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

2019-01-16 01:45于金艳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检验科辽宁大连1162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7期
关键词:分析仪白血病红细胞

于金艳 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检验科 (辽宁 大连 116200)

内容提要: 目的:研究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取2016年4月~2018年12月本院急慢性白血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A组(急性白血病)与B组(慢性白血病)各25例,另同期选择2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C组,评估3组血液检验情况与白血病标志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与B组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平均红细胞体积均低;A组与B组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和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急慢性白血病患者采用血液分析仪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便于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目前临床常见的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是白血病,主要发病机制是大量形态异常的白血病细胞聚集至血液或骨髓中,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造血功能,克隆性白血病细胞的繁殖数量很难控制,对他类非造血组织与器官产生侵犯,该疾病患者往往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发热、淋巴结肿大或骨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早期若不能对该疾病患者采取对症的治疗措施,则极易对其生命健康产生直接威胁。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初期诊断急慢性白血病患者往往采取骨髓象或血常规,其中血红蛋白与白细胞属于较重要的检测指标,随着现代医疗事业进步发展,临床往往采取血液分析仪诊断急慢性白血病,其能切实分析检测患者的细胞数目与大小等指标,切实诊断患者的病情,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便于为其后期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对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1]。为分析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取2016年4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50例,A组(n=25):男16例,女9例,年龄7~69岁,平均(39.78±4.13)岁;B组(n=25):男15例,女10例,年龄6~70岁,平均(39.86±4.24)岁;对照组(n=25):男14例,女11例,年龄5~67岁,平均(39.74±4.12)岁。各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纳入标准: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均符合《血液病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急慢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2];患者或家属在《知情同意书》签字;研究符合伦理委员会要求。排除标准:免疫系统疾病;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严重精神异常;依从性差。

1.2 方法

1.2.1 仪器选择

本研究所用仪器是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生产企业:Sysmex公司,型号:XT-2100L)开展检验流程,合理选择专用通道与专用试剂针对患者的白细胞类型与计数加以检测,同时强化检测外周血中异常细胞水平,有效避免初期诊断白血病发生漏诊情况[3]。

1.2.2 检验方法

3组研究对象均采取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取研究对象空腹状态下静脉血2mL,将其放置在真空抗凝管(EDTA-K2)内,轻微上下摇匀后将抽取的血液标本保持2h,同时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开展血液检验流程[4]。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测定3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检验情况与白血病标志物。

血液检验情况:测定3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平均红细胞体积,各指标改善情况与诊断准确率呈正相关。

白血病标志物:测定3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与C反应蛋白水平,各指标改善情况与诊断准确率呈正相关[5]。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正态分布数据(血液检验情况与白血病标志物)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χ2检验,±s形式表示数据分布趋势,P<0.05,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血液检验情况

A组(n=25)红细胞计数是(1.57±0.53)×1012/L,B组(n=25)是(2.29±0.75)×1012/L,对照组是(n=25)(4.47±0.58)×1012/L,t=39.4337,P=0.0000;A组血小板计数是(9.7±3.5)×109/L,B组是(20.1±4.2)×109/L,对照组是(176±3.9)×109/L,t=27.8873,P=0.0000;A组平均红细胞体积(58.87±4.45)fL,B组是(65.29±4.53)fL,对照组是(88.43±6.18)fL,t=13.1874,P=0.0000;与对照组相比,A组与B组的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与平均红细胞体积均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

2.2 白血病标志物

A组(n=25)白细胞计数是(57.54±8.79)×109/L,B组(n=25)(38.76±5.19)×109/L,对照组是(n=25)(5.54±1.48)×109/L,t=15.5475,P=0.0068;A组(n=25)血红蛋白 水 平(34.18±11.65)g/L,B组(n=25) 是(48.16±12.58)g/L, 对 照 组 是(n=25)(127.43±23.36)g/L,t=35.8449,P=0.0038;A组(n=25)C反应蛋白水平是(205.19±20.58)mg/L,B组(n=25)是(128.46±25.57)mg/L,对照组是(n=25)(0.58±2.68)mg/L,t=18.5287,P=0.0000;A组与B组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与C反应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结论

白血病属于临床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发病因素是RNA病毒感染,化学物质是氯霉素或亚硝胺类物质等,抗肿瘤细胞毒药物极易刺激身体细胞,造成患者发生白血病,同时中等或大剂量电离辐射等因素则极易造成该项疾病。白血病依据患者病情缓急主要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类型,前者白血病细胞分化属于早期,其属于原始或早幼细胞,病情发展迅速,患者极易在数月内死亡;后者病情发展缓慢,病情持续发展极易对其生命健康产生直接威胁,早期若不能对患者采取对症的治疗措施,极易造成最终的临床疗效欠佳。有研究报道,血液分析仪对正常体检者与急慢性白血病患者实施血液学检测具有时效性,血液检验指标中红细胞属于较常见的血细胞,其具有释放触媒与氧气的作用,与正常体检者相比,急慢性白血病患者的红细胞数量较少,说明体内血液释放氧气的能力下降。慢性白血病起病慢,开始没有什么症状,可持续数月,但到了晚期愈后比较差,所以临床上一定要引起重视,根据血细胞的检测结果早期做出诊断,及早治疗。

在仪器检测中,由于一些因素影响,结果有时会发生异常波动,在判定结果时,应结合临床考虑。

总之,对急慢性白血病患者采用血液分析仪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便于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猜你喜欢
分析仪白血病红细胞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Sekisui CP3000与STA Compact Max凝血分析仪检测项目比对分析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MAP红细胞保存液与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的临床疗效比较
便捷式家庭安全环境监测分析仪
阅读理解Ⅰ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