联系线索。如风的形成思维线索是纬度差异→太阳高度不同→太阳辐射强度不同→气温差异→气流垂直上升下沉→气压梯度力→大气流动→风的形成。

另外还要建立构建心理地图。识辩区域要从绝对位置、相对位置和山川河湖来定位,可以列表归纳概括世界大洲的自然要素,构建世界大洲心理地图,中国地理可仿此法,内容要更详细些。在自然地理复习中,对高中《地理》必修一示意图进行深入的联系研究后,将大气环流图、气候图、洋流和自然带分布图,将相关模式图串联起来。

3 应用类比,发展记忆

地理教学中,要运用比拟、类比和想象联想法,培养比较思维,发展记忆。通过学生联想和想象入手,在自己的经历中或曾经学过的课文中寻找与之相类似的地理现象,在比较中得到新的认识,获得了新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发展规律。运用比较方法能起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作用,可以减少一些记忆的内容,提高记忆的效率。比较类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特征等要素的异同比较,主要表现在地理位置相似性和差异性明显的地区的比较,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相似性或差异性明显地区的比较,经济特征相似性或差异性明显地区的比较。教师一要引导激励学生自由联想,通过对地理对象的结构演变和分布的描述、比拟和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如让学生解释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的形成原因等。另外通过类比推理方法,引导学生间接研究论证,从已知地理事物与其相联系的比较,比较出相似性和差异性。综合地理特征的比较是把不同地区或不同国家地理的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进行对比。如对英国和日本两国地理特征的比较。讲西欧大陆西部岛国英国的海陆位置时,联想亚欧大陆东端的岛国日本,可以对比出它们的共性都是岛国,不同之处就是英国是个大西洋中的岛国,日本是一个太平洋中的岛国。这样,通过对比,两个地理事物的特征就鲜明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4 通过练习加深记忆

用兵一时就必须养兵千日。同样,知识只有在应用以后,才可能加深理解,而理解是记忆的前提。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适时、适当地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以达到对旧知识的巩固从而起到强化记忆、增强记忆的能力。

总之,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教师应不断地改革教法,提高课堂艺术,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加强了学生对地理记忆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岛国相似性事物
一类上三角算子矩阵的相似性与酉相似性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独特魅力
美好的事物
浅析当代中西方绘画的相似性
南太岛国“说不”背后的智慧(观察家)
巴新:中国元素越来越多的大洋洲岛国
千年五战:一个岛国的野心
奇妙事物用心看
低渗透黏土中氯离子弥散作用离心模拟相似性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