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9-01-15 20:39李东生徐婧萍
治淮 2019年11期
关键词:蚌埠市安全工程水厂

张 瑞 李东生 徐婧萍

(作者单位:1.安徽淮河水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233000 2.安徽省茨淮新河工程管理局 233000)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农村居民生存、生活和生产的重要问题,是国家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旨在解决农村居民取水困难、水质不洁、水量不足等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农村饮用水现状。但是在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效能发挥。本文通过对安徽省蚌埠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进行调研,探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实践中存在问题及相关对策。

一、蚌埠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

1.蚌埠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背景

蚌埠市天然水体缺陷主要为水体含氟、含砷超标,水体苦咸,人为导致的水体污染主要体现在水体锰等金属超标。“十一五”期间主要解决全市天然水体缺陷和人为水体污染,为解决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蚌埠市从2005年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期间共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59.95 万,建设规模以上水厂8 处。“十二五”期间解决农村不安全饮水人口134.24 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模逐步从小型水厂过渡到规模以上水厂,建设规模以上水厂44 处,蚌埠市农村正式从“饮水解困”过渡到“饮水安全”阶段。

2.蚌埠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情况

蚌埠市至2015年底共建设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0 处,其中怀远县21处、五河县42 处、固镇县15 处、淮上区12 处、禹会区4 处(管网延伸工程2 处)、蚌山区4 处(管网延伸工程3 处)、龙子湖区管网延伸工程2 处,设计供水能力169045m3/d,实际供水78618m3/d。

3.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取得的成果

蚌埠市通过“一扩”“二连”“三并”等多项措施共实施了以辖内3 县4 区为单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0 处(管网延伸工程7 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94.19 万。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存在的一些问题

1.缺乏统一规划部署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初期,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指导,部分工程布局及水源选择不够优化,主要体现在区域水源配置和供水管网布局两个方面。

根据蚌埠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调研情况,一些农饮工程水源水质供水保证率不高,供水工程经济性、技术性等方面没有统筹考虑。很多农村饮水工程都处于亏本运行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①运输成本较高,由于农村地区住户相对分散,因而饮水工程运行过程中需要拉长供水管线;②制水成本相对较高,尚不能做到依据水源特点针对性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制水技术与设备。

2.处理设施简陋

由于受到区域水源条件及当地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制约,蚌埠市农村地区的饮水处理设施较为简陋。现状处理设施主要分为两个方面:①水质净化处理。地下水为水源的农饮工程基本为抽入清水池消毒后直接供向用户,一般不采用水处理设施;地表水为水源的农饮工程采用混凝土三池传统工艺,利用絮凝、沉淀、过滤经消毒由清水池供给用水户;②消毒设施设备配备与使用。现状农饮工程配备的消毒设备均为二氧化氯发生器,消毒环节十分薄弱。

3.运行维护困难

(1)专业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具有工程量大、投入资金大、工程建设较为分散等特点,因此,在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和物力。据调研,蚌埠市农饮工程现阶段主要有村集体管理、个人承包和专业化供水单位管理等多种运行模式,由个人、村委会等非专业人员进行管理的农饮工程缺少专业的管理人员,导致在工程检修维护、水费制定和收取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问题,同时限于操作人员专业技术不足等因素影响,很难规范地使用现有净水、消毒以及水质检测等设备,运行维护较为困难,部分供水工程存在有水就用、坏了就停的运管状态。

(2)收支难以平衡

根据蚌埠市农饮工程调研成果,部分农饮工程建设年久,早期供水管网存在老化、破损及人为破坏等问题,且老管网集中分布于镇区或经济发展较好的集镇,损毁后维修施工难度较大,从而导致改造成本远高于现行投资标准。而在水费收取方面,由于农村居住点分散,制水成本高,再加上农民外出务工多,整体用水量小,不少农户仅在喝水、做饭时才用自来水,水费收取整体偏少,农饮工程多数存在收支不平衡的亏本运行状态。

4.水质监管体系尚不完善

目前蚌埠市规模化水厂均配备了水质化验室,规模以下水厂均没有配备水质化验室,由各县区水质检测中心定期检测。根据检测成果,部分农饮工程偶尔存在部分指标不达标问题,因此,农饮工程水质监管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饮水安全责任机制。

三、相关对策探讨

1.加强规划部署,优化水源配置

通过对现有农饮工程的水源地状况及供水范围村庄分布情况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对部分工程布局及水源地进行优化调整,农饮工程应根据区域可供水源、已有供水设施、地形和供水区域分布等方面情况合理选择农村饮用水水源,因地制宜地选择建设模式,围绕集中化、规模化、标准化做文章,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快农村饮用水安全改造建设,在改建过程中要高标准、高起点,着眼农村长远发展,科学合理布局。

对现有建设标准低、效益不明显的农饮工程,应结合各县区农村饮水安全“十三五”规划进行整合,加快对制水工艺落后、运行困难的农饮工程的合并。对具备接入县城和乡镇自来水管网的村庄,应把自来水供水管网延伸到村庄;对无法接入的村庄可自建深井供水系统。规划部署应循序渐进,先急后缓,优先处理好供水需求矛盾。

2.加大工程扶持,加强人员培训

农饮工程应统一管理,明确管理主体,落实管理责任,对运行困难的小水厂适当给予扶持,统筹工程经济性和安全供水功能。

通过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此外,各地区还要根据自身的状况加强人才培养,尤其是工程技术人才以及水质监测人员、管理人员的培养。 组织在生产一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人员参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培训,系统学习水厂运行管理、维护等专业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农饮工程技术人员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与薪资条件,提升工作管理人员积极性。

3.加强水源保护,严格水质检测

(1)水源地保护

蚌埠市已划分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30 个,其中河流型2 个,地下水型28 个。针对农饮工程水源地的不同特点,建立水源保护制度,划定水源保护范围,设置保护标志,同时定期对水源地水质进行监测,以便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水源地水质变化情况,保障农饮工程及时能够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提高当地的饮水安全系数。

(2)供水水质检测

规模水厂要配备能够熟练操作检测仪器的专业检验人员,对规模以下水厂应由县区水质检测中心定期开展水质检测工作,确保工程供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四、结语

农村饮水安全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在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限于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制约,处理设施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饮水安全,因此如何保障农饮工程长期发挥效益,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仍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相关部门亟需研究的问题■

猜你喜欢
蚌埠市安全工程水厂
某水厂源水铁锰超标处理试验研究
给水厂工程清水池的设计总结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水厂液晶幕墙系统建立和应用
清纹雅韵
天镂
次氯酸钠自动精密加药系统在乡镇水厂中的应用
磬云岫
无量寿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