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电力线综合治理存在困难与对策

2019-01-16 02:55洪晓燕
电力与能源 2018年6期
关键词:电力线小城镇配电

洪晓燕,柯 杰

(国网嘉兴供电公司, 浙江 嘉兴 314000)

小城镇是城市的“浓缩版”、农村的“放大版”,在市镇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着与城市和农村共性问题,主要表现为“路乱占、车乱开、摊乱摆、房乱建、线乱拉”。2016年9月,将整治电力“线乱拉”作为的浙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行动重点。在嘉兴王店小城镇综合整治电力线乱拉治理中,经过2年时间,着力解决了配电网基础薄弱问题,优化网架结构,提升装备水平,全面改善和提升全省小城镇生产生活生态环境质量,为“两富”“两美”浙江建设提供了坚强电力支撑。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小城镇电力线综合治理存在的困难与对策,以期为今后小城镇综合整治电力线乱拉治理提供参考。

1 小城镇电力线综合治理的目标

小城镇一般是伴随着所在地区的经济建设发展而发展,由于一些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势必带来由于规划的滞后导致电力设施配电网建设跟不上用户的用电需求。浙江省中心镇——嘉兴市王店镇地处杭嘉湖平原、沪苏杭金三角中心,是长江三角洲的黄金腹地,也是上海经济龙头的理想延伸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 “十二五”期间,全镇围绕打造“特色产业强镇、现代物流重镇、生态文化古镇、统筹城乡市镇”的目标,依托嘉兴现代物流园、现代纺织产业园、厨卫电气产业园、保温新材料产业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转型提升、强化招商聚智,已成为产业资源集聚的小镇。同时也存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 “路乱占、车乱开、摊乱摆、房乱建、线乱拉”的共性问题。而由于线乱拉还隐藏着供电范围不合理,电力设施性能不匹配,线路设施老化等隐患。因此,小城镇电力线综合治理的目标就是要构建适应城镇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电力增长的需求,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小城镇特色品质对变电设施、变电线路要求的新型城镇供电网络。

2 小城镇电力线综合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农村用户占比仍较大。小城镇电网同样具有农村电网的特点,供电线路长,低压农村用户分布较为分散、造成负荷密度相对偏低。因此,面临着线路末端低电压治理的问题。根据王店镇产业特点,王店镇供电辖区内主要供电负荷为小家电产业、物流业、保温材料及特色纺织业等。至 2016年底,共有供电户数25 741户,其中农村供电户16 586户,占供电总户数64%,镇区供电户9 155户,占供电总户数36% 。

(2)原有电力设施设备陈旧,一部分设备由于投用较早,其性能已不符合现在配电网的设备要求,一部分设备已与周边环境,特别是与特色小城镇融合严重不符。

(3)存在三线搭挂等情况,涉及需要与其他单位协调的问题,对工程进度会带来一定影响。

(4) 改造工程量与预想改造工期不匹配。小城镇电网改造的难点往往在城镇中心核心区域,这里人流密度大,供电对象与民生息息相关,改造不能对民生造成重大影响,这些都需要在工程实施中精心策划和准备,往往增大了相应的工程量,而时间节点又受到整个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的制约。

3 小城镇电力线综合治理主要对策

3.1 在技术改造方面,实现电网智能化升级,提升供电可靠性

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供配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自动化是提高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实现配电网高效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之一。结合小城镇电力线的综合治理,线路走向与环境更融合,供电质量更可靠,配网网架更安全和智能,电网更绿色节能.其主要技术措施就是提升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通过对配电网运行工况的实时监视和控制,配电自动化系统能够迅速进行故障研判,隔离故障区段,缩小停电范围,快速恢复供电,支撑配电网调度运行和抢修指挥等业务需求,并为配电网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信息。

本次王店小城镇综合整治中,对现有的配电一次设备所有间隔均按“三遥”的功能要求进行配电自动化建设改造,配套相应的配电自动化终端。新建项目中,10 kV环网柜预留配网自动化接口,配电房配置配网自动化屏柜,操作机构均要求按DC48V要求进行配置,并按配电自动化要求预留双绕组电流互感器。

