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研究

2019-01-15 04:17郎全发李潇
关键词:家训曾国藩

郎全发 李潇

摘 要: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特别注重自我修养和家庭教育,他的修身齐家思想,深刻体现出了他的行事规范和行为准则,这些思想也对现代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通过对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生成背景和价值内涵的研究,深入了解其思想的精髓,对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以及和谐社会的推进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曾国藩;修身齐家;家训

中图分类号:B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12-0021-05

家训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在几千年的古代中国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关于家庭管理的文化,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精神力量,这种文化也是社会意识形态在家庭关系上的体现。家训文化的教育对个人价值观具有塑造作用;對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气起引领作用;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曾国藩的修身齐家思想以家书的形式被记录下来,为我们研究其思想提供了丰富且宝贵的资料。基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形成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根据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在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结合其修身齐家思想的特点,针对传承其优秀思想的现实困境,分析传承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途径。

一、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生成背景

曾国藩作为晚清时期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整个中国近代史产生了重大影响。身为湖南人的曾国藩手握兵权,以其独有的性格品质和人生经历促进中国家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曾国藩常年在外为官,一生几百封家书是他与家人情感沟通的重要见证,经编撰成书为《曾文正公家书》流传于世。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一笔值得后人继承的精神财富与文化遗产,是我国家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思想来源和宝贵精神财富。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形成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矛盾运动的结果,其中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外因起辅助作用。从其内部因素看,首先,曾国藩生活在一个传统思想非常浓厚的封建家庭,严格的家庭教育和家庭规则为其成长和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其次,在书院期间,曾国藩熟读儒家史书典籍,研习儒家传统文化并积极吸收道家思想、墨家思想以及宋明理学等各家思想,结合自身情况与经历,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思想和方法。从外部因素看,首先,外国侵略者的入侵打开了国门,冲击了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刺激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缓慢发展,并促使封建地主阶级卷入了复杂的社会时局之中。其次,统治阶级在政治上的不作为和经济军事上的无能,激化了中国社会内部矛盾,最终导致斗争不断。最后,社会的剧烈变化,出现了多种思想,这为学术思想的多样化提供了条件。总而言之,曾国藩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吸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融合自身经历,形成了其独特的修身齐家思想。

二、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修身是在个体自身进行,在此之后的齐家则是从自身走向家庭,开始处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修身是不断检验自己的身心,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来去除掉思想中的杂质,来端正自己的道德品质的过程。而与一个人自身最密切相关的就是家。朱熹曾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譹?訛只有自己品德高尚才能为其他人所尊敬,才能给家人做好榜样,自己做好榜样才有利于管理好家庭和国家,修身齐家的先后关系与客观规律和修身齐家形成所需条件有关。所以说,修身是齐家的基础,齐家是修身的目标。

(一)修身:为人处世的前提

本文将曾国藩的修身思想总结为“慎独、主敬、求仁、思诚”,以此四个方面来督促自己、教育后代。这些内容主要体现在他的书信中提到的“日课四条”,即“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譺?訛

1.慎独则心安。即谨慎独处时能严格要求自己,能为善去恶,能坦然面对外界。慎独对个人有着极高的要求,能否保持本心而不被外物影响而是衡量一个人能否做到慎独的重要标志。首先,曾国藩在家书中多次提到静坐,他认为静坐可以让身心饱满,达到使自己心里安稳、治愈疾病的效果。其次,曾国藩认为“君子独积诚为慎,小人独积妄生肆。”?譻?訛只有克制欲望,保持理智,才能获得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达到修身的效果。所以,曾国藩将自省贯穿自己一生。

2.主敬则身强。即注重精神追求和约束内心,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够强健身体,就是要求内在要内心专一,外在要整齐严谨,对待他人要恭敬。人如果能够以恭敬的态度对待人和事物,做人做事,自然身体就会日益强健,要求人们要内外兼修。这是曾国藩对人对事对物的态度和方法,而曾国藩自强不息、修养工夫的品质由此表现。

3.求仁则人悦。即爱他人、关心人,按仁义处事,就能让人身心愉快。曾国藩曾说“我与民物,其大本同出一源”,?譼?訛认为我与万物同出一源,主张要有宽厚仁德之心和宽广的胸怀,仁爱来爱护世间万物。做到以仁爱爱护他人,帮助他人,这样就能使他人心悦诚服。

