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背景下南北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2019-01-15 05:36赵翊彤
绿色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锣鼓南北文化遗产

赵翊彤

1 引言

历史文化街区对于现在的人们,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因为他们通常见证了一座城市的某一段历史,向上它承载着这一地区的历史与文化,向下它寄托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崇敬与期待。历史文化街区不同于成片的乡村聚落,它们多位于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之中,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气息和非凡的历史意义而得以保存,同时它们也需要跟随城市的更新进行同步的变革,在保证保留其独特且意义非凡的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跟随城市发展的脚步,更好地融入到整个城市中去。

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一直以来都是饱受争议的,多数街区经过改造以后以旅游景点的形式呈现出来,而缺少了真正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呈现,其首要任务是要保证其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其次才是随着城市更新而演化的其他形式,不能颠倒主次。次要任务是考虑历史文化原住民的感受,这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不少历史文化街区为了发展旅游业而忽略了原住居民的感受,这是十分不对的,因为原住民的生活状态也是街区里历史文化风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花费精力认证思考,进而以一个融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城市的更新是一个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没有城市是可以停滞不前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必然要做出相应的满足与当代社会需要的更新和变化从而来适应城市人口以及文化发展的不同需要。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城市中的其他相应的因素也要随之进行更新,而历史文化街区隶属于城市中的一部分,自然也要随之进行更新,才会有更好的发展。但是历史文化街区改如何进行更新使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对于历史文化街区,自然有很多历史遗存下来的风貌以及习俗,这些风貌习俗会随着城市的更新发展不符合其时代的需要,对于这些逐渐落后的因素,需要我们更加仔细地分析并加以研究来进行选择性的保留或者更新,要完整的保存下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脉,在此之上才能进行更新改造,来使其更加适应更新发展后的城市。

2 南北锣鼓巷的历史沿革

南北锣鼓巷的胡同系统是北京城内最完整的片区之一,它保存了元代特有的胡同院落肌理、拥有最大的规模、最高的贫瘠、最丰富的资源的棋盘式的传统居住区。里坊是古代城市里面的居民区组织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城市规划建设基本的单位。锣鼓巷在元代时期是昭回坊、灵椿坊、靖恭坊与金台坊之间的分界线。我们可以看出,南北锣鼓巷在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中,其地理位置逐渐向城市中心地带靠近,向内城推移。其中南锣鼓巷这一区域的胡同,则基本上保留住了曾经的城市肌理,其规划布局为棋盘格式。至于到了近代,在经过一些不可控的因素破坏之后,人们开始意识到了保护的重要性,开始着手对南北锣鼓巷街区进行修复,并将其确立为北京市首批历史文化保护区,这对南锣鼓巷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锣鼓巷街区是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代表,经过各部分专业人士的多年的共同努力,将南锣鼓巷定位为历史文化街区,这种定位对于今后对历史遗迹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在南北锣鼓巷之间,其中南锣鼓巷较北锣鼓巷的发展更为迅速,业态更为丰富,对于很多来京的游客来说,南锣鼓巷已成为必去之地。然而曾经的南锣鼓巷,是一条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街区,它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变迁,居住功能逐渐由主要变为了次要,而旅游业和商业则发展为了更为主要的功能。

3 南北锣鼓巷的产业发展

从清初至20世纪30、40年代,锣鼓巷内的十多条胡同中,既有大户的世家,也有小户的市民,居民很多。巷内的小商号也有不少,包括粮店、肉铺、面铺、酒铺、医馆、衣铺等。虽然规模不大,但行业种类比较齐全。随着发展变迁,这些铺面也大多合并,开始逐渐减少。

现如今,锣鼓巷逐渐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转变为现代化的旅游景区,在原有的历史文化风貌的基础上,添加了不少现代化的设施,使南北锣鼓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的业态更是丰富,文化创意产业是南锣鼓巷的代表,文艺的酒吧也是南北锣鼓巷吸引游客的重点,更新换代频率比较高的小吃以及独具特色的首饰铺子,将南北锣鼓巷整个街区装点得格外吸引人(图1、图2)。

