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对脑梗死的多环节干预进展

2019-01-16 01:45路晟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38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7期
关键词:脑组织针灸针刺

路晟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 300381)

内容提要: 脑梗死是栓子阻塞血管导致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的一类症状,急性期病死率约为5%~15%,是发病最急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时,脑梗死通常伴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极容易导致偏瘫。在脑梗死急性期,尽早对患者采取针灸治疗方法,可通过增加侧支循环、扩张脑血管的方式,改善患者梗死区的脑血流情况,抑制细胞的凋亡,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改善缺血去脑组织的能量代谢,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文章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和文献资料法,就针灸治疗对脑梗死的多环节干预进展,发表几点看法。

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具体是指多种原因导致脑供血动脉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引起血流流速动力学异常,进而致使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脑细胞受损的一种症状。脑梗死普遍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病情严重的特征,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对于脑梗死患者,其治疗重点在于帮助患者改善血管循环,疏通活血,增加脑组织的血液供应,恢复脑组织和神经的正常功能[1]。对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单一的药物治疗获得的疗效相对有限,大量的研究表明,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收集相关文献,整理了针灸治疗对脑梗死的干预进展,现报告如下。

1.针灸干预脑梗死的介入时机

现代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数据均表明,对于脑梗死患者越早对其采取针灸治疗获得的治疗效果越好。患者在脑梗死早期就接受系统的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脑供血情况,调节微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于提高患者生活功能和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2]。针灸治疗可以刺激缩短血管的再通时间,增强肌肉收缩力,进而改善脑血流情况,达到缓解脑梗死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2.针灸治疗脑梗死的辨证论治

针灸治疗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独立、完善的体系,并且针灸的临床疗效也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和证实。针灸特有的辨证施治方法是针灸捷效的实现基础。根据中医理论,针灸要做到“选穴精炼、配穴合理”的要求,并且要综合考虑气候、地域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在中医理论中,脑梗死属于“中风”范畴,即脑脉瘀阻,窍穴闭而神志匿,针灸在治疗过程中主要起到“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补益脑髓”等作用。因此,脑梗死患者早期接受针灸治疗,有利于患者各类临床病症的康复。

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针灸治疗的整体性调整效应必须通过中枢的有效整合才能实现对靶器官的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效应,尤其是大脑相关脑区的整合,可能由经穴脏腑以及经穴特异性机制触发。经穴与脑的相关性也是近几年相关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于脑梗死辨证论治取穴,不同的学者有着独特的临床经验,并且疗效显著。程才有[2]研究表明,针刺督脉穴位对于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赵国正等[3]研究表明,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改善患者脑循环和脑功能,有着积极的效果。

3.针灸对脑梗死干预的作用机制

3.1 改善血液流变性

血液流变学就是观察血液凝结、流动、年度等流变性,以及血小板聚集情况、红细胞变形情况等,研究血液和血管宏观围观流变性规律的科学。对比脑血管疾病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可以观察到明显差异,同时现代医学表明,血液流变学参数异常是脑梗死疾病的前兆。针灸治疗可起到改善血液流变性的作用,并且有利于降低血液黏度和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最终达到预防、治疗脑梗死的目的。各项血液流变学参数中,血液黏度是最重要的一项观察指标,如血液黏度上升,就容易导致脑梗死问题,针灸治疗可控制降低血液黏度指标,预防脑梗死的发生,针对脑梗死患者采用针灸治疗也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各类脑梗死病症。

3.2 增加脑血流量

脑部供血不足,导致脑细胞缺氧和能量供应不足,致使脑细胞大量死亡,是缺血性脑梗死对大脑造成严重损害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病因和相关症状,改善患者脑缺血状态,保障脑组织得到有效血液供应,是改善患者各项症状的关键。针灸治疗的作用机制就是通过针灸刺激打通患者疲阻的脉络,使得血液流通通畅,从而达到改善脑组织血液循坏和促进受损脑神经细胞修复的目的。同时,对于部分处于休眠状态的脑神经细胞,针灸刺激可以实现对各区域脑神经细胞的刺激,从而达到对大脑、身体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的目的。患者脑血流量得到提升,脑梗死的各项症状就会得到缓解,随着血液供应逐渐正常,患者受损细胞和组织也会逐渐恢复自身功能,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等多种功能,都会得到相应的恢复和改善。

3.3 促进脑代谢

部分学者选择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对大鼠进修针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针刺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脑皮层代谢物有着显著的影响,检测大鼠乳酸、谷氨酸等物质的水平变化情况,可以发现乳酸、谷氨酸的水平均有提升。这一实验结果证明,针灸治疗可有效促进大脑的代谢和能量的有效利用,从而实现对神经元的保护。另外,李福强等[4]择选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针灸对患者脑代谢的影响,针灸治疗可引起初级听皮质区、前额叶皮质、第三级联合区以及运动前区等位置的脱氧葡萄糖的增强,证明了针灸治疗可促进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的正向进行。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促进患者脑代谢,刺激患者脑代谢的正常进行,是改善患者脑组织缺血状态,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基础,尤其对于脑梗死导致的面瘫等症状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3.4 改善侧支循环

国内相关学者通过对大鼠脑血流量、脑组织微血管数以及软脑膜微循环管径的观察发现,对大鼠实施针刺可达到扩张软脑膜微循环管径、增加脑血流量、以及增加脑组织微血管数的目的,即针灸治疗具有改善侧支循环、提高脑血流量的作用[5]。另外,相关文献对神经行为评分的对比结果表明,针灸治疗组患者的神经评分要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并且针刺内关频率为3次/s时,神经行为评分的改善效果最显著。

4.小结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采取针灸治疗方法,可实现全方位、多鞭点的治疗,针刺可以通过增加侧支循环、扩张血管的方式,改善患者脑血流,抑制细胞的凋亡,同时针刺有助于脑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且对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文献研究可以发现,不同学者的观点和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也证明了针灸治疗脑梗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脑组织针灸针刺
清明的雨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