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写意
——试论中国美术的现代写意性

2019-01-14 15:45张雪林河北黄骅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9年4期
关键词:工笔画技法中国画

◆张雪林(河北 黄骅)

中国画的写意性,我想这是一个人们讨论了很久的话题,今天我在这里重新提及就是希望引起大家对写意性的重视,我见过很多缺乏绘画性、制作性的作品充斥着当今的展览,我感到很无奈也很难过,只能尽自己的努力在这里为大美写意呐喊,希望写意性在我们的中国画创作中重放异彩。绘画艺术本就应该是百花齐放、兼容并包,有传统也有创新。写意不仅曾经铸就了历史上中国画的高峰,也给我们带来了大美的享受。

现代美术的发展概况:绘画离不开用笔用墨,其支点就是手工与心性,重归绘画也可看成是将传统艺术形态重新推入当代的一种尝试,如传统与现代、图像与绘画、制作与书写、写实与写意等。对于中国美术界,回归绘画的写意性也逐渐升温。在2014年10月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的研讨会上,尚辉认为与油画展区作品所出现的绘画性的回归与油画语言的纯化相反,中国画缺乏自然的写意性;薛永年在肯定画展成绩的同时指出几点不足,其中就有关于“通过意象手段表现当代中国画写意精神的作品不足”及“图像写实出现异化苗头”的批评。工笔画在大展中独占鳌头并不意味着写意画或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沦丧,写意画难画却是共识。“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当今很多工笔画家一味专注于作品技术的锤炼忽略了画家内在修为的积淀,因缺乏足够的人文素养使其画显得苍白无力。由中国美协与中共徐州市委及徐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水墨彭城——全国写意中国画作品展”于2015年9月12日在徐州美术馆开幕。从投稿的3851件作品中评选出入选作品301件,优秀作品60件,展览的主办方意识到“在当代中国艺术界,写意精神正在严重缺失,希望这次以‘写意’为命题的展览能引起国内美术界的关注”。写意问题成为中国画有关绘画性讨论的焦点,也成为中国画有关当代性讨论的焦点,这不仅涉及写意精神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品格,也涉及主题意念、活动现场与整体情境等问题,

“我们在绘画中”是2014年9月中国油画国美之路展览的主题词。而在2015年与之相呼应的是4月间在湖南举行的中国油画写意学派创作研究室暨“千年文脉,雅集岳麓”系列活动,这是一批以现场写生方式探讨中国写意油画的当代油画家,他们自发地走在一起已有十多年,以自己的努力不断推进油画的本土化进程,宣扬“写意精神”。

对“写意”这一概念我们没有与“写实”相对立,我们应该采取包容的态度,突出画家的主体性,无论“写”或“意”其立足点都在于人的个体意识或个体意志,就是“画我所要”。不少人误解了写意的真正含义,只学得表面的率性与恣肆,缺乏相关的内涵,写意是中国艺术的美学特征,即使工笔画看起来很整饬,骨子里也是写意的。在写意问题上若沿袭习惯性的思维,我们很容易将其置于写实的对立面,并将其作为一种艺术语言的类型来看待,如果我们转到一种态度或精神层面上去思考也许视野更为开阔。每一个优秀的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思维,无论写实还是写意。董源之“新”在于不为奇峭之笔,宋徽宗之“新”在于精尽其微、形神兼备,赵子昂之“新”在于胸中有诗情画意,钱选之“新”在于矢志不渝而不落凡尘,黄公望之“新”在于骨苍而身腴,倪云林之“新”在于旷远荒寒、高逸脱俗,徐渭之“新”在于狂放不羁,“八大”之“新”在于墨点无多泪点多,齐白石之“新”在于朴实天趣,黄宾虹之“新”在于浑厚华滋……他们的作品表面上是图式技法之新,实则为画家思想境界之新、人格个性之新、情感诉求之新。

写意性是中国画的基因:两千多年来中国的美学,哲学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中国画就根植于这样的土壤基因之上,在漫长的历史中发展演变。它不同于西方的绘画语境,更不能为了吸收西画的艺术语言而改变自身的民族文化的脉络,就好比外国人习惯了吃西餐,因为和他们生长的自然环境、身体素质等因素有关,西餐更适合他们;中国人更适合吃五谷杂粮。中国画也有自己固定的文化基因,如果为了创新增加许多外来元素,变成“转基因”的艺术,其结果未必就是好的,当然艺术是不分国界的,是世界的,对于世界优秀的艺术也要继承、发展、创新,在这方面林风眠做得很好,他既吸收了西画的丰富色彩又没有丢失中国画传统的基因,他的创新是成功的,格调是高雅的。