图1 南锣鼓巷街景

图2 北锣鼓巷街景

它们不再静态地停留在文化遗产保护上了,而是向旅游产业靠拢,更多的注重游客的旅游体验。这种新旧文化的冲击变化,将现代的经济文化需求与曾经的历史文化保护需求相融合,提升了游客的感官体验,同时也相对的提升了周边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但与此同时,也不排除因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的困扰与不变的存在。现如今的锣鼓巷己经逐渐变成游客到北京来参观体验当地文化风情的必游之地,对那些关注着北京胡同文化的人们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近些年,随着一些致力于文化研究而又热爱艺术和旅游的人们的涌入,锣鼓巷做到了把传统的文化和现代的创新融合在一起,并且发展良好且迅速,已经形成了不小的规模和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2001年以后,锣鼓巷逐渐开始出现了许多家酒吧,从而使其成为了独具特色的酒吧街,也因此吸引力很多对此感兴趣的游客。除此之外,这条街还出现了很多不同性质的店铺,例如甜品店、创意小礼品店铺、独具特色的首饰店、服装店以及各种口味的小吃店等,随着发展和变化,这里的店铺经营更加多元化、更加现代化。尤其是近几年,锣鼓巷也成为了不少年轻时尚人士以及媒体关注的中心,常见年轻人的时尚街拍及电视剧取景于此。这里也就成为了最有价值的展现老北京文化风情的地点。这里许多的名人故居、中央戏剧学院都使得很多游客慕名来到这里,这有力的带动了南锣鼓巷的经济发展。

总而言之,南北锣鼓巷内的文化产业大致呈现出的特点有:多数为个体的工商户,多数从事的行业是服装、工艺品、酒吧、咖啡厅和餐饮等;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相融合;有很多创业的年轻人,他们对现代商业的体验与传统文化的交融十分注重;出现了影视等全新的业态。

4 以四合院为主体的历史文化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保护

社会是不断在发展的,城市也在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四合院这种具有文化气息的建筑形制自然同样身处变化之中,如今几乎见不到元代的工字厅,明代的建筑因为清工部的《则例》的规范也同样发生了变革,但是这些变化是发生在建筑本体内部的,变化的幅度和范围都并不大,这种变化也并不会对其文化脉络造成干扰和影响,其文化内涵依然传承并未中断,四合院这种建筑形制作为居住建筑,一直随着人的居住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发展变化更新,这足以说明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建筑的艺术都与人的生活环境和方式紧密融合不可分割。

南北锣鼓巷街区内的四合院建筑在历史的发展变迁中有衰败的迹象,而且不仅是出现衰败,其艺术形式也同样发生着变化。由于近代工业革命带来了不少全球资本,所以它们也为南锣鼓巷注入了全新的西洋的建筑艺术。我们不能去否认这种新鲜文化的注入,因为这是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种新文化的注入虽然丰富了原有的文化氛围,产生了新的中西结合的建筑性质也美化了街道的景观,但是从另一种方面来看,这种发展也同样对中国传统的四合院文化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幸运地是这些随着发展带来的变化范围和规模都不是很大,不会影响这种文化在整条街道中的展现,锣鼓巷街区在诸多其他方面仍然与传统建筑文化保持着统一和联系,而且这些变化至少在现在看来对整条街巷的影响是积极的,它确实将新旧融合起来,成为城市的一部分。