4.习劳则神钦。即通过自己的劳动,努力奋斗、辛勤劳动的人值得敬重。通过劳动提高自我能力,而且能够创造社会财富。每个人要把勤劳作为人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以身作则,曾国藩认为勤劳的人不仅可以延年益寿,还会得到神鬼的敬佩,所以,人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要将勤劳的品质发扬光大。

此外,曾国藩还提炼了多项修身自省的内容,通过每日早起,自我反省,认真读书,记录心得,出言谨慎,三思而行,平心静气,克制欲望等这些具体内容,从小事做起,锤炼自身,不断检验自己的积累,培养自身的良好习惯。

(二)齐家:推己正人的途径

曾国藩结合对封建官宦世家的家族兴旺和衰败的认识,认为人才是家族长久兴旺的根本,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在人的培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曾国藩的齐家思想可以概括为:耕读传家、孝悌为先和勤俭睦邻三方面。其中,耕读传家,是曾国藩治家的基本准则;孝悌为先,是曾国藩治家的伦理准则;勤俭睦邻,是曾国藩治家的价值准则。

曾国藩曾说:“我今赖祖宗之积累,少年早达,深恐其以一身享用殆尽,故教诸弟及儿辈,但愿其为耕读孝友之家,不愿其为仕宦之家。”?譽?訛曾国藩对家族发展的未来取向和定位规划中,在官宦家庭、商贾家庭、耕读家庭、孝友家庭这四类家庭中间,他倾向于家族成为有利于子孙后代成长的耕读之家和有利于长久维持家庭的孝友之家。在他看来,能使一个家族长久传承的,不是权财,而是家风和家教。

在封建社会里,社会的传统是以家族宗法制度为主要形式的管理模式,家庭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社会的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曾国藩受传统伦理的影响,非常注重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在做官后,还时常写信,告知父母自己的学业和生活情况,询问父母兄弟近况,为父母兄弟解决困难。他以身作则,给家人树立了一个好榜样,这是尽孝友爱的表现。

曾国藩虽然位高权重,但是特别注重家庭教育,他担心家中后辈染上不良的习惯,严格要求后辈。曾国藩要求家中子弟,除读书外,还要进行打扫房屋、收粪锄草等活动,这些活动也从道德和精神层面教导子孙勤俭持家,培育责任意识。此外,他还重视与亲族邻里建立良好的关系,家书中经常有接济亲族邻里,要求家中子弟要与亲族邻里和睦相处的内容。曾国藩曾在信中告诉家人,亲戚邻居到家里来,必须要恭敬地接待,必须帮助解决难处,有喜事必须恭贺等。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曾国藩重视亲邻的态度,他认为只有建立与亲戚邻里的良好关系,才能使家族昌盛兴旺。

曾国藩的修身齐家思想现在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精华和凝练,不仅强调通过个人的自我修养达到高度的自律,还坚持以身作则、上行下效。他融合了传统文化中多种流派的思想内涵,内容丰富,思想文化来源具有多样性。另一方面,曾国藩齐家思想为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提供了学习榜样,引导人们重视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和家庭和谐幸福。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依然是教育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大以來,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教育,将家庭教育的重要程度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相联系。由此可见,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中仍然有适合当代社会需要的内容,这些思想内容对于促进家庭的稳定和谐幸福,以及对于国家和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三、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特点

在进行了解和分析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主要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兼收并蓄,注重实践;家书传播,内容全面;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一)兼收并蓄,注重实践

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在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理论积累深厚,融入中国历史上多种思想流派相关理论的合理成分。曾国藩以先秦儒家仁礼思想作为其思想的根本理论,借鉴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最后融入百家思想和经世致用思想的合理部分,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而且在曾国藩思想中更注重实践,曾国藩要求家中子弟进行打扫房屋、收粪锄草等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来修身养性,彰显了家庭教育的辩证法。兼收并蓄,注重实践是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特征之一。

