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1-16 01:45王云辽宁奉天中医院辽宁沈阳110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7期
关键词:后遗症中风针灸

王云 辽宁奉天中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00)

内容提要: 目的:重点叙述中风后遗症临床上采用针灸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48例中风后遗症病患是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本院收取,按照收取的不同时间划分至两组:对照组(24例)治疗方法仅为康复治疗,而观察组(24例)治疗方法采用针灸康复,互比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观察组ADL分数和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NIHSS分数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中运用针灸康复治疗不仅能提升治疗效果,亦能尽早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急性脑血管发生病变临床上称为中风,别名:脑卒中,该病的发病率、致残率特别高,发病后患者会突发晕厥,同时伴有言语不清、口眼歪斜以及半身不遂等表现[1]。经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中风后发生的致死率有所下降,但是多数患者在治疗后会存在后遗症,故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最为常见的后遗症有:语言功能障碍以及肢体活动功能障碍等,对该类患者进行早期积极的治疗干预,对缓解其症状和提升其生活水平的意义重大。为此笔者将针灸康复治疗运用到该类患者的治疗当中,主要宗旨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更为临床工作中提供丰富的经验,以供不时之需。相关材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照组(24例):女性11例,男性13例;年龄:49~86岁,中位为(65.42±6.11)岁;病程:1~10年,平均(5.2±2.1)年;疾病种类:15例脑梗死,9例脑出血。观察组(24例):女性12例,男性12例;年龄:48~87岁,中位(66.01±6.12)岁;病程:1~11年,平均(5.3±2.2)年;疾病种类:14例脑梗死,10例脑出血。

中风符合指征[2]:临床中风诊断标准,依据《中风病诊断疗效判定标准》(试行)。主症:偏瘫、言语不清、神识昏蒙等;次症:头晕、饮水发呛等。起病较急,发病的诱因较多,通常有先兆症状。患者存在2种以上的主症(包括2种),或者1个主症2个次症,同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1.2 方法

1.2.1 康复训练

早期被动训练:①变化体位;②关节活动;③肢体摆放;④抗痉挛训练等;活动次数根据患者的体能决定,基本为:5~10/次,2~4次/d。

后期主动训练:①坐起训练;②行走训练;③协调训练;④日常生活基本训练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缓慢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

1.2.2 针灸治疗

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给予不同的针灸治疗。基本穴位:①百会穴;②命门穴;③大椎穴;④曲池穴;⑤膻中穴;⑥气海穴;⑦合谷穴;⑧曲泽穴等。伴有语言障碍取:①廉泉穴;②哑门穴等。伴有痉挛取:①照海穴;②跗阳穴;③申脉穴等。伴有口眼歪斜取:①地仓穴;②颊车穴等。

施针待得气后,留针时间控制在<30min,针灸次数:2次/d,1个疗程=10d,治疗3个疗程后,互比疗效。

1.3 观察指标

采用NIHSS(前后脑神经缺失量表)、ADL(生活技能量表)进行判定。NIHSS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越严重,反之ADL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技能和质量越高[3]。

1.4 判定标准

根据治疗的疗效分为三个等级:①显效: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已经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如语言功能、肢体活动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等;②有效: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得到缓解,语言表达、肢体活动以及认知等有所改变;③无效: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无任何改变,如:语言功能及肢体活动功能存在严重障碍。

1.5 统计学分析

软件:SPSS17.0,疗效数据以百分率表达,χ2互比检验;NIHSS分数和ADL分数以±s表示,t互比检验;当P值<0.05说明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疗效

观察组有效率为91.67%(12例显效,10例有效)远远高于对照组70.83%(9例显效,8例有效),两组互比(P<0.05,χ2=14.956)。

2.2 互比NIHSS评分

治疗前:对照组是(27.99±4.68)分,观察组是(28.05±4.66)分,互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8.85±2.2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6.25±6.34)分,互比(P<0.05,t=8.125)。

2.3 互比ADL评分

治疗前:对照组是(16.08±5.78)分,观察组是(15.85±5.66)分,互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78.45±7.2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6.77±9.94)分,互比(P<0.05,t=8.135)。

3.讨论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后遗留的症状,主要包括:①吞咽功能障碍;②日常活动功能障碍;③大小便失禁;④认知功能障碍等,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临床上应用西药治疗具有局限性,因只会对其神志进行治疗,而其他功能障碍通常情况下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因此也得不到有效的缓解。故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意义非常重要。

中医学中将中风后遗症划分至“大厥”和“偏枯”的范畴内,因脑脉痹阻、气血发生逆乱,促使患者出现突然昏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主要发病的原因与患者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等有一定的关系,以上各个原因均导致患者发生气血紊乱、阴阳失调以及脑脉淤阻[4]。

康复运动是运用科学的运动能力,来提升患肢的活动功能,主要包括:主动、被动以及抗阻。在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运动时,一定要由专业人员来制定康复训练的方法,尽快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肌力,以此来促进患肢功能的尽早恢复。相关研究阐述,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刺激损伤后的大脑恢复代偿的能力,为关节挛缩等综合征的降低打下夯实的基础,因此,适当的肢体训练,可以提升患者的被活动能力,从而减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促使患者的肢体协调能力尽快得到缓解和恢复。

针灸治疗中,除基本的穴位给予针灸外,还根据患者的表现给予特效穴位治疗,以此来达到提升治疗疗效的主要目的。在针刺穴位的治疗中,可以达到疏经通络以及活血化瘀的治疗功效,另外亦能促进气血畅行,故对填补康复训练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升治疗疗效。

将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中运用针灸康复治疗,两者不发生任何冲突,反之不同治疗方式均能发挥其治疗功效,同时亦能提升治疗效果,不仅能及时地缓解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促进患者尽快康复。该种说辞,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所证实,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ADL分数和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NIHSS分数却低于对照组(P<0.05)。该数据充分证明,针灸康复治疗的有效性。

由此可见,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中运用针灸康复治疗不仅能提升治疗效果,亦能尽早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后遗症中风针灸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春天的“后遗症”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