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性维度论析共产主义的必然实现
——基于《共产党宣言》

2019-01-15 07:10于嘉龄
山西青年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社会性

于嘉龄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0200)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详细地、系统地阐述了他们从社会历史角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推导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两个必然”的历史趋势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形式。

一、共产主义必然性的论证理路与社会性维度的彰显

自《共产党宣言》问世以来,有许多学者通过各种方式、路径来对共产主义的必然实现进行了论证。(1)社会基本矛盾角度。即通过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两大社会基本矛盾来对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实现进行论证。(2)阶级斗争的角度。即通过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化使得工人阶级激增,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全世界无产阶级可以联合起来,并且无产阶级因为其自身的特点及先进性,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能够联合成为统一战线,因此必然能够战胜资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角度进行论证。(3)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即通过论证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优越性,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缺陷来证明共产主义社会是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4)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角度。即不仅是无产阶级,而且包括资产阶级在内,都是在资本的驱使下异化的阶级,都需要达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来论证共产主义的必然性。(6)结合时代发展的角度。即在马克思过世之后,面对资本主义世界新出现的问题,运用《共产党宣言》中的原理来探讨这些新问题,以寻求新问题解决思路,从而得出共产主义才是全人类的最终归宿的角度。

然而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科学发展史上一种真正独立、科学而完备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不可避免的要在它的阐述中涉及到社会性问题——如人的社会性在资本主义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但运用社会性问题这一视角来进行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论证,在对《共产党宣言》进行研究的领域,依然是较为薄弱的。因此,本文在研究《共产党宣言》的基础上,运用人的社会性这个维度来论析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但进行这个维度的分析,并不意味着对其他研究方向的排斥,而是对共产主义历史必然性研究的薄弱方面的一个积极的补充。

二、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基于社会性维度的论证逻辑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即人的本质不应该是考察一个从整体架构中分离抽取出来的被固定、被独立的个人的表象和假象,而应该是在实践这个基础之上生成的一切社会关系之中,动态地、整体地去考察的人的意识形态。即使是孤独漂流着的鲁滨逊,他进行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他赖以交流的语言,他所储存的一切生存的知识都是由社会给予的。人本身的存在就是社会性的,人就是社会存在物,如同社会生产人一样,人也在生产社会。

然而,工业革命完成,市场扩大,人这个社会存在物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了。“由于推广机器和分工,无产者的劳动已经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因而对工人也失去了任何吸引力。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庸品,要求他做的只是极其简单、极其单调和极容易学会的操作。”②首先,人的商品化。资产阶级生存和进行统治的根本条件就是资本的增值,而资本赖以生存的条件是雇佣劳动,工人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而机器的推广和分工的越来越细致使工人的劳动负担越来越大,工厂里实行的军事化管理以及监工制使他们像奴隶一样被资本所奴役,即使如此,他们获得的报酬也仅够维持他们生存而已,工人仅仅为增值资本而活着,工人作为人的自主性已经在逐渐丧失。

其次,人的多面性逐渐丧失。面对每天重复的工作,工人都是机械操作,作为人应有的创造性及能动性一旦在流水线上发挥出来便成为错误,既然无法从这种劳动中获得美感与快乐,工人所进行的机械性劳动演变为异化劳动,工人作为人所应具备的多样性在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条件下的异化劳动中渐渐消解。

最后,人被原子化、个体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背离,同时代的个体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断裂即社会性出现了断裂——“无产者是没有财产的;他们和妻子儿女的关系同资产阶级的家庭关系再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了。”③资产阶级的家庭尚且能够通过物质来粉饰亲情,而作为商品的工人却无法继续维持他们的社会性了。

不仅是同时代的个体之间的关系发生断裂,而且跨时代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断裂,即历史性也发生了断裂。在过去一切的历史条件下,生产社会化的同时生产资料的拥有也应该随之社会化,相反的,随着生产的社会化,个体之间的联系以及社会之间宗法、礼教等联系被打破,而新的更高级的感性联系却没有被创造出来,导致了社会性和历史性一起发生了断裂。