5 发展趋势

对于锣鼓巷这类历史文化街区而言,想要得到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坚持以保护为核心,而不是盲目的开发新事物。不同的城市以及城市中不同的区位之间必然会因为此类街区的发展和保护状况形成竞争,但是城市的发展需要这类良性的竞争,老街区的发展关键是要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充分利用街区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来打造自己的招牌特色,以形成强有力吸引力,才能在城市的发展中脱颖而出,占据有利地位。锣鼓巷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对我们来说就是非常珍贵的文化资源,是十分宝贵的东西。北京这座城市也正是因为拥有很多这种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的街区才成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而为世人所敬仰。如今,人们越发看重对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化的保护与呈现,所以对于此类历史文化街区在随着城市更新发展的过程之中,首要的就是要坚持保护的核心地位,只有保护好了才能发展好,开发要适度、要酌情,这样才可以为街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同时也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以支撑和推动发展。

在对历史文化街区重新规划发展之初,我们需要以尊重历史为出发点,对锣鼓巷范围内除了四合院以外的具有文化价值的内容同样进行保护。就现在而言,锣鼓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采用了旅游和文化相结合为主导的形式是比较正确的。如果在旅游商业开发的同时忽略了历史文化的保护,那么这条街区一定不会是现在的状态。实践证明,旅游商业街的形成包含着游客在观光文化遗产是的自发行行为,两种功能是相互依托的关系。这种关系表明了这种融合发展之中良性的互动。但是并不代表发展已经完全成功,仍然需要警惕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商业利益收入的流向问题,这种商业收入一旦只是为了牟利而无法继续作用到保护发展之中,现有的文化遗产就无法得到常规维护和持续保护发展的经济支持;第二种就是商业过度开发,这种过度会破坏本体建筑以及珍贵的四合院建筑,对原有街区也会造成破坏,这就属于开发过度而忽略了应以保护为中心得原则。资源都是有开发上限的,超过了限制就会对原有基础产生破坏甚至是毁灭。如今的锣鼓巷已经逐渐出现商业开发与保护的竞争趋势,老城区内历史文化遗产在各方面都受到了威胁。以利益为目的的开发行为正蚕食着珍贵的四合院以及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对此一定要尽早的警醒并且进行控制,如果任由此类商业的开发带来异质的文化建筑形式对传统街区特色进行抹杀,破坏文化遗产的保护,破坏发展赖以生存的基础,这种发展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这种态势需要得到有力的控制否则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即便这样无节制的商业开发从获利的角度上来讲是成功的,但在已经被确定为文化遗产保护区的锣鼓巷街区就是不成功的,因为保护的目的并没有达到,违背了“保护”为核心的宗旨,这种发展就不是可持续的,需要杜绝。

6 结语

南北锣鼓巷曾经是元、明、清乃至民国时期不少重要名人志士的居住地,是当今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街区,在北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可以说这里见证了中国一段时期内的历史。当前,对锣鼓巷的定位属于现代大城市中的原生文化,它需要体现原有的居民风情的同时,又要有现代的创意空间。胡同这种文化是北京所特有的,当今的首都北京发展迅速,是处处体现着国际化的大都市,锣鼓巷位于这样的现代化大城市的中心地带,成为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它肩负着体现北京现代文化和历史文化相融合的责任。

如今,对锣鼓巷的保护是超脱于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是以此为基础的融入了创新,借助不同方面的创新,将新鲜的文化创意产业融入其中,改善了锣鼓巷的商业业态,提升整条街区的文化底蕴和品位。与之前相比较,现在的保护措施更加有效,更加接近居民生活,将旅游业引入文化遗产街区的同时,提高了文化内涵以及品味。总之,在文化遗产保护这条路上,需要寻求一条适合中国发展、适合“人文北京”建设的道路,这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发展方向。

虽然南北锣鼓巷的发展与保护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在加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升本地居民的参与意识、提升公民素质以及与更好地融合历史和现代等方面,南北锣鼓巷街区还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这也是南北锣鼓巷下一步需要继续发展更近和改进的方向。

猜你喜欢
锣鼓南北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游走南北 蕴含古今
南北过冬差异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软槌锣鼓 声震九州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丑人林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