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初显期视角下的大学生责任感培育对策

2019-01-14 03:34万晨旭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51期
关键词:责任感大学生

万晨旭

摘要: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责任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和有效途径。因此,深入探讨研究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感,对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尤为重要。文章从成人初显期视角,对大学生责任感培育提出了通过完善教育机制,提高大学生责任认知;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性,在自我教育、自我成长中将责任认知内化为责任情感;营造良好环境,在社会正能量牵引下促进大学生践行责任行为等方法,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

关键词:成人初显期;大学生;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51-0062-02

成人初显期的概念是美国学者阿奈特提出的,具体指年龄为18至25岁的个体。这个时期的个体已经度过了青春期,但还没有完全进入承担责任的成人世界,是一个独立的时期。此时,他们的未来还没有确定,与人生的其他时期相比,这个时期独立探索生命可能性的范围最大。当代中国的大学生多处在18岁至20多岁之间,他们正处在成人初显期。一方面,成人初显期是大学生责任感形成的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大学生的责任感还不成熟、不稳定,可塑性最強;另一方面,提高大学生责任感能够帮助和促进大学生更加顺利地度过成人初显期。因此,如何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一、完善教育机制,提高大学生的责任认知

1.以思想政治教育课为阵地,系统提高大学生的责任认知。首先,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导向作用。通过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对祖国、对社会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和社会理想中,从根本上让大学生认同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提高其责任认知。其次,注意责任认知教育的层次性,循序渐进地提高大学生的责任认知。主体对责任的体认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只有在循序渐进的教育中,才能培养强烈的责任感。责任认知的层次性要求一个负责任的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进而才能谈到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和国家负责。

2.重视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责任认知。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责任认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进而不断地学会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负责。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应该在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学识学风等方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第三,要重视成年孩子的心理健康。即使孩子已经步入大学校园,家长也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尽可能多地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思想倾向并对其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提高还的道德修养。

3.加强对大学生的成人教育,促进大学生顺利度过成人初显期,提高大学生的责任认知。第一,重视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的成人意识。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成人教育,在课程中教会大学生如何生活,通过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教育,让大学生能够学会用健康强大的精神去应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第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情绪。学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三,多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影响大学生成人初显期水平的重要因素在于大学生多处在经济不独立的状态,而经济独立却是成人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为学生提供一些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对大学生增强自身的成人感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性,将责任认知内化为责任情感

责任感影响和制约着责任认知和责任行为。一般而言,正向的情感体验能够促进、深化个体对责任认知的正确理解,对个体承担和履行责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负向的责任情感,对责任行为的影响也是复杂的。因此,要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将责任认知内化为责任情感是其中关键的一步。

1.增强大学生在高校责任感教育中的主体性,促进大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提高责任感。作为处在成人初显期的大学生,其本身就是自我关注度较高的时期,其心理也日渐成熟。因此在责任感教育中,高校应该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选择、自我判断能力,让大学生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去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第一,高校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让学生成为课程和校园的主体。在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时,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为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是主导者、统治者。教师要做的就是积极引导,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将责任认知内化为责任感,并让责任感成为自身道德的一部分。第二,责任感内化过程要重视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统一。第三,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发掘大学生的这种潜能,可以通过开展自我检查、自我测评、自主学习等活动,增强责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功能。

2.大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自身修养。首先,大学生要进行自我反省,正确地认识自我。其次,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大学生正处在成人初显期,心理发展还未成熟,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变数、不断探索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心情和情绪很容易波动,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3.完善高校责任教育评价机制,从外部推动大学生的责任感的内化。制度规范不仅能够为强化个体的责任感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而且可以通过其刚性的规范,来约束、遏制不负责任的思想和行为滋生蔓延,以“他律”推动“自律”,使校园中一切不负责的行为都因不可逃避的“责任追究”而得到有效遏制。同时,建立责任感教育评价机制时要做到多种评价方式和多种评价角度相结合,让师生都参与到评价中去,让教师和学生都能成为评价的主体。高校应该积极地发掘责任评价机制中的教育引导作用,将大学生的责任感状况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挂钩,将其与学生的评优、奖学金、就业推荐等相结合。

三、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大学生践行责任行为

1.净化社会环境,弘扬社会正能量。第一,树立正面榜样,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树立社会“正能量”的榜样,发挥榜样的力量,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通过这些榜样的了解和效仿能够促进社会风尚的改变,对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及责任感也有重要意义。第二,建立和完善奖惩制度,发挥制度的有力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要广泛表扬和宣传能够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责任行为,引导和激励人们去履行自己的责任。其次,要严厉批评和谴责那些不负责任的行为,要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嫌弃和厌恶不负责任行为的氛围,形成“以负责任为荣,以不负责任为耻”的社会风尚。

2.树立正面舆论,净化网络环境。第一,增强媒体人的责任意识,树立正面的社会舆论导向。社会舆论的导向功能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的媒体人应该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客观地进行新闻报道,树立正面的社会舆论导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第二,责任感教育要抢占网络新阵地。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将网络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阵地,通过网络传播积极的信息,树立正面的舆论导向。

3.创造践行责任行为的校园环境。首先,要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及浓厚的学术氛围。优美的自然环境能为学生良好情操的培养提供外部条件;浓厚的学术氛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的责任感的提高。其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积极开展以道德教育和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系列班会课,利用校内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第二,利用校园电台、校报等校园媒介进行道责任感教育的宣传,真正发挥氛围教育的作用;第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社会大课堂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阿奈特,段鑫星.长大成人(你所要经历的成人初显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邹凤梅.成人初显期的个体特征对12名高职学生质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4,(01).

猜你喜欢
责任感大学生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浅议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浅议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