(二)家书传播,内容全面

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内容大量的蕴含于其家书之中,他以家书的形式将自己的思想传播给家中子弟,以这些思想来教育和劝诫家人要注重自身修养和家庭教育。在曾国藩在写给家人的书信中,他把自己能想到的内容都全面而细致的讲出,例如如何修身进德,如何教育后辈等等,留给后人一部思想内容丰富的家书。因此,以家书为思想传播的形式和载体,内容全面则成为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特征之二。

(三)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曾国藩由于事务繁忙,常以书信的方式教育和指导家中子弟,同时自己还不断加强自身道德品质的修炼。曾国藩注重言传身教的教育方法,不仅体现在对家人的良言相劝,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各方面以身作则,他通过早起、读书等具体事项,提升自我修养,并以此要求家中后辈子弟效法。他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很好地做到了以身作则。因此,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曾国藩修身思想特征之三。

四、传承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现实困境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精神血脉的积累与延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问题在精神层面的反映。曾国藩的修身齐家思想,是一种家庭教育文化,这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研究,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研究。但是,随着社会现代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传统的家训文化影响力被弱化,同时受现代社会风气影响,以曾国藩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家庭教育文化的传承受到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传统家训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弱化

家训文化是一个家庭整体情况的一种精神反映和灵魂支柱,家庭则是这种文化传承的载体。但如今社会生活节奏变快,人们生活压力变大,很多家庭的父母为了生活而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理、教育子女,甚至不会教育子女,而有些家庭教育则更偏重于孩子身体的成长、知识技能的传授,从而忽视了对子女关于家风家训方面的教育,导致现在的青少年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传统家训文化积极的作用。而且,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可现在大多数家庭将爱幼看得重于尊老,家长对于老人有所忽略,出现了不尊重长辈、礼貌缺失等问题。以前家庭讲求长幼育序,现在尊长地位受到弱化,尊老问题难以做到上行下效,这就对家庭教育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同时优秀家风家训文化传承也受到了影响。

(二)家训文化传承受到社会风气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我国与世界接轨的进程越来越快。在世界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物质财富增长迅速,社会竞争较为激烈,生存压力逐渐增大,经济能力逐渐成为衡量一个人甚至一个家庭的标准。人们对物质条件的渴望也是推动社会的发展一大原因,在追求物质条件的同时也使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负面思想传播开来,影响着传统家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且,在文化方面,我国传统文化对世界输出少,西方文化输入多,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影响到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冲击的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淡化了人们传统的家庭教育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存在着忽视传统家庭文化的现象,出现了老无所依、兄弟关系破裂等问题,人们迫切希望优秀传统家庭文化的回归与弘扬。

(三)现代手段与传承内容出现矛盾

随着现代社会进入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传统的社会生活经验受到冲击,传统家训的传承方式产生变化。虚拟的网络世界使得家训传承在一定程度上使接受者产生一定的距离感,产生漠视心态,使得传承效果不佳。家训文化的传承是为了更好地将家庭教育的文化传承下去,而现代手段与传统手段却存在很大的区别。传统家训家规传承以经验为主,依靠家庭成员代代相传,其教育主体为本族人,传承方式较为单一,家训更新和发展较为缓慢,极大地保留了传统家训文化含义的原创性;而现代技术手段传承的家训文化,是经过学校或者是社会大规模教育,教育主体不再局限于族人,通过理论知识与现代科技手段,以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为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传统家训文化的具体含义和内容,不利于传统家训文化的传承。

五、弘扬曾国藩修身齐家思想的路径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譾?訛显示了国家对传统家庭教育文化的重视。家训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发展和稳定起着独特的作用。但是,对于传统的家庭教育文化的传承,要注意结合实际、与时俱进,保留积极的、有价值的方面;摒弃消极的、落后的方面。

(一)实现传统家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实践要求,而且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根本性质的体现,是促进国家与社会、家庭与个人不断前进的思想动力。古人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顺序逐步推进个人和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也是将内容分为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将个人的进步与社会和国家发展相融合。特别是在个人层面提倡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内容,不仅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而且包含和凝练了公民道德行为的多个方面。传承和弘扬现代视角下的新型家庭教育文化,就需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充分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尤其是传统家训文化的优秀部分,在此基础上将核心价值观与其融合进行创新发展。在这个传统文化与现代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相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先对传统的家庭教育文化进行选择,以现代社会发展的伦理特征和道德品质为要求,挑选其中合理的部分,并与社会实际相结合融入当代社会的教育当中,将传统家训文化的精神实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并兼顾新时期不同家庭的特点,实现共性与个性的共同发展。