中国画需要塑造学者型艺术家:市场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艺术市场的发展,现在的画家表现得有些急功近利,人人都能称为“大师”似乎成为艺术家变成了一件很容易的事。我们处在一个信息高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这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同时也为我们的艺术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创作靠拍照片、拼图,然后便开始制作,创作出来的作品充满了匠气,与其说是艺术创作不如说是工艺品制作更恰当些,恰恰是这些制作的作品在国展中频频入选获奖,这成了一个风向标指引了中国画的发展方向,如此下去会有越来越多的“制作”产生,越来越花哨,不知我们的评委做何感想!如此类作品偏离了中国画的轨道,何谈其写意性?在这种形势下艺术家往往重技法,重画面,重风格而轻人文修养,而艺术家的涵养需要人品、人格的建立,人品与画品的高度决定了艺术的高度,要多读书,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多看好的作品,养成“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不受外物干扰,对艺术有独特的见解。中国画和中国的哲学、儒释道有关,作为艺术家应多读些经典来帮助我们理解把握中国精神,真正读懂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把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让其更具民族性,在世界上更具影响性。

写意精神铸就了中国画历史的高峰:中国画的写意性在中国绘画史上筑就了不同时代的高峰,唐宋时期强调“以形写神,意象造型,”在进行创作时自始至终不进行人物花鸟的写生,由画家对对象进行观察,认识理解之后用线条造型的方式勾勒平面形象,由于这种“尚意”的造型原则,人物画发展到盛唐高峰时其造型从样式走向程式并成为历史经典。宋代更是达到了一个历史上的高峰,如《清明上河图》,那时人们没有高科技的相机投影仪,艺术家完全凭着对生活的目识心记、意象造型完成了一幅幅经典之作,在美术史上熠熠生辉。两宋山水和元代山水更是写意精神的代表,他们以娴熟的笔法、写意的精神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千里江山图》《溪山行旅图》《富春山居图》每一幅都是今天的艺术家们学习的范本,每一幅的展出都牵动着亿万人的心,这就是大美写意精神的魅力,是中国画的灵魂。近现代的大师齐白石是二十世纪中国最负盛名、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艺术大师,他的艺术成就在国内外得到了一致好评,究其原因是齐白石的艺术升华了中国画对本身技法的追求,创作出了许多非常亲切自然的艺术形象,洋溢着一种平淡天真的意趣。齐白石从早年的师法古人到衰年变法,他的艺术之路是在传统的脉络中完成的,是有源流可追可寻的。与白石老人相比,我们现在有些画家对传统全盘否定对制作充满兴趣,认为这就是创新。我认为这值得反思,无论什么年代,优秀的民族传统都是艺术家赖以生存的土壤,写意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无论如何创新如何变法请不要丢掉本民族最本质的东西;再者中国画不是靠观念和热情冲动来创作的,而是经过不断修炼、长时间文化积淀和外师造化慢慢养出来的。这些年人们一直呼吁中国画要有写意性,期待着迎来写意中国的春天,

现代工笔绘画的写意性:工笔画发展至今已历千年,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工整细腻,在精神内涵上其以形传神,崇尚意境和情趣,与写意画一样也强调画家的主观精神的存在,笔工而意写。目前工笔画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致力于传统技法,把现代写生创作融入到古典技法,线条勾勒上较之传统融入了书写性,使工笔画更具写意性、更生动;二是一些画家不满足于传统技法的表现,吸收西方绘画的精华,吸收民间艺术、石窟壁画艺术的形式和技法兼容并蓄,增加了工笔画的写意性;三是有些画家受日本画、印度细密画的影响开始在画材上下功夫,创作以矿物色为主的重彩画,也使工笔画从表现技法到创作观念上有了较大变革,增加了色彩和图案的表现空间。但如果把握不好度就会偏离了中国画的本质。从绘画语言的角度看工笔画的写意性首先是形式结构的写意,从立意到构图是一幅作品的基础,图式的结构处理是体现画面是否写意的关键,中国画造型就是“意象”造型,其“意象”造型应该是什么样式的、有无规律可循,还有待各位画家的创造。绘画语言的写意性既要继承古人工笔画技法的精华又要摆脱其束缚,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水墨画也叫写意画,其材料为生宣,毛笔落在纸上容不得作者慢慢去制作,很大程度上有不可预知性,即兴性很强,注入情感直截了当。现代工笔画创作吸收了水墨技法的特点,创造出能即兴发挥的技法语言,使工笔画进入了一个自由发挥的新时代,这也是我们中国画的精神本质。

期待着当代艺术家们能沉下心来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件作品,能让我们看到令人眼前一亮的高质量有意境有情感的中国画作品,让写意精神贯穿中国画的始终。期待在明年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上看到不同风格、格调高雅、写情写意的大美中国画作品,不再是技法和制作的盛宴,希望是精神和灵魂的饕餮大餐!大美写意是我们艺术家对中国画的极致追求,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瑰宝。

猜你喜欢
工笔画技法中国画
中国画
工笔画作品
工笔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小学工笔画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粉红荷花工笔画法
荒诞化叙事的荒诞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