户内开关站低压电源取自开内低压电源。户外开关站低压电源就近接入公用低压电网。站内的DTU采用落地式组屏安装。电源直接采用站内照明电源或附近公变低压线路外接方式解决;开关站内如无低压配电箱,采用电压互感器取电方式供电。

对配电自动化终端提出的要求是具有历史数据存储能力;配电终端具备通信接口,并具备通信通道监视的功能; 具有就地及远方操作维护功能,可进行参数、定值的当地及远方修改整定;具备后备电源或相应接口,当主电源故障时,能自动无缝投入;具备板件及重要芯片的自诊断功能,出错告警,并可记录不少于10条的异常记录,异常自复位功能;具有事件顺序记录功能,并可保存不低于256条记录;可保存最近30条远方和本地动作指令以及发生时刻;具备软硬件防误动措施,保证控制操作的可靠性,控制输出回路必须提供明显断开点,继电器触点额定功率:交流250 V/5 A、直流80 V/2 A或直流110 V/0.5 A的纯电阻负载;触点寿命:通、断上述额定电流不少于105次;具备独立的维护接口;终端能支持内置或外接加密模块,实现非对称密钥技术的单向认证模块功能

在10 kV开关站、环网单元的配电通信方面选择了光纤通信。以110 kV变电站为数据汇聚节点,充分利用配网管线资源,根据开关站的地理分布形态,结合10 kV电力线出线的电气接线结构,构建光缆路径,各开关站串接成链状两点接入110 kV变电站。

同时,为了保证配电通信数据网接入层的安全可靠,采用典型的“手拉手”全保护倒换结构,两个OLT分别安装在不同的110 kV变电站,ONU设备安装在开关站,光缆中断或OLT设备失效均能实现保护。部分环网受管道条件限制,采用单变电站自环方式。一条光链路原则上不能超过8个站点,同一条光缆可承载2-3条光链路,以2条光链路为主。

本次王店小城镇综合整治后,主站系统设备更新,配电自动化系统覆盖率大大提高,配网监控水平、调控一体化覆盖范围、故障分析诊断范围、配网运行优化水平等也大大提高;一次网架负荷转供能力得到提高,通过网架的优化,网络结构更趋于合理,提高网架负荷转供能力。自动化区域所有线路均实现N-1,具备负荷转供路径和备用容量,网架更加坚强,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

3.2 在工程实施方面,从三个方面来确保项目的正常进行

3.2.1以总包模式开展项目运作,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由于整个改造实施周期明显偏紧,嘉兴供电公司提出以电力项目总包模式开展项目运作,保证建设各环节的可控,避免因施工带来的质量、进度问题影响整个实施计划。

表1 2016年王店镇中低压配电网10 kV及以下设备统计

表2 2016年王店镇配变容量超过0000 kVA的线路统计一览

同时成立工作实施推进组,分解项目流程,明确分工、交接时间及质量要求,提前梳理解决实施难点问题,跟踪项目进程,确保整治工作有序、可控推进。

由牵头单位制订总体推进计划,统筹协调工作开展。同时抓住流程关键节点,在前期方案阶段通过联合会审、联合查勘,深化工程路径、工程规模、设备选型确认,提前开工协调,缓解设计压力,为后续流程的提早开展创造条件。

为了加快设计进度,降低施工管理难度,强化物资采购保障。在方案制订之初即以典型设计应用开展项目查勘,有效提高设计效率。同时通过讨论对长周期设备选型(如配变、环网柜)进行限定,从而方便在总承包模式下设备的采购、提前储备及项目周转。

3.2.2请政府配合做好属地的配合及施工影响的疏导工作

本次电力整治范围内受公路交通(如梅嘉路为镇域主通道车流量大)、燃气、给水、通讯等其它管线及绿化、其它构筑物拆迁(如庆丰街整体拆迁)的影响极大,相关审批手续、政策处理办理及拆迁进程由政府部门按目标时间统一协调办理,保障按期开工,并配置专人跟进处理施工过程中相关问题。