(二)多渠道建立弘扬传统家训文化的机制

一是运用各种传播载体,创新表达形式。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各类载体,在整个社会弘扬优秀家训文化,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做好家训文化的保存和传播,将其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可以通过网络文学作品、影视动漫作品等,扩大其影响力。二是国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开发优秀的家风家训文化。首先,政府应该完善相关制度规定,调整各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其次,利用图书馆、等建立家风文化数据共享平台,推出传统优秀家训文化的节目和作品,营造良好的弘扬优秀家风家训文化的环境。三是城市社区应充分发挥弘扬传统优秀家风文化的作用。积极开展传统家风文化的活动,参与到传统家风文化的建设中,不仅可以开展家风家训学习班、邀请专家讲解,传播家风文化,社区还可以借助传统节日举办演讲朗诵、器乐声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家风家教活动。

(三)学校与家庭共同进行家训文化的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等不断发展,出现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情况,所以,促进传统优秀家风的传承和发展需要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首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开始,父母长辈要起到榜样作用,主动、认真学习优秀家训文化,并且将知识内化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这种榜样示范作用使子女在潜移默化中教化和影响子女的思想与行为。其次,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它的教育功能意味着它要承担一部分的育人功能。学校应该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传播优秀家风文化,加强学生对这种文化的认同和学习。而且学校除了进行家训文化的知识教育、举办家风文化的讲座活动、读书会以及文艺演出等活动外,还可以与企业等联合,进行相关的培训班的活动开展,在社会大范围弘扬优秀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庭与学校相联合,共同构建传统家训传承和发展机制,营造当代优秀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大众对传统家训文化的认同,对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显示的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优秀传统美德的塑造、继承与发展,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优秀道德和伦理思想。传统家训中的精华,是千百年来先辈们关于思想文化和实践经验的结合和升华,所以家训文化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家庭发生巨大变化,家庭的结构形式和教育方式出现改变,但家庭所具有的生养教育的功能却始终没有发生改变。传承传统的优秀家训文化,有利于促进良好家庭风气和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每个人和每个家庭应尽的义务。

曾国藩的修身齐家思想不仅是对当时社会时代特征的反映,也是其个人道德品质的反映。但是,曾国藩生活在晚清时期,他的思想是为了维护当时的道德伦理,对此,我们应该批判继承。曾国藩强调的自省仁爱、父慈子孝、勤劳简朴等思想对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家庭家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朱东安.曾国藩传[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2〕张纲.论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04).

〔3〕曾国藩.曾文正公家书[M].北京:中国书店,2011.

〔4〕曾国藩.曾国藩全集[M].成都:岳麓书社,2011.

〔5〕曾国藩.曾国藩全集[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4.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北京:人民日报,2017-10-18.

〔7〕李育民.曾国藩的治家思想论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9(09).

〔8〕万亚男.承继传统家风: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J].改革与开放,2017,(14).

〔9〕王丹.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意蕴[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01).

〔10〕陈龙涛.李佳.李滢君.范妙然.刘玉平.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19(01).

〔11〕钱敏.曾国藩家训家教思想的构成与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12).

〔12〕冯文全.高攀.曾国藩家训的德育思想及其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08).

〔13〕何骏.钱敏.周芳.新时代传统家训“立德树人”的路径与实现[J].池州学院学报,2019,33(02).

〔14〕张金明,潘先银.曾国藩家教思想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9(02).

〔15〕牛绍娜.清末民初家训教子思想及其时代价值[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2).

〔16〕刘欢欢.鲁杰.传统家训文化的德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09).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家训曾国藩
曾国藩 左宗棠 互掐互粉,相爱相杀
多病且可高寿一曾国藩的养生之道
家训伴我成长
曾国藩的读书之道
你还是贼,他已是曾国藩
《朱子家训》(六)
《朱子家训》(五)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
《朱子家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