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探讨

2019-01-16 01:45徐晓伟东港市中心医院肿瘤外科辽宁东港1183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7期
关键词:疝气疝囊修补术

徐晓伟 东港市中心医院 肿瘤外科 (辽宁 东港 1183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22例进行研究,依据手术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各61例,记录两组术后恢复速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损害及术后恢复速度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4%,对照组为11.48%,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治疗中采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利于促使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尽早解除不适,缩短住院时间,并减少并发生发生,治疗价值较高。

腹股沟疝在男性群体较为常见,临床认为是由于腹壁肌肉强度降低,腹内压力增高等引起,早期症状不明显,多在剧烈活动时伴随疼痛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则不活动时也伴随不适,甚至影响行走和工作[1]。传统疝修补术在该疾病治疗中应用较为普遍,通过腹部切口和修补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伴随创伤大、出血量多等问题,不利于术后快速恢复,尤其患者接受度较低[2]。而如今微创手术受到重视,如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能够在微小创伤下完成治疗,利于减少身体损伤,促使术后尽快恢复[3]。为此,本次研究对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进行了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122例进行研究,依据手术治疗方案分组各61例,经B超检查诊断确诊,满足《外科学》中关于腹股沟疝的诊断标准[4]。对照组男患者42例,女患者19例,年龄在22~58岁,平均(42.31±3.95)岁,病程2~25个月,平均(15.68±1.86)个月;观察组男患者40例,女患者21例,年龄在22~60岁,平均(42.01±3.89)岁,病程2~25个月,平均(15.71±1.81)个月;排除腹部手术史患者、脏器功能严重损伤患者等。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术中给予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切口位置沿腹外斜肌纤维开展,逐层分离,探查疝囊,提起精索,随后固定腹内斜肌、联合腱,将精索置于腹内外斜肌之间,逐层缝合。术后密切观察,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2.2 观察组。采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术中协助患者取头低脚高位,侧卧位,选择肚脐上方切口,长度2cm,深度以接触腹部肌肉前鞘为准,分离肌肉后进入腹膜间隙。选择肚脐下方2cm进行穿刺并置入套针,建立气腹,维持气腹压12~14mmHg。详细探查腹腔后,借助腹腔镜进行疝囊游离,结扎疝囊颈。针对疝囊无法全部进入阴囊患者,无需完全分出疝囊,结扎颈部后切断。随后将补片覆盖耻骨,观察完全覆盖后,拔出套管,解除气腹。当腹膜恢复后,压迫固定补片。术后密切观察。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6h疼痛程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包含阴囊血肿、切口感染、尿潴留、异物感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术中损害及术后恢复速度分析

观察组手术时间(42.53±6.56)min、切口长度(2.53±0.45)cm、 术 中出 血 量(22.25±4.62)mL、术后6h疼痛程度(2.94±1.03)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2.53±2.34)h、住院时间(5.33±1.07d);对照组手术时间(65.86±7.94)min、切口长度(7.22±1.24)cm、术中出血量(52.43±8.93)mL、术后6h疼痛程度(5.22±1.46)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32.52±6.27)h、住院时间(8.91±1.43)d;即观察组术后恢复速度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7.69、27.76、23.44、9.96、23.32、15.65,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中切口感染1例,发生率为1.64%,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中阴囊血肿2(3.28%)例、切口感染3(4.92%)例、尿潴留1(1.64%)例、异物感1(1.64%)例,发生率为11.48%,观察组并发症明显更低,差异显著,χ2=3.89,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将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直疝和腹股沟斜疝,临床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方式。传统疝修补术治疗主要通过疝囊结扎和腹股沟管壁修补治疗,需要麻醉后进行腹部切口,导致术后伴随强烈的切口疼痛程度,且切口大以导致较大的出血量,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即存在诸多弊端[5]。如今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受到重视,其主要利用腹腔镜进行详细探查,无需较大切口,减轻术后疼痛程度,而且术中无需分离精索,且可在尽量避免对腹股沟区破坏情况下完成治疗,减少对脏腑组织的影响,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促使患者尽快恢复。而且该术式经由腹膜前达下腹壁后方进行操作,几乎不会引起不适,生物兼容性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损害及术后恢复速度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4%,对照组为11.48%,差异显著,P<0.05,表明采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治疗具有术中创伤小的优势,促使患者术后尽快恢复正常活动能力,减轻疼痛程度,早日出院,尤其不会引发严重或较多并发症,治疗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效果相比,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充分发挥微创优势,减少并发症,加快恢复速度,属于高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疝气疝囊修补术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改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6例临床疗效分析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