施工影响方面,一方面尽力优化施工方案,尽可能减少施工影响;另一方面由政府部门协助,对企业、商户、居民做好事前告知、说服和疏导工作。

3.2.3超前谋划电网设计

小城镇整治中,按不同类别规范了全市各乡镇的户外缆线架设,着力解决乱接乱牵、乱拉乱挂的“空中蜘蛛网”现象,对本次省级中心镇王店采用了新建线路均为管道敷设,现有架空线路、设备“采用上改下”,全面取缔“三线搭挂”的原则。

在方案规划初期,统筹兼顾,明确“电力主动、规划引领、立足安全、建管并重”的整治方式,坚持“一步到位”的整治原则和技术标准,确保管廊建设一步到位、设备选型一步到位、网架结构一步到位,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开挖、重复整治。设计方案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同时,兼顾与环境的协调,避免由“线乱拉”转变成“箱乱设”,配电箱体设置应尽量选择背街、绿化的地方,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度。

4 实例分析

按照2016年末统计,王店供电辖区变配电设施和供电业务范围情况分别见表1、表2和表3。全社会用电量3.92亿kWh,供电量3.79亿kWh,居民生活用电量 0.56亿kWh。公变台区累695个,低压线路509.23 km,平均低压供电半径为338.6 m。公变总容量125 455 kVA,供电总户数为25 741户,户均容量为4.87 kVA。

表3 2016年王店镇低压配电网现状统计表

总体来说,由于目前王店镇低压农村用户分布较为分散、负荷密度相对偏低,部分低压线路供电半径存在偏长、设备陈旧和三线搭挂等情况,有必要结合本轮城镇整治改造的有利时机,对镇域配电网网架结构及设备水平进行改造提升,提高供电可靠性。

根据嘉兴市小城镇整治计划,王店镇有 7条道路、油车港 7条道路、凤桥 3条道路、新丰 1条道路需在当年9月省级验收前完成下地改造任务。为此嘉兴供电公司综合考虑了整治迫切性、代表性、资金保障等相关因素,确定王店镇为“线乱拉”治理样板城镇进行重点打造。

本次改造涉及工程量大,主要是:新建10 kV顶管17.50 km,10 kV电缆70.05 km,10 kV导线6.89 km,环网室8座,环网箱1座,变压器32台;拆除10 kV电缆6.95 km,10 kV导线44.71 km, 0.4 kV导线11.39 km,电杆484基,杆上变44台。

由于本次改造范围集中在城镇核心区域,改造周期长、涉及停电范围广,势必对镇域企业生产、商业经营及周边居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如梅嘉路为主通道车流量非常大,且需同步拓宽改造;梅北路地下管线布置复杂;四喜街、庆丰街道路非常狭窄,施工作业对周边交通生活影响非常大。

本次改造中,根据《浙江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要求,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乡镇特色资源,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乡镇的地域地貌特点,形成类型有别、韵味各异的风貌特色。这就要求电力配套规划、设计时将彰显小城镇人文特色的要求贯穿整个电力配套工作全过程,使文化融入小城镇的大街小巷和居民的生活场景中。并全力打造“现代物流高地、特色工业名镇、梅里宜居新城”,体现“梅里水乡、花园小镇”特色风貌。

与架空线入地同时进行的,还有“多杆合一”工程,即将路灯、指示牌、监控头、信号灯等多种道路杆线进行整合,解决了路灯杆、电力杆(塔)、监控杆、交通指示牌、广告牌基础设施管理分散、功能单一引发的杆塔林立的问题,既美化了城市景观,也避免了对城市地面和空间资源造成的极大浪费。下一步智慧杆塔还将会实现气象监测,环境空气监测,汽车充电桩,停车位查询等更多的智慧功能,为嘉兴市民提供更优质和便捷的服务,推动智慧嘉兴的建设。

5 结语

王店小城镇综合整治电力线乱拉治理试点工作,使电力设施与乡镇特色充分融合,探索实践了环境综合整治“政府主导、电力主动”的建设模式,为后续全面展开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常态管控积累了经验。

猜你喜欢
电力线小城镇配电
10kV及以下配电线路运行维护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智能限电装置
一种压缩感知电力线信道估计机制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配电终端对配电系统可靠性的DSRATU分析法
电力线载波通信标准PRIME和G3-PLC的研究
电力线通信中LDPC译码器的优化设计与实现
小城镇远