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平衡”理论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的应用

2019-01-16 11:54李松川许瑜贤郑向阳黄耀生吴孝掌
现代医院管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公立医院我院医疗

李松川,许瑜贤,郑向阳,黄耀生,吴孝掌

(德化县医院,福建省泉州市 362500)

县级公立医院是县域内医疗服务体系的“龙头”,连接着城市三级医疗机构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的核心[1-2]。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突破口和关键环节[3-4],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5]。德化县医院把握国家实施公立医院改革的契机,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秉承“怀德达善”的院训,根据医改的新政策和改革创新体系,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于2012年1月份提出“三点平衡”理论,即在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实行医院管理制度、服务品质、服务流程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绩效考核、医保支付改革等一系列举措,进行资源配置组合优化,以达到“患方、政府及社会、医院与职工”三方的利益最大化,实现“三方”共赢。2012—2017年5年间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1 改革的主要策略

1.1 基于医疗质量、服务品质、医德医风提升的改革

医疗质量是患者的生命,也是医院的生命,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医疗服务和医德医风是医疗质量的先决条件。学科建设是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品质的前提和保障。对于学科建设采用“虚实结合”。一是利用医联体、医疗服务中心等平台,邀请上一级医院专家来院坐诊或手术,合理有效利用医疗资源,采用“传帮带”,指导科室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二是选派人员赴省内外各大医学院校学习学科前沿技术,鼓励学成归来开展新业务、新技术,以便形成学科新的增长点;三是医院通过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以点带面,提高医疗质量和医院知名度。

优化服务流程是提升服务品质和医疗质量的捷径。因此,我院推出一系列优化服务流程的措施:(1)建立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提供诊前服务、诊中服务、诊后服务。(2)以信息化手段改善医疗服务,通过网站、微信平台、LED屏公告等多种形式发布信息;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数据库,提供信息查询等服务;检验科、影像科设置自助打印系统,24小时提供查询及自助打印服务;设立药房取药自助刷卡机。(3)实现手机微信预约挂号和推送检验检查报告。(4)配备13台自助缴费、结算、查询综合一体机;推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方式。(5)引入银行服务评价系统,提升收费窗口的服务质量。(6)购置德国进口韦乐海茨全自动发药机,大大缩短了病人取药等候时间,理顺了高峰期窗口取药秩序。(7)放射科推行门诊病人检查后1小时出报告制度,缩短了病人检查、取报告的时间;检验科推行上班提前半小时的措施,缩短了病人空腹排队等候的时间。

设立科室、医院二级电话回访制度。电话回访着重关注患者对医疗质量、医疗服务品质、医德医风的评价及满意度,并将每月的回访结果反馈给院办公室。反馈结果与科室绩效考核、评先评优等相关。完善网络舆情监控体系,各科室设立网络舆情解答小组,及时解答相关疑问。创立由院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等多部门联合处理投诉的新机制。

1.2 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我院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加快人才引进步伐。一是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培养一批有责任、敢担当的骨干充实科室。二是利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知名学者、学科精英到医院做科研讲座,选派适宜人才前往上一级医疗中心学习学科前沿技术,与省内高校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三是不断简化招聘入编手续,对急需紧缺人才招聘设立绿色通道,从简从快;赴高等医科院校现场命题、面试,并当场录用签约。四是自主招聘高级人才。

我院实行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岗位聘用管理,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通过科学设岗、竞争上岗、按岗聘任、合同管理,按核定的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结构比例,开展高、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竞聘和岗位晋级竞聘工作,结合专业技术水平、新技术开展、论文发表、医德医风等指标进行量化评分,综合积分高者为聘任人选,充分发挥职称的导向作用。竞聘工作在阳光下完成,切实维护职工的权益,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可充分利用并能盘活县级公立医院资源,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必要措施。我院实施绩效工资管理改革,绩效主要向临床医疗、医技科室等一线倾斜,以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按照新医改“保基本”的核心精神,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技术难度和病人满意度为核心,按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Resource-Based Relative Value Scales,RBRVS)[6-7]点值计算,实行绩效考核院—人或院—科分配制度。总结经验并逐步完善,将结合新医改方向逐渐向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方法的精细化绩效管理过渡。

1.3 基于“患方、政府及社会、医院与职工”三方利益平衡的改革管理

近5年间,在政府牵头引领下,医院与上一级医院及大学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将三甲医院的优势资源引入医院,缓解了“看病难”。2014年,我院成为华侨大学第一家附属医院,双方加强科研协作及技术的临床转化。2016年,医院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成协作医院,全面建立协作关系,分别从坐诊、学科建设、新技术应用、转诊、会诊、教学培训和科研等方面进行帮扶和合作。医院放射科与北京301医院开通影像诊断远程会诊。2017年,我院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合作成立“胸痛治疗中心”。医院通过下乡义诊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公益活动来回馈社会。

医院紧跟医改政策及市、县医保部门的要求,推行临床路径、单病种付费及研究DRGs等支付方式。实施奖惩措施来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从而降低患者的就医支出,以缓解“看病贵”。