在这种断裂下,社会历史性无法再直接的被表现出来,但历史还要继续发展,于是资产阶级创造出新的东西来取代之前的直接联系——世界市场与货币。“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④即使人的社会性被资本吞噬,社会成员共同协作、共同完成的生产方式被打断了,仍然可以经由世界市场下的世界分工来完成。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⑤货币成为了异己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利害关系”将社会中被打散的个体串在一起,而这些个体是无法在物的联系下联合起来进行反抗与革命的。没有察觉到异化的人依然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剩余价值作出贡献,而看见自己异化的人觉得自己的社会性被不断的压缩,他越追求自己的丰富性,他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就越追逐货币。

资产阶级为了继续维持私有制和私有财产,就要继续维持无产阶级的生存条件。但大工业化的生产使得产品大量的被生产,随着产品过剩成正比的是贫困的增长速度。无产阶级不仅丧失了作为人所应有的社会性,连基本的物质满足都即将丧失。“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⑥资产阶级既然无法保障无产阶级维持最低生活标准的条件,那么消灭这个阶级就是十分有必要的了。

三、共产主义的必然性——社会性与联合体的内在联系

人想要向自身,向社会化的人进行一个复归,即回到由社会成员之间共同协作,打破中介带来的假象,回归到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现实上,使人处于实践劳动的共同体之中,而不是在私人占有之下进行异化劳动,就必须积极地对私人占有制进行扬弃。“无产者只有废除自己的现存的占有方式,从而废除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才能取得社会生产力。无产者没有什么自己的东西必须加以保护,他们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⑦只有废除了无产阶级目前被资产阶级所规定的占有方式,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掌控了社会生产力并将其解放,才能使自己有可能脱离异化劳动,回到真正的、现实的社会化生产之中。

无产阶级的劳动与无产阶级自己无关,也与资产阶级无关,一切都是为了资本的增值而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思维对于自身现实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确证,资产阶级社会生产出异化的人,并且要求异化的人反过来继续生产社会,这显示着:“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⑧资本具有自由发展的权力,但在社会中活动着的人却没有自由发展的权力,要获得这种权力,必须首先打破资本赖以生存的条件——私人占有制。这种打破,并不是打破人对社会产品的私人占有,而是打破运用这种私人占有去剥削和奴役别人的权力。要打破这种被统治阶级所赋予法的权力,就必须使无产阶级掌握统治权。

人的社会性要求人不能失去人的多样性、自主性以及能动性成为单向度的人,人的社会生活应是审美性活动与实践性活动相结合的。在推翻资产阶级政治统治之后,“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⑨一个完整的社会的人,即是一个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人,而共产主义社会正是这样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最高目的,每个人的社会性都会受到尊重与照顾,因为保持人的完整的社会性与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实现将是互相实现的。

四、结论与启示

在马克思的文本之中潜藏了人的社会性对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的相关逻辑线索,在过去关于《共产党宣言》的文本研究中,甚少将社会性维度与《共产党宣言》的解读联系在一起,对于两者之间具有的内有联系缺乏应有的重视。

马克思从资本主义剥削的根源——私人占有制的批判出发,对资本主义为了剩余价值使无产阶级进行异化劳动,忽视人的社会性,使得无产阶级在资本增值过程中沦为原子化、抽象化、单一化的劳动工具,而共产主义又是这样一个解放全人类,使得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联合体,因此对人的社会性的复归将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互为前提进行了逻辑梳理。

对社会性维度进行揭示的意义就在于此,通过马克思文本中隐藏的消除异化,对人的社会性的复归这个不变的主题,可以对消灭新形式的异化继续做出理论性的指导,马克思曾写道:“无产阶级的统治将使它们更快地消失。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⑩因此,消灭异化劳动,消灭单向度的人,将会对共产主义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 注 释 ]

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9,12:501.

②马克思,著.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14,12:34.

③马克思,著.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14,12:38.

④马克思,著.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14,12:31.

⑤马克思,著.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14,12:30.

⑥马克思,著.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14,12:40.

⑦马克思,著.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14,12:39.

⑧马克思,著.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14,12:44.

⑨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14,12:51.

⑩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14,12:47.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社会性
“社会性死亡”:青年网络暴力新趋势及治理路径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理查德·罗杰斯:建筑是最具社会性的艺术
the Walking Dead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抉择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