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打造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9-01-13 16:44王向荣
魅力中国 2019年38期
关键词:能动性孔乙己想象

王向荣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大岗中学,江西 抚州 344111)

引言:语文课堂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在贴合教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和钻研语文文本,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

一、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仅仅是教授教学内容之间的授课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激励自身,探索和钻研更好的教学方法【1】。在这样相互帮助,相互激励的融洽教学氛围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发挥,同时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让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不断的得到提升。

例如在初中语文课程《幼时记趣》一课中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提出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反复的阅读课文,“蚊子可以想象成什么样?”有的学生甚至将蚊子想象成直升机。此时,教师通过鼓励的方式,首先肯定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与班级同学展开讨论,这样的想象虽然值得肯定,但是是否符合实际生活的认知呢?在学生们积极主动的讨论中,可以被想象成直升机的这些事物不断的浮现在课堂上,营造了轻松愉快、充满热情的课堂氛围。大家得出结论是,联想和想象要根据生活实际出发,真正做到联想实物与实物之间的真正相似点。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全班同学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发挥了强烈的学习热情与主观能动性,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二、鼓励学生大胆设疑

“学贵至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基石。自主阅读过程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环节,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学生能够从文章中发现问题,并且提出质疑,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在阅读中真正的认识到文章的内涵。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首先立足教材,吃透教材,充分发掘教材内容中涵盖的创新素材,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式、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们在课文中寻找疑问点,并且不断地帮助学生去解决疑问,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2】。

例如,在初中语文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教学过程中,对于孔乙己的故事,教师可以发现很多的创新精神素材,在讲到孔乙己腿是否是丁举人打断的问题时,针对孔乙己自身的描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展开讨论,为何孔乙己要说自己的腿是“跌断的”。能否分析出孔乙己的性格,同时揣摩鲁迅先生重点描述此段的原因为何。学生们带着疑问,发现问题并且反复阅读。有的同学会说,孔乙己的自述是为了面子。还要的同学回答,是因为鲁迅先生要表达当时人民的麻木,所以对于孔乙己自身的遭遇也不敢面对。还有的同学发现了文章的真正内涵,指出此处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同学们之前回答的死要面子、麻木不仁等孔乙己的性格,还有就是借孔乙己“跌断的”一句话,表达孔乙己从科举阶梯跌下来的事实与悲哀。在质疑的过程中,学生们进行了反复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并且解决了问题,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中,让学生们真正从大胆设疑中学会了创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不断进步。

三、巧妙教育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入的理解作者的思想,其核心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升。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课文有着比较生涩的词语以及句意表达,使得学生对于理解文意,寻找文章中心思想有着比较大的难度。这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在课堂上巧妙的借助教具,这样能够对于较难理解的内容形成更加直观、形象的讲解。真正的做到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准确的统一,在对于教具的应用过程中,也深刻了学生的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更加准确、无偏差的创新能力。在初中语文《有的人》课文讲解过程中,“活着、死了、永远记住他”等词汇比较晦涩难懂,教师可以将这些词汇制作成卡片,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后,在黑板上张贴在全诗的空格处,相当于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完成了一项完形填空的练习,帮助学生的进行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结: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创新和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圆圈,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更是每一个初中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的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钻研、探索和创新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形成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这样能够真正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培养,不断的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快速达成。

猜你喜欢
能动性孔乙己想象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师负向能动性及其应对策略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快乐的想象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孔乙己(下)
孔乙己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