2 改革的主要成果

2.1 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明显

经过5年的不断改革,我院开放床位数、出院患者数量、门诊量、年手术量、医疗收入等指标逐年上升。人均住院日、全院药占比、城镇职工大病及疑难危重疾病的转诊率逐年下降。职工离职率逐年下降(见表1)。门诊均次费用、住院均次费用逐年上涨,但其费用水平和增长幅度均低于全省大部分二级以上医院[8]。城镇居民转外就医人次占比、转外就医基金占比逐年下降(见图1);县外转入就医人次占比、转入基金占比同比增长率有所上升(见图2)。

5年来,医院的信誉度及社会满意度逐步提高。由福建省卫计委组织的第三方满意度调查显示,我院满意度全省排名从2014年的第164名上升至2017年的全年平均第12名。

2.2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彰显公立医院公益性

医院在为县域内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医疗服务的同时,还开展医务人员下乡义诊和医务人员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1)购置带有X线机、彩超等设备的体检大巴车,举行下乡义诊近100场,共义诊10 000余

表1 德化县医院2012—2017年服务及经营情况

图1 2012—2017年德化县城镇居民转外就医情况

图2 2012—2017年德化县医院县外转入就医情况

人次,发放药品20 000余盒,心电图、彩超等检查8 000余人次;(2)成立急诊急救志愿服务队,对社会人士开展心肺复苏技能培训;(3)立足就诊患者和家属,提升院内就诊体验,开展门诊志愿服务;(4)心理咨询门诊到武警中队、学校开展心理辅导讲座、拓展训练;(5)2015年开始免费为农村老年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手术,截至2017年底,共完成703台手术,减免费用近100万元;(6)医院积极参与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治。

2.3 体制革新、服务品质的提升增强医院可持续发展

近5年不断的改革发展与建设,我院软硬件条件不断提升,包括人才的引进、门诊综合楼、MRI等大型医疗设备投入使用后及广泛开展的义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医院的规模和社会形象显著提升。激励体制的建设,绩效工资改革及人事制度的改革,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为医院发展注入新动力。5年来,医院通过加强运行管理和促进服务品质的提升,吸引力与竞争力不断增强,实现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3 讨论

新的医改形势下,医保和农保基金总额不能突破[2]。一是留住患者,控制患者外转率。因外转患者消耗的医疗费用比留在县内医院的多。二是留住患者方可开展新技术,引进新设备,培养人才,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也能促进医院和员工的技术水平提升。三是方便了患者,做到“大病不出县”,缓解“看病难”的难题,符合医改的方向。此三点平衡照顾了“患方、政府及社会、医院与职工”三方的利益,达到共赢的良性循环。

3.1 “患方、政府及社会、医院与职工”三方利益的均衡是“三点平衡”理论应用的先决条件

医改是一次政策大调整,对医院的生存发展产生重大影响[5]。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过程中,要吃透、吃准各级政府出台的医改文件和各项方针政策,又要结合医院情况作出符合自身的革新。因此,在公立医院改革的大潮中,医院管理层及时提出“三点平衡”理论即兼顾“患方、政府及社会、医院与职工”三方的利益,通过一系列改革,实现三方的共赢互利,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境。特别是新成立的血液透析科、新生儿科、康复科,减轻患者及家属往返城区三级医院的经济负担和不便。尤其是血液透析科的成立,满足了县域内及周边县区肾病透析患者的治疗需求,减少了透析患者到上级医院治疗的医疗费、车费和住宿等各种费用支出。虽然5年来门诊均次费用、住院均次费用逐年上涨,但其费用水平和增长幅度均低于全省大部分二级以上医院[8-9]。这符合新形势下的医改政策和方向,有利于促进和推动县级公立医疗体制改革。经过5年的综合改革,医院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医疗质量不断改善和提升,证实了“三点平衡”理论的正确性。但是,医院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上级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如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医疗设备采购和重点学科建设等,从而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放宽人才引进、人员编制及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政策,简化手续,以利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1]。

3.2 医疗质量和服务品质提升是“三点平衡”理论运用的关键点

县级公立医院是县域内医疗中心,肩负着“大病不出县”的任务,在分级诊疗中起着衔接作用。医院应发展加快发展重症医学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以增强大病重病的救治能力;通过“走出去,引进来”提升手术的技术含量,特别是提升三、四级手术的比例,提高服务品质,以获得患者信任。我院近3年来危重症患者外转率明显下降,外县病人就医转入率同比逐年增长,特别是我院的重点科室——骨科,目前辐射至周边县域,辐射人口达100余万。5年来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意味着医疗质量的逐年上升。建立的绩效考核机制应以医疗服务质量、技术难度、服务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品质。

3.3 人才是支撑“三点平衡”理论的运行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基石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品质的先决条件,是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医院改革和发展的动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齐全的人才技术队伍是医院改革发展的根本。医院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和条件留人”,提高待遇、满足人才精神需要,对引进人才采取激励措施,为人才提供发挥平台,对人才工作的积极性进行激励[10-11]。职工离职率是职工对医院满意度的一种间接反馈[10]。5年来,我院职工年离职率仅2.62%,共离职80人,入职111人。总之,医院大胆探索了引进、培养、管理人才的机制,不断革新,为医院医疗质量、服务品质和人事改革提供了保障,为医院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

总之,我院实施基于“患方、政府及社会、医院与职工”三方平衡的改革方案,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服务品质、服务流程改善和人事绩效考核等方面改革的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困境,保证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又调动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获得社会民众的满意肯定,对公立医院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公立医院我院医疗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
什么是